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明
(同濟大學浙江學院交通運輸工程系,浙江 嘉興 314000)
自2018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做了重要講話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發布以來,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創新機制。加強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可以優化本科專業結構,支撐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優化人才培養類型結構,加大應用型人才培養力度;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創新協同育人機制;實施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推動社會優質資源向育人資源轉化。
前期校企合作實踐表明,基本實現了引導學生實習實踐和就業的預期目標,并且在校企共同針對現狀問題及技術研究方面的合作成效頗豐。但是,隨著校企合作開展,深層次的合作問題逐步凸顯出來,尤其是以學生為主體的相關合作的深化,出現了短期瓶頸問題。
主要表現在:以教師主導的研究性業務合作較多,以學生為主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合作則略顯不足;缺乏機制推動,合作難以深入;校企合作教學及“雙十型”教學團隊尚未建立,重應用重實踐的特色難以凸顯。
在加強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的大趨勢下,應主動思變,破解校企雙方深度合作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著力調動企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推動生產實踐、教學實踐、科技創新及社會服務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因此如何結合自身定位和特點,加強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拓展交通工程專業的發展空間,成為交通工程專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
應用型本科高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強調對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需抓住社會、市場的迫切需要,在與企業聯合培養、協同育人方面探索途徑。交通工程專業是以城市交通、道路交通為主要研究內容的衍生學科,旨在解決城市交通、道路建設問題等,與基礎性研究學科相比,更加偏重實踐性和應用性。
成功、良性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需要認真剖析企事業單位、學校、學生的需求和目標,從企業價值創造、學校教學育人和學生就業發展等三個維度進行詳細的模式設計。典型的深度產教融合模式如圖1 所示。


圖1 典型深度產教融合模式
應用型本科高校交通工程專業的產教融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
校外企事業單位專業人士對行業進展、最新動態等方面有更加深入了解。學校可以聘請校外企事業專業人士來校講課、開展講座等。
培養應用型人才需要提高面向實際需要、行業發展的實踐性教學的比例,比如課程設計、課程實驗、各項實習等。應結合社會需求,不斷調整實踐課程的教學內容,以更好地適應行業發展。
加強與地方或者周邊相關企事業單位的合作,借助企事業單位的工作平臺,給學生提供接觸行業前沿、行業動態的機會。在科研方面也可共同研究學科難題,企事業單位也可借助學校的平臺開展員工培訓等,多種途徑實現互利共贏。
課程授課內容方面應加強對知識應用方面的講解,尤其是專業課,應將理論知識如何與現實應用相結合講述清楚,學生參加工作后才能學有所用。同時能夠加深學生對專業的理解,開拓學生的視野,為未來的就業指引方向。
結合交通工程專業特點,在課程教學改革、畢業設計組織、校企合作開拓等方面探索產教融合途徑。
以往課程教學都是以校內教師為主,很多校內教師年齡小、資歷淺,畢業后就進校當教師,社會經歷少,對行業的了解不足,通常與學生共進步。所以開設一些專業性較強的課程,邀請校外專業人士來校講課,可以有效開闊學生視野。此次實踐對“交通工程案例教學”課程進行改革,分城市交通、道路工程、交通安全、橋梁工程、交通大數據等不同方向邀請了城市交通警察支隊、交通設計單位、其他同類院校特色實驗室等的專業人士,來校給學生講解專業相關的實際知識。
通過課后調研發現,校外教師普遍受到學生們的歡迎,學生對他們講授的知識也非常感興趣,表示非常受用。校外教師與校內教師最大的區別在于實踐性強、案例多。高年級的學生對未來就業也可以通過這個機會有所了解。
聘請校外企事業單位專家指導學生畢業設計,結合學生的就業方向,安排對口的企事業單位專家指導其畢業設計,可以使其畢業后更快適應工作環境。此次實踐聘請了上海設計單位、嘉興設計單位、嘉興市交通警察支隊、嘉興市高新技術開發測評院、嘉興軌道建設發展辦公室等單位的專家指導學生畢業設計,從選題到具體畢業設計完成,全部與實際結合更加緊密,畢業設計期間,部分學生在相應單位實習,畢業后有些直接留在該單位工作。學生反響很好,企事業單位專家表示能夠將他們的知識傳播下去,非常開心。
加強與企事業單位的合作,在學生培養、學生就業等多個方面受益。此次實踐主要開拓與交通工程專業相關的各企事業單位的合作途徑,包括與嘉興市交通警察支隊共建智能交通實驗室,與嘉興市公交公司、規劃交通辦公室等單位合作開展認識實習、專業實習等實踐環節。另一方面,加強校企合作可以共同申報橫向、縱向科學研究課題,此次實踐學校與設計單位共同申報浙江省基礎公益計劃項目,學校可以發揮理論研究的優勢,企事業單位可以發揮其實踐經驗的優勢,兩者互補,為創新實踐提供更大的可能。
借鑒典型的深度產教融合模式,設計符合現狀交通工程專業教學管理要求的模式,最終構建出符合交通工程專業發展需求的深度產教融合模型形成機制和方法。以“交通工程實踐”課程為藍本,結合企業技術人員專業特點及學生培養的目標要求,組建以企業高級技術人員為主體的教學核心團隊及學校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協助團隊,更新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制定教學模式和教學安排。在畢業設計方面,將學生畢業設計與行業方向、企業需求結合起來,從理論創新、實踐需求等方面設立選題,精選校外有經驗的專業人士作為導師,完成畢業設計指導。探索多條校企合作新途徑,加強科學研究、教育教學等方面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