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高琦
(銅川市耀州區水務局,陜西 銅川 727100)
改革開放40年來,銅川市耀州區經濟蓬勃發展,各項事業也獲得了巨大進步,雖然規模不斷擴大,但水資源短缺問題,給工農業及城市發展造成了較大困擾,目前水資源正處于匱乏狀態,積極探索如何永久解決缺水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銅川市耀州區位于陜西省中部,渭北黃土高原北部。東北與銅川市王益區接壤,西北與旬邑相連,西南與淳化縣相鄰,東南與富平相靠,南接三原縣。G210國道和西延高速穿境而過,交通干線暢通,區內各鄉鎮皆有柏油路面相連。 全區東西寬約43 km,南北長約56 km,總面積1613.64 km2,地處鄂爾多斯地臺與渭河斷陷過渡帶,區境內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地貌復雜多樣,山、川、原、梁、峁、臺塬、溝谷、河川均有分布,大致可分為三個地形區。東、西、北三面為群山環繞的北部山地區,中部為丘陵起伏、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溝壑區,東南部為黃土臺塬川道區。境內地形南北差異懸殊,海拔高程543 m~1732 m,相對高差1189 m。
耀州區地處渭北旱原,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16.3 mm。耀州區境內的河流為石川河水系。石川河水系流域面積2236 km2,流域面積10 km2以上的支流67條,其中耀州區境內有43條。主要河流有漆水河、沮河、趙氏河、濁峪河、清峪河等。石川河水系以沮河最長,漆水河次之,兩河于耀州區城南1.5 km的岔口處交匯,始稱石川河,流入富平,至臨潼縣交口鎮入渭河。
水資源總量是指評價區內當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產水總量,即地表徑流量與降水入滲補給量之和,主要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河流徑流量,即地表水資源量;第二部分為降水入滲補給地下水而問通過河川基流排泄的水量,即地下水與地表水資源計算之間的不重復計算水量,主要包括潛水蒸發量及開采凈消耗量。耀州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2916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1.0766億m3,地下水資源量0.8441億m3,重復資源量0.6291億m3,年可開采量4090.1萬m3。人均占有水資源量437 m3,不足全省人均占有水量1483 m3的四分之一,相當于全國人均占有水量2200 m3的六分之一,畝均占有水資源量220 m3,遠遠低于全國畝均水資源量1851 m3,是一個水資源缺乏的地區。
耀州區主要河流特征值見表 1。

表1 耀州區境內主要河流特征值表
耀州區轄 8個鄉鎮、6個街道辦,219個行政村。全區總人口29.52萬人(含新區),其中城鎮人口6.1萬人,農村人口23.42萬人,平均人口密度183人/km2。2019年工業總產值172.49億元,工業增加值57.97億元。年度供水總量4431萬m3。農、林用水1852萬m3,其中4.74萬畝耕地用水1487萬m3,0.83萬畝園林用水147萬m3;火力發電廠用水236萬m3,其他工業用水832萬m3;居民生活供水1068萬m3;城市環衛用水203 m3,污水處理回用151萬m3。
人均綜合用水量150.1 m3/a,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25.3 m3/萬元,單位工業總產值用水量6.19 m3/萬元,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18.4 m3/萬元。實際灌溉農業畝均用水量313.7 m3,園林畝均用水量67.15 m3。
雨水是自然界水循環系統中的重要環節,合理利用不僅具有直接經濟效益,還有間接生態效益,實現了經濟發展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雙贏。
耀州區冬春季雖然干旱少雨雪,但7、8、9三個月降雨相當充沛,占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由于缺少蓄水設施,雨季的徑流不但造成大量資源浪費,而且造成了鄉村道路被沖,田地被毀,交通中斷等災害現象,汛期對雨水的收集,不但是資源的利用,也是防災的舉措。也有利于水土保持、改善生態環境。特別在耀州區中部黃土丘陵溝壑區,水土流失尤為嚴重,每年遇到暴雨季節,大量徑流泛濫成災。發展雨水集蓄利用可以把路面、坡面、場面的雨水積蓄起來,即減少了暴雨沖擊帶來的自然災害,有利于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集雨窖具有工程單元小、投資小、見效快、單家獨戶易于實施的優點。耀州區2010年度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口糧田項目在關莊鎮原北村、楊塬、馬吉、北坡、故賢和金馬村共計建集雨水窖450口,新增蓄水能力9000 m3,發展農田灌溉面積4100畝。
耀州區中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發達的公路網,同樣也是一個收集利用雨水的好場所。只要在公路沿線每隔一定的距離建一蓄水池,通過路邊的排水渠再把各個蓄水池串聯起來,把一個個分散的小蓄水池變成一個統一的蓄水系統,這樣就可以方便的收集和取用雨水。耀柳(耀州區-柳林)公路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耀州區2015年度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口糧田項目,在關莊鎮利用耀柳二級公路瀝青路面作為集雨場,在道東村東修建1000 m3蓄水池一座,增加灌溉面積125畝。2018年度國家水保重點項目耀州區芋河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在小丘鎮白瓜村利用庭院和巷道及曬麥場作為集雨場建水窖12口,解決了當地12戶群眾的生產及生活用水。
耀州區南部寬大連片的城區和五個產業園區,形成至少20 km2的集雨面,一場10 mm~20 mm中等強度降雨,就會產生有20萬m3淡水,正常年份每年的7、8、9三個月可以產生徑流量至少500萬m3。收集利用這些雨水相當于再建一座小一型水庫,攔蓄的地面徑流,既能滿足市政園林、消防及環衛用水,還能為部分農業灌溉提供水源;同時也減輕石川河的防汛壓力。
2019年耀州區啟動高爾塬水庫加壩擴容項目,預計2021年工程建成,有效庫容由470萬m3增加到701.5萬m3。“十四五”耀州區規劃在沮河上游金馬村店子河流域新建小一型水庫一座,庫容320.5萬m3,新增灌溉面積5105畝,1.15萬人生活用水,年平均供水量83萬m3。利用桃曲坡水庫汛期泄洪流量在錦陽街道辦阿古社村西溝新建V等小(2)型水庫一座水庫總庫容92.9萬m3,興利庫容28萬m3,年可增加供水量為250.19萬m3。
2018年被譽為陜西省“三峽”的東莊水庫在咸陽涇河流域開工建設,2026年后,在涇河下游峽谷段,壩高230 m、30億m3庫容的一座水庫的建成,將為耀州區境外、流域外調水解決“水荒”問題提供可能;另外,流經銅川市宜君縣的北洛河水量豐沛,在地形地理上,通過工程措施可以實現跨流域調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的生活離不開水。1993年1月18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3月22日定為“世界水日”,用以開展廣泛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開發和保護水資源的認識。地球上的淡水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節約用水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見到浪費水的現象,要及時提醒、敢于制止,不要視而不見。改變人們的用水習慣和一些生活方式也是節約水。生活中的有些“廢水”能夠再次利用,比如:洗臉水可以洗腳、淘米水可以澆花、洗衣服的水可以拖地,洗拖把的水可以沖廁所等等。另外,減少洗潔精、洗衣粉、潔廁凈等各種各樣洗滌劑的使用量,減輕苯磺酸、烷基苯磺酸鈉、十二烷基苯酸鈉等苯環類難以降解化學物質對水體的污染,減少污染水就是增加可用水量。
通過一系列水處理設備將污染的工業廢水或河水進行凈化處理,以達到國家的水質標準。目前耀州區有新耀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3萬m3,經處理后的中水通過市政專用管道輸送,滿足消防、園林、城市環衛及沮河生態補水。
銅川市耀州區有限的水資源,目前在農業生產及工業上并沒有高效利用,必須從技術上革新,加快推進灌區節水技術應用,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新材料,提高水利用率。力爭全域內所有灌區輸水渠道(干、支、斗、分、引)管道化,最大程度減少輸水過程水的滲漏、蒸發等損失。
小丘鎮原黨村的海升草莓星球,利用10萬m2的玻璃屋頂收集雨水,溫室大棚內運用精準滴灌技術,最大程度提高水利用效率、降低水量消耗,為旱塬發展種植業節水灌溉起到示范作用。
新建或改造縣鄉公路時,在適宜路段設計反路拱路面,將降雨時路面徑流兩側散排變成集中匯流收集,再通過減速帶攔截進入路外引水渠到蓄水工程。新建或改造城鎮道路、廣場、住宅小區、學校等,必須將雨污管路分離,水務及市政部門編制、制定詳實雨水收集系統方案,保證能留住“天上水”。加大污水治理力度,擴大中水利用就是保護資源,也能緩解用水難。
在未來各行各業編制發展規劃時,必須把習總書記新發展理念作為指導綱領,堅持綠色優先、生態優先、守住生態環保底線、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要徹底解決耀州區的用“水荒”問題,不是簡單的事,它需要全社會重視,各部門齊抓共建。認真的把“留住天上水、用好地表水、利用再生水” 納入具體的落實方案中,從根本上解決耀州“水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