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東梁
(1.內蒙古科技大學 礦業研究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2.同煤集團永定莊煤業公司,山西 大同 037024)
巷道煤幫在集中應力作用下產生大量裂隙,抗拉強度小、承載能力弱的巷幫煤體將發生剪切滑落式片幫[1-2]。永定莊煤礦5102 回風順槽在回采和掘進的影響下出現片幫問題,巷道幫部發生片幫后致使巷道的跨距增加,進而導致巷道整體穩定性降低,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巷幫的穩定成為了5102 回風順槽當前亟需解決的主要問題。本文以永定莊煤礦北盤區5102 回風順槽為例,通過分析巷道片幫的失穩原因,提出巷道片幫的支護優化措施[1-5]。
5102 回風順槽位于北部盤區,工作面標高771~782 m,煤層平均傾角為2°,屬近水平煤層,設計斷面為4.8 m×3.8 m 的矩形巷道,巷道設計施工全長為1 073.3 m。基本頂為砂巖(以砂質泥巖、粉砂巖、中粒砂巖、粗粒砂巖為主),厚度為15.32 m;直接頂為砂巖(以粉砂巖、高嶺巖為主),厚度為2.70 m;直接底為砂巖(以高嶺質泥巖、粉砂巖、高嶺巖為主),厚度為2.51 m。5102 巷兩幫采用Ф20 mm×2400 mm 的無縱筋全螺紋鋼樹脂錨桿,配套200 mm×200 mm×12 mm 托盤,網片采用Ф6.5 mm 鋼筋網,規格為1700 mm×900 mm,網格為100 mm×100 mm。錨桿垂直于巷道幫部安裝,上部第一根錨桿距頂板0.4 m,間距1 m,排距0.9 m。
由于5102 回風順槽與北盤區8103 工作面采空區相隔8 m 保護煤柱,因此在5102 回風順槽的掘進過程中,受開挖擾動和圍巖壓力影響多處發生片幫問題,破壞主要集中出現在巷幫中上部,嚴重影響了巷道的掘進效率和安全生產。
巷道中常見的片幫模式包括拉裂型片幫和滑移型片幫[3-4]。拉裂型片幫往往發生在較為堅硬的煤層,巷道兩幫的硬煤在支承壓力P 作用下產生橫向拉應力,由于硬煤的變形量較小,當水平方向拉應力大于煤體的抗拉強度時,巷道幫部將發生如圖1(a)所示的拉裂型片幫。對于軟煤層而言,巷道兩幫的壓應力能夠使其壓縮變形,最終導致巷幫內剪應力大于其抗剪強度,發生如圖1(b)所示的滑移型片幫。

圖1 巷道幫部不同片幫模式
在5102 回風順槽的掘進過程中,除了上述兩種常見的片幫形式以外,還存在一種拉裂型和滑移型組合的片幫模式,即復合型片幫。為了便于對復合型片幫進行力學分析,對復合型片幫的力學分析模型作出如下假設:(1)由于巷道的長度遠大于其寬度,可將巷道視為平變應變問題進行分析;(2)假設巷道幫部煤體為連續均質且各向同性介質;(3)復合型片幫體在破壞面上的受力滿足莫爾庫倫準則,即:

式中:c 為巷幫煤體的內聚力,Pa;φ 為巷幫煤體的內摩擦角,(°);σ 為垂直于剪切滑移面上的正應力,Pa。
根據5102 回風順槽發生的片幫情況,沿巷道縱向取單位長度為研究對象,建立復合型片幫力學分析模型如圖2。圖中,h 為巷道的高度,m;b為片幫體的水平坍塌寬度,m;z 為片幫體破壞深度,m; h 為片幫體的滑移高度,m;G 為片幫體的自重,N;q 為巷幫煤體所受的壓力,Pa;α 為破壞面與水平面的夾角,其計算式為α=45°+0.5φ,(°)。
巷道兩幫上方的垂直地應力大小為

式中:γ 為頂板至地表巖體的平均容重,N/m3;H 為埋深,m。

圖2 5201 回風順槽復合型片幫計算模型
由圖2 的幾何關系可以看出,片幫體ACDE 的自重為:

式中:γ1為巷幫煤體的容重,N/m3。
當巷幫煤體在垂直地應力和自重應力作用下達到極限平衡狀態時,有:

由文獻可知[5],巷道幫部煤體發生最大水平位移的位置位于距離頂板0.35 倍巷高處,即:

聯立式(2)、(3)、(4)、(5)即可得復合型片幫體的前緣破壞高度h+z=1.22 m,片幫體破壞深度z=0.52 m,水平坍塌寬度b=0.49 m。
巷道幫部的支護是通過錨索將片幫體錨固到穩定巖體來實現的,巷道幫部錨索長度為:

式中:L0為錨索支護長度,m;L1為錨索外露的長度,一般取0.3 m;L2為錨索錨入穩定巖層的錨固長度,一般取3.0 m;k 為安全系數;L3為錨索的有效長度,即片幫體水平坍塌寬度,m;L4為錨索托板長度,一般取0.1 m。
取安全系數k=3,錨索外露長度L1=0.3 m,錨入穩定巖體長度L2=3.0 m,錨索有效長度L3=0.49 m,錨索托板長度L4=0.1 m,將上述參數代入式(6)得幫部錨索長度為:
L0=0.3+3.0+3×0.49+0.1=4.87 m
考慮理論計算值與工程實際的偏差,5102 巷兩幫每隔0.9 m 各布置Ф21.8 mm×5300 mm 錨索3根,配套200 mm×200 mm×12 mm 托盤,配合長2500 mm 的三眼(眼距1 m)JW 錨索鋼帶,固定用長×寬=3700 mm×1700 mm 的金屬網,采用長邊順巷方向布置。護幫錨索垂直于巷壁安裝,上部第一根護幫錨索距頂板0.4 m,間距1 m,排距0.9 m。巷道兩幫距底板0.5 m 處,與護幫錨索齊排各布置一根Ф22 mm×2400 mm 螺紋鋼錨桿,配套短節W鋼帶,施工角度為-20°。
為了驗證上述理論分析的合理性和工程適用性,對5102 回風順槽進行支護試驗,檢驗支護對巷道兩幫的控制效果。通過對該區段復合型片幫區域的巷幫進行50 d 的連續監測,巷道兩幫變形監測結果如圖3。

圖3 5102 回風順槽幫部變形監測結果
由圖3可以看出,在5102回風順槽掘進0~20 d內,該巷道幫部變形速率和變形量較大,20 d 后巷道圍巖的移近速度逐漸降低,兩幫移近速度由2.25 mm/d 降至0.115 mm/d,50 d 后逐漸趨于穩定,50 d 后監測到最大移近量為36 mm,巷道兩幫支護結構優化后的變形量和變形速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1)5105 回風順槽巷幫煤體由于地應力、自重應力及后緣拉應力的共同作用產生應力集中,當滑移面上的應力分量大于巷幫煤體的極限強度時,巷道幫部將發生復合型片幫。
(2)對5105 回風順槽兩幫采用高強度錨索聯合錨桿支護技術替換原有錨桿支護,可以有效改善巷幫煤體破碎情況。
(3)5102 回風順槽支護優化后的支護結構能有效提高巷幫的整體穩定性,滿足安全生產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