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雪琪,畢業于南京大學考古文物系,現為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編輯。
在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的西南,有一座名叫陵山的小山丘。1968年5月的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隊在陵山上修建工程時,意外地發現陵山的“肚子”里,竟藏著一座巨大的墓葬。
發現墓葬之后,人們立刻保護現場,并向有關部門報告。很快,考古隊來了。考古隊對墓葬進行清理、照相、測繪等一系列工作,三個月后,這座墓葬的清理工作全部結束。
可是,這時考古隊又有了新發現:在墓葬以北100多米的山溝里,散落著一些人工打鑿的小石片,猜測可能還有墓葬藏在山中。于是,他們選擇了一些地點嘗試發掘,果然又找到了一座大墓……
這兩座墓共出土銅、鐵、金、銀、陶、玉等各類器物1萬多件,珍寶數不勝數。
沉寂了兩千多年的墓葬,它的墓主到底是誰呢?
你們看過《三國演義》吧?《三國演義》中,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這個“中山靖王劉勝”,就是這座墓葬的主人。史書上記載劉勝有一百二十多個孩子。
西漢前期實行分封制度,皇帝會將一些土地分封給自己的子侄親屬,或對國家有貢獻的大臣。劉勝作為漢景帝劉啟之子,十多歲時就被分封到中山國(位于今河北省中西部地區),成為中山王。而“靖”這個字,則是他死后皇帝賜給他的謚(shì )號,所以后人便稱他為中山靖王。
劉勝和妻子竇綰(wǎn)去世后,就葬在陵山,也就是考古隊員們發掘的一號墓和二號墓。
考古知識:因山為陵
大多數人認為,建造墓葬的方法,是在平地上先挖一個墓坑,把棺材及隨葬品放進去之后,向墓坑里填土,直到隆起一個墳丘。而“因山為陵”則是利用天然存在的小山,以山本身為墳丘,開鑿山巖,在山體內部營建墓室。西漢時期的楚國、梁國、中山國等國,有很多諸侯王的陵墓都是用這種方法建造的。
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算是這些文物中最有名氣的了。
宮燈的設計十分巧妙,它能讓燭火燃燒產生的煙氣通過宮女的袖子導入宮燈內部,既減少了空氣污染,又顯得十分美觀。還可以推拉宮燈的燈罩,來調節光照的角度和強弱。
金縷玉衣
漢代人有一種迷信的看法,認為玉石可以讓尸體永遠不會腐爛。所以,劉勝和妻子去世以后,都穿上了這種用玉片和金線“縫”成的玉衣。劉勝的這件玉衣全長1.88米,由2498片玉片和1100克的金絲組成。
制作金縷玉衣,耗費的人力物力十分驚人。首先,要從距離中山國很遠的地方運來玉料,再通過許多道工序把玉料制成玉片,每塊玉片的大小和形狀,都會根據它在玉衣上的位置、玉衣主人的身材等,進行嚴密的設計。除此之外,玉片還需要磨光、鉆孔,把玉片綁在一起的金絲也需要特制。
錯金銀銅豹席鎮
瞧,這銅豹身上金燦燦的,布滿梅花狀斑紋,眼睛用紅瑪瑙鑲嵌而成,十分精巧。
在漢朝的時候,人們是不用凳子、椅子的,想要坐下,就在地上鋪一張席子,直接坐在席子上。為了防止席子亂跑或卷邊,人們會用幾個沉甸甸的小東西——“席鎮”把席子壓住。這枚銅豹,就是用來壓席子的。在制作時,工匠還往銅豹的內部灌了鉛,目的是增加它的重量,讓它更穩地壓住席子。
錯金博山爐
這是一件熏香器具,它的造型就像一座高低起伏、挺拔峻峭的山巒,宛如古人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博山,因而得名博山爐。仔細看,你還能在山巒中發現奔走的虎豹,機靈的猴子……
當香爐里的香料燃起,裊裊輕煙從爐中升起,你便能感受到漢代人心目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是多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