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法的“妙”到底“妙”在哪里呢?結合我寫字的心得體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漢字源于自然,書法是經過藝術審美后的升華,通過漢字形態我們看到的美好就叫妙造自然。
書法是先賢思想與智慧的結晶,蘊含深刻的民族精神。美學家宗白華認為:書法的精神境界是“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是“致虛極,守靜篤”。這正是說書法能體現民族精神中重直觀、重感覺、重體悟,強調生命和諧等內涵。
書法創作是書法家情感的抒發和表達,是藝術精神的體現。漢代蔡邕(yōng)說,“欲書,先散懷抱”,書法創作要有真誠的情感,自然狀態下的書寫才最好。古人還說,“書為心畫”,書法是自我心靈的外化。古人說的“書如其人”,就是書法對“美、善、真”的追求。
筆法指運用毛筆的正確方法,包括執筆、用筆、用墨等。唐朝陸希聲的五指執筆法:“擫(yè)、押、鉤、格、抵”,規定了手指的大體功能與作用。一般來說,執筆低就穩定,執筆高就靈活。還要指實掌虛,“指實”不是死死緊捏,要均衡協調用力;“掌虛”要求掌心自然空虛,這樣才能更好地使力量用到筆毫。
筆畫由提按、頓挫、轉折、遲速等用筆動作寫成。用筆為的是自由地抒發情感,表現性靈。而墨法可分為濃墨、淡墨、漲墨、渴筆等,與用筆也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