高英山
(聊城市東昌府區融媒體中心,山東 聊城 252000)
除了正常的宣傳功能外,農村應急廣播最重要的功能是當緊急事件或自然災害來臨時,通過應用應急廣播,能夠將災害信息盡快傳達給居民,這樣能夠有效避免災害造成過度的人員傷亡,因此農村應急廣播的建設非常重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行各業都開始利用科學技術提升工作效率,科技使這些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任何技術都不應脫離時代的軌跡,要緊緊跟隨社會的發展步伐,才能真正地發揮效力。無線智能播控技術對于農村應急廣播而言是一種比較新的技術,這項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農村應急廣播的實用價值,并且能夠使廣播實現更多的功能。無線智能播控技術可以完善農村應急廣播的整體功能,讓廣播的價值不僅僅局限于傳播消息,更能體現在應急處理方面。當前農村應急廣播已經成為我國國家建設的重要內容。現如今,信息傳播手段有很多,但是對于很多老人而言,先進的信息傳播手段并不能真正地融入他們的生活,他們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接觸不到這些高新科技,但是應急廣播可以直接將信息準確地傳達到他們的耳邊,讓他們能夠接收到外部消息。農村應急廣播的覆蓋面十分廣闊,因此加強農村應急廣播建設,也可以強化信息傳遞的整體效率。通過無線智能播控技術攻克農村應急廣播的一些難解問題,可以讓農村應急廣播的發展真正地使人們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廣播是通過無線電波或者線纜傳送聲音、圖像的傳播工具。從傳播手段劃分,廣播分為無線電廣播與有線廣播兩種。無線電廣播通過無線電波傳送節目,而有線廣播則是通過導線傳送節目。廣播的傳播媒介有所不同。如果廣播可以傳播聲音與圖像,通常被稱為電視廣播。電視廣播在人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能夠傳播新聞,有著廣闊的覆蓋率。
無線智能廣播通過無線發射進行信號傳輸,不需要傳統廣播的立桿架線,只需將發射機與發射電線相連,將發射天線放置在較高的位置,接收信號終端利用音響便可接收到廣播。這種廣播的特點是設備安裝比較方便,信號覆蓋的范圍十分廣闊,而且音質比過去的廣播有著質的提升。無線智能廣播徹底解決了傳統廣播布線困難、擴展性不足等問題,有著十分強大的應用價值。
農村應急廣播是國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在災害來臨時通過廣播為人們指引逃生渠道,避免過度傷亡。因此農村應急廣播的功能性需要不斷完善,只有持續強化農村應急廣播的功能,才能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利用無線智能播控技術強化農村應急廣播非常重要,這也是實現廣播技術智能化的重要途徑[1]。
硬盤儲存系統是智能廣播電臺播控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儲存視音頻等數據,對于智能廣播的整體工作性能具有關鍵性作用。硬盤儲存系統能夠確保節目在播出過程中的安全性,保證節目正常播出。硬盤儲存功能是智能廣播電臺播控系統的重要功能,只有做好儲存工作才能使數據實現可視化,讓更多的數據發揮更大的價值,提高廣播的整體安全性[2]。
當廣播系統發生異常時,遠程監控系統能夠及時對異常狀態進行檢測與監控,并且在能夠將系統產生的異常狀態顯示在相關設備上。遠程監控系統能夠利用各類電子設備靈活處理播放過程遇到的問題,能夠智能控制播放系統,更好地保證節目的播出,為廣播播放提供強大的保障。
在智能廣播電臺播控系統的運行過程中,總控系統是最關鍵的部分。總控系統的功能多樣,主要負責電臺中的多發頻道信號。總控系統能夠接收前端的回傳信息,并根據信息數據完成設備的調控工作,利用各種先進的技術保證節目的正常播出。相比于傳統的應急廣播,智能化的廣播電臺更具可控性,能夠利用總控系統實現各類自動調控工作,有效減少人力資源的投入,讓整體的管理工作更具靈活性。總控系統能夠自動切換節目信息,保證數據的安全輸送[3]。
由于農村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在農村公開政務有著諸多不便。利用農村應急廣播公開政務是非常有效的傳播途徑。完善農村應急廣播建設,能夠提高國家政治思想的傳達效率,對政治理念在農村的普及有重大作用。隨著社會的轉型,農村也迎來新的變革,農村應急廣播體系的建立,對于農村的整體發展而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如今社會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應急廣播的用途已經不單單是應急避險這個基本功能了。在農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廣播能夠解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對農村整體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今,信息傳達的手段已經非常豐富,但是在很多偏僻的鄉村,掌握網絡技術的大多數還是農村的年輕人,大部分農民還未掌握有效的信息獲取手段,因此將災害信息完全通過網絡傳達并不現實。而且,一旦因自然災害造成信號中斷、電力消失,那么通過網絡傳達信息的手段將會完全失效。由此可見,農村應急廣播的建設十分重要。應用農村應急廣播,能夠及時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在災害來臨時第一時間幫助引導群眾,是一種非常實用的信息傳播渠道[4]。
盡管現在科學技術非常發達,通過網絡可以有效傳達各類信息,但是面對一些危機情況,網絡卻無法滿足更多人的需要。災害來臨時,人們需要第一時間知悉相關信息,并根據災情尋找求生路徑,因此必須建立一種穩定、有效的信息傳播途徑,確保人員能夠安全、及時撤離。對于偏遠的農村,網絡可能并不普及,災害來臨時,網絡并不能讓所有居民第一時間得到信息,這樣無形之間加大了災害的傷亡率,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手段告知村民災難信息,提前發出預警公告,讓更多居民警覺起來。無線智能播控技術在農村應急廣播中的應用,能夠實現廣播信息的快速輸出,將各類信息更快地傳達給居民,在災害來臨時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無線智能播控技術對于應急廣播而言至關重要。農村應急廣播除了在有災害時播放預警信息,還可以承擔日常政治宣傳工作。相關部門可以利用應急廣播傳達國家政策,讓更多居民能夠了解時事,提升自身政治覺悟[5]。
無線智能播放技術能夠克服有線網絡中村、鎮交叉的問題,解決廣播傳送分區難題,讓各類信息能夠準確傳達到指定地點。無線數據廣播系統(Radio Data System,RDS)副載波能夠讓廣播的音頻信號源根據下達的指令,讓指令與音頻在調頻載波中進行調制。這項功能的信號功率占比較小,對主調制信號不會產生太多干擾[6]。
為了保證鄉村信號停播后廣播平臺依舊能夠進行智能管理,需要采用一定的技術手段。信號傳達方式往往是做好智能管理的關鍵,要進行智能化管理,一定要對數據信號的傳遞流程進行規劃。在數據信息傳遞初始過程中,需要利用編碼器與控制軟件進行操作,這兩種軟件能夠通過規劃的整體流程部署相關的數據信息,實現數據信息的初步傳達。這項技術也能夠利用自身功能轉播相關的節目。信息傳達后,可以將這些已經調制好的數據信息傳送到智能調頻調制器內。智能調頻調制器能夠利用天線系統將信號混合送到CATV中,使用這種形式傳遞信號,當鄉村內的信號停止傳達后,可以自動關閉接收端,完成智能化管理。
在農村廣播的播放過程中,智能調頻調制器是進行廣播的主要設備,利用這些設備能夠實現農村廣播節目的轉播工作。日常工作中,這類設備會自動控制廣播信號,在工作中能夠自動開機,在調制完成后需要將其調制到FM輸出頻率中。
當前我國農村大部分地區已經開通電視網絡,只要通過電視網絡就可以實現廣播信號的傳播。有線數字電視機頂盒模式適用于所有已經開通網絡的地區,并且在安裝過程中不必在該地區進行布線,可以直接滿足廣播信息傳輸的需求。該模式適用于大多數農村地區,因為安裝有線數字電視機頂盒的價格并不昂貴,在大多數農村家庭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因此該項技術的應用非常有價值。縣級平臺可以將應急廣播信息復用到TS傳輸流中,機頂盒接收到應急廣播信息后,能夠立刻分析區域碼的狀態。如果區域碼不正確,電視節目會正常播出;如果區域碼對應,那么電視將會立刻播放應急信息。即使機頂盒在接收信息時處待機狀態,接收到應急信息傳輸后也會將內置喇叭打開,播放收到的應急信息。有線數字電視機頂盒模式的安全性較強,覆蓋面積廣,真正落實了“戶戶響”。有線數字電視機頂盒應急廣播傳播模式,整體廣播系統可管可控,解決了應急廣播長久以來存在的擾民現象。
廣電IP數字傳輸模式采用當前常用的TCP/IP網絡技術,通常在局域網將音頻信號以標準IP包形式傳輸。廣電IP數字傳輸模式是一套數字傳輸廣播系統。這種技術的應用,解決了許多傳統廣播存在的問題,能夠滿足各個村組的廣播信號覆蓋需求,并且使用簡單、安裝便捷。
利用智能播出控制系統可以實現對農村各類外接設備的智能控制。農村廣播可以利用該系統實現對廣播節目內容和時長的控制。這樣在進行廣播內容規劃時,更有利于保證節目準時播出,并且使節目的播放具有穩定性。部分需要在特殊時段播出的節目可以全自動播放,避免人力資源浪費。整體播出實現了全自動的無人管理,能夠高效地完成廣播工作。
調頻發射系統能夠根據農村房屋分布狀況,實現無線廣播的全面覆蓋。通過中心控制室傳播出的信號源,能夠將音頻信號傳送至廣播發射機,經過天線實現音頻輸送。只要鄉鎮內擁有廣播設備,就可以實現廣播智能播放。
無線智能播控技術在農村應急廣播中的應用非常重要,在自然災害來臨時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農村應急廣播的建設是國家建設的重要內容。除了災害來臨時的信息傳達外,農村應急廣播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播放一些時事新聞,有助于政府落實相關政策,提升政府整體職能。無線智能播控技術是新型技術手段,將其應用在農村應急廣播中,能夠有效提升農村應急廣播的整體功能,使得應急廣播的能力再次被強化,讓信息傳達更加準確快速。只有讓無線智能播控技術與農村應急廣播結合應用,才能真正地強化農村應急廣播的功能性,在災害來臨時盡快傳播應急信息,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