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藝,趙瑞達,鄒永成
(民航西南空管局,四川 成都 610202)
大霧是秋冬季影響民航機場航班正常起降的重要天氣之一[1],在適宜的條件下,大霧能使主導能見度[2]迅速下降,低于航空器最低起降標準,造成航班大面積延誤,對正在起降的航空器可造成復飛、返航、備降甚至事故,極大地影響民航秋冬運行效率,因此,民航氣象部門對大霧天氣的研究尤為重要。目前,已經有許多學者針對中國大霧天氣的氣候特征、形成機制以及維持機制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3-5],為低能見度天氣預測預警業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位于 N30°34.7′,E103°56.8′,地處四川盆地西部水網地帶,累年年平均能見度為5 821 m,能見度有明顯的季節變化特征[4],在秋冬季最易產生輻射霧天氣。針對雙流機場大霧天氣的研究多是個例分析研究[5-6],對輻射霧背景場分析缺少總結,不利于指導雙流機場的低能見度預測預警業務,因此本文利用雙流機場2012—2020 年期間出現的83 次輻射霧天氣過程進行了環流分型,并就不同類型輻射霧進行了典型個例分析研究,該研究結果將可以為雙流機場低能見度天氣預報預警業務提供參考。
本文數據采用雙流機場02 左跑道(即R02L,為雙流機場的觀測基準點)自動觀測站的氣溫、相對濕度、風向風速、修正海平面氣壓、跑道視程(RVR)等常規數據;主導能見度采用雙流機場例行觀測報文中的人工觀測數據。高空風場、云分量等參量采用的是空間分辨率為0.25°×0.25°的ERA5 再分析資料,該數據是第五代ECMWF 大氣再分析全球氣候數據,可提供每小時大氣、陸地和海洋氣候變量的估計值。
本文根據2012—2020 年期間雙流機場出現的83 次輻射霧低能見度天氣過程進行環流分型,總結得到雙流機場輻射霧的主要環流分型為高壓型、偏西波動型、弱環流場型。2012—2020 年期間,雙流機場出現高壓型輻射霧次數最多,有58 次,占全部出現次數69.88%;弱環流場型次之,出現17次,占20.48%;偏西波動型最少,出現8 次,占9.64%。以下將依次對上述3 種類型進行分析并給出典型個例。
該型環流特點為500 hPa 高空槽東移過境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及四川西北部地區轉為槽后西北氣流控制,或青藏高原、青海及四川西北部為高壓環流東移南壓,本場為高壓前部的偏西北氣流影響;700 hPa 青海及四川西北部有小高壓東移南下,本場為高壓前部的西北氣流影響或切變后部的偏北氣流,850 hPa 盆地為小高壓環流或者切變后部的偏東北氣流形勢。地面圖上青藏高原東部及川西高原有24 正變壓,本場處在高壓環流或均壓場,少數為弱的氣壓梯度場內。
以2017-11-01 大霧天氣過程為例。2017-11-01T08:30雙流機場出現大霧天氣,圖1 為此次大霧天氣過程主導能見度及跑道視程的變化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到此次大霧天氣在10-30 基礎能見度較差,均在4 000 m 以下。大霧過程中最低主導能見度為150 m,出現在11-01T09:00,主導能見度在10:30 恢復至1 000 m 以上,大霧持續時間較短(2 h 左右)。RVR 下降時間略早,在07:30 開始出現波動,最低175 m,出現在08:00。
圖2 為2017-11-01T08:00 各高度風場及云分量的實況圖。10-30T20:00 成都地區位于高空槽前西南氣流,云貴地區以及重慶地區高空風速較大,至11-01T08:00 時高空槽已東移過本場,本場轉為槽后西北氣流;700 hPa 本場位于切變后部,受偏北氣流控制;850 hPa 為輻合后部東北氣流。雙流機場各個高度層的云分量都較小,僅在高原一帶云量較多,本場處于碧空狀態。從環流形勢場上來看,此次天氣過程是一次明顯的高壓型大霧天氣過程。

圖1 主導能見度及跑道視程變化情況

圖2 2017-11-01T08:00 各高度風場及云分量實況圖( 為雙流機場所在位置)
圖3 為雙流機場2017-10-31T20:00—11-01T14:00 的風和云分量時間-高度剖面圖,從圖中可以看到在夜間02:00 云層厚度開始減小,至07:00 轉為碧空狀態,與此次大霧天氣過程開始時間基本一致。

圖3 2017-10-31T20:00—11-01T14:00 雙流機場風和云分量時間-高度剖面圖
圖4 為雙流機場自動觀測的溫度及露點溫度變化圖。由于降水原因,前一日午后溫度與露點溫度就已經比較接近,濕度維持在95%以上,且溫度變率較小,氣溫變化不明顯,在大霧過程前以及過程中氣溫維持在13~14 ℃,濕度始終保持在高濕度,08:00 左右溫度開始波動上升,11:30 左右濕度明顯降低,空氣變為不飽和。

圖4 雙流機場自動觀測溫度及露點溫度變化圖
圖5 為雙流機場自動觀測修正海平面氣壓、風速時序圖,從圖5 可以看出,大霧過程前后以及過程中氣壓變率均較小,在1 021~1 023 hPa 之間變化,不利于風速變化。從風速的變化來看,大霧過程前一天午后至大霧過程結束期間,風速均較小,基本小于2 m/s。以上條件均有利于輻射霧的形成。

圖5 雙流機場自動觀測修正海平面氣壓、風速時序圖
該型環流特點為500 hPa 偏西伴弱波動氣流影響,本場的上游區域為青藏高原,無水汽源地,以干空氣為主;700 hPa 青海及四川西北部有小高壓東移南下,本場為高壓前部的西北氣流影響或切變后部的偏北氣流;850 hPa 盆地為小高壓環流或者切變后部的偏東北氣流形勢;地面圖中青藏高原東部及川西高原有24 正變壓,地面本場處在高壓環流或均壓場,少數為弱的氣壓梯度場內。
以2016-11-11 大霧天氣為例。11-11T01:14 雙流機場本場開始出現大霧天氣。圖6 為主導能見度及跑道視程變化情況圖,由圖可得此次大霧天氣過程前,基礎能見度較好,11-10 午后最高能見度6 000 m,22:00 能見度開始下降,最低能見度200 m,出現在04:00—04:30 間,在06:00—07:00 之間能見度短時上升至1 100 m,后續08:30 下降至300 m,至11:00 能見度上升至1 000 m 以上,此次大霧天氣過程結束。RVR 波動時間落后于能見度下降時間,于01:00 開始下降,大霧過程期間始終穩定保持在500 m 以下,轉好時間與能見度轉好時間一致。在此次大霧天氣過程前,本場前期有降水,提供了良好的濕度條件。

圖6 主導能見度及跑道視程變化情況
圖7 為2016-11-12T08:00 各高度風場及云分量的實況形勢圖。由實況形勢來看,500 hPa 西南大部均受偏西波動氣流影響;700 hPa 本場為弱高壓后部的偏南氣流,本場在該層位于云區的邊緣位置;850 hPa 為切變后部的一個偏東到東北氣流控制,其中500 hPa 與850 hPa 本場都是無云的。

圖7 2016-11-11T08:00 各高度風場及云分量實況形勢圖( 為雙流機場所在位置)
圖8為 2016-11-10T12:00—11-11T14:00 雙流機場風和云分量時間-高度剖面圖,從圖中可以看出,2016-11-11夜間本場上空的云量較少,在0.6 左右,且云層厚度持續減小,在凌晨02:00 左右,云量也開始有明顯減少,至05:00,本場上空云層完全拉開,為碧空狀態,更有利于輻射降溫。
圖9 為雙流機場自動觀測溫度及露點溫度變化圖,由圖9 可知,雙流機場本場溫度11-11 午后開始逐漸降低,露點溫度呈波動變化,總體濕度呈上升趨勢,在01:45 濕度達到飽和,即大霧開始出現時間。受晴空輻射降溫影響,溫度與露點溫度持續下降,05:00—09:00 期間穩定維持在8 ℃左右,在此期間主導能見度達到最低。09:00 后溫度與露點溫度開始上升,12:30 空氣飽和狀態結束,晚于大霧結束時間。

圖8 2016-11-10T12:00—11-11T14:00 雙流機場風和云分量時間-高度剖面圖

圖9 雙流機場自動觀測溫度及露點溫度變化圖
圖10 為雙流機場自動觀測修正海平面氣壓以及風速時序圖,從圖中可以看到,在大霧出現時段內,修正海平面氣壓的變化率很小,同時風速均低于2 m/s,均有利于輻射霧的形成與維持。

圖10 雙流機場自動觀測修正海平面氣壓、風速時序圖
這一類主要體現在低層到高層空氣濕度較小,大氣層結較穩定,天空為多云或少云,夜間形成輻射逆溫,弱的不穩定層結中,以及地面層有一定湍流擾動,有利于霧向上發展。
以2017-01-05 大霧過程為例。圖11 為當日主導能見度及跑道視程變化情況圖,由該圖可知,此次大霧天氣過程前,雙流機場本場基礎能見度較差,01-04 午后主導能見度最高為1 700 m,17:30 主導能見度開始出現波動,至01-05T 05:30 開始波動下降,08:00 主導能見度低于1 000 m,11:00 主導能見度下降至最低100 m,后續開始逐漸波動上升,至13:30 主導能見度恢復至1 000 m 以上。RVR 自01-05T01:00 開始波動下降,最低RVR 為100 m,出現在10:00,后續開始波動上升,于13:30 上升至1 000 m。此次大霧天氣持續約5 h 30 min 左右。

圖11 主導能見度及跑道視程變化情況
圖12 為2017-01-05T08:00 各高度風場及云分量的實況形勢圖,從圖中可知500 hPa 西南地區大部受西南氣流控制,成都地區受偏西弱波動氣流影響;700 hPa 成都為高壓后部的偏南氣流控制;850 hPa 為切變過境后的偏北氣流控制,三層來看云分量都是小于0.2 的,整體天空狀況較好;地面為均壓場控制。

圖12 2017-01-05T08:00 各高度風場及云分量的實況形勢圖( 為雙流機場所在位置)
圖13為 2017-01-04T12:00—01-05T14:00 雙流機場風和云分量時間-高度剖面圖,由圖13 可知,01-04 夜間雙流機場云層較薄,且云量一直處于減少狀態,在07:30 左右天空完全拉開,有利于加速空氣輻射冷卻降溫,實況證明,在碧空后半個小時內,雙流機場開始出現大霧天氣。

圖13 2017-01-04T12:00—01-05T14:00 雙流機場風和云分量時間-高度剖面圖
圖14 為雙流機場自動觀測溫度及露點溫度變化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大霧天氣從01-04T15:00 后溫度開始波動下降,在01-05T08:30 達到最低溫度4 ℃,后續溫度開始逐漸上升。露點溫度前期維持在8 ℃左右,在04:30 后開始下降。濕度在01-04 午后即開始逐漸上升,至06:30 濕度達到100%,空氣達到飽和,并一直維持至12:30,后續濕度開始快速下降,空氣變為不飽和,有利于大霧消散。

圖14 雙流機場自動觀測溫度及露點溫度變化圖
圖15 為雙流機場自動觀測修正海平面氣壓、風速時序圖,由圖15 可知,在大霧過程前期,修正海平面氣壓呈上升趨勢,自1 017.87 hPa 上升至1 019.11 hPa,在大霧過程后期,修正海平面氣壓開始快速降低,有利于大霧消散。而風速在整個大霧天氣過程前期以及期間都維持在一個較小的狀態,均低于2 m/s,對于輻射物的形成和維持是有利的。
雙流機場輻射霧典型的環流背景可分為3 類:高壓型、偏西波動型以及弱環流場型,其中高壓型輻射霧出現次數最多,弱環流場型次之,偏西波動型最少。3 種典型輻射霧個例,都是出現在微風、近地層濕度大環境中,天空狀況在入夜后轉為碧空狀態。通過對輻射霧環流背景進行分型,可以給雙流機場低能見度天氣預報預警業務提供參考,提高預報準確率。

圖15 雙流機場自動觀測修正海平面氣壓、風速時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