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淡的晚風吹散白日的余溫。
夏夜,清爽而浪漫。
遠處,晚霞悄悄隱沒,夜色漸漸籠罩下來。
院子內,爺爺慢慢悠悠地扇著扇子,小塔愜意地躺在躺椅上。
“爺爺,今天我們學了課文《青山處處埋忠骨》,我和同學們都被毛主席偉大的胸懷感動了。您能再給我講幾個故事嗎?”
“好,好,我想想……”
故事一:一塊包袱布
“在江西省博物館,收藏著井岡山革命時期紅軍戰士用過的一塊包袱布。那是1928年,工農革命軍在江西省遂川縣草林鎮發動打土豪運動。因為部隊紀律嚴明,很快,群眾都自發地隨戰士們一起積極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寒冬臘月,天寒地凍,為了御寒,戰士們分別從鄰近幾個村子的農民家里借來了門板和稻草攤地鋪。毛主席上井岡山時提出‘借東西要還’,要求戰士將用過的門板、稻草歸還給群眾,并把借住的房間打掃干凈。”
小塔聽得入神,眨巴著眼睛:“爺爺,那戰士們后來——還了沒有?”
“當然還了啊!當地的群眾都說,從來沒有遇上過這樣好的軍隊,紀律可真嚴明,不偷不搶,不打人不罵人,說話和氣,借東西會還,真是我們農民的貼心人啊!可是啊——”爺爺停了停,喝了一口茶潤了潤嗓子。
“可是什么?爺爺您快說!”小塔坐了起來,扯了扯爺爺的衣擺。
不遠處池塘內的蛙聲此起彼伏,似乎也已按捺不住。林子內的蟲鳴仿佛也是竊竊私語般,在急切地等待爺爺繼續往下講。
“有的老百姓說,工農革命軍好是好,可是,他們借了我們的門板,還回來的不是原來那一塊,結果裝不回去。各家門板大小、新舊都不一樣,害得我們找自家門板找了好幾天。還有的人說啊,我家一大堆稻草借給革命軍去攤鋪,用過也都還了,可還回來全是散的,遍地都是稻草,要花很長時間才能一把一把地捆好。毛主席了解了這個情況,向戰士們宣布了六項注意:一、上門板;二、捆鋪草;三、說話和氣;四、買賣公平;五、借東西要還;六、損壞東西要賠。毛主席向大家強調,一定要做到這幾點,只有這樣,紅軍戰士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才能扎根于人民。”
“這叫執紀如鐵,對群眾秋毫無犯!”小塔有些激動。
“是的,有戰士把這六項注意寫在自己的包袱布上,時刻用鐵的紀律提醒自己……”
故事二:一個托兒所
月影躍動,灑下一層淡淡的光輝。
爺爺又喝了一口茶,精神十足地講起了第二個故事:“事情發生于抗戰初期,在沂蒙山革命老區的一個村子,抗戰將士的兒女們長期跟隨部隊轉戰奔波,體質很差,大都發育不良,個個黑瘦黑瘦的。當時,有一位婦女王換于——人們稱她‘于大娘’,看了十分著急、心疼,就成立了一個托兒所——將孩子們分散到群眾家中代養。為了完成這項任務,于大娘挨村挨戶地打聽,尋找可靠人家照料。她在發動大家的同時,自己也以身作則,挑起撫養和照顧抗戰將士子女的重擔。”
“在那兵荒馬亂的年代,撫養這么多孩子。會不會有危險?”小塔睜大了眼睛,困意全無。
“當然有了!為保證安全,于大娘和兒子秘密在南山和北嶺挖了兩個較大的山洞。1941至1942年間,敵人三次來‘掃蕩’,于大娘都帶著孩子們躲進山洞,其中一次在洞里整整住了兩個多月。第一次進洞時,孩子們由于害怕,小的哭、大的鬧,她們只得把最小的摟在懷里吃奶,給大點的講故事,才慢慢安頓下來。每次進洞,于大娘都在外面站崗,安排人在里面哄孩子。吃的沒了怎么辦呢,只能找人利用晚上出去幫大家補充糧食……在這所特別的戰時托兒所里,王換于和村民們盡心盡力地照顧著革命將士們的孩子,幾年時間,共有86個孩子被健健康康地撫養長大。后來,王換于的故事流傳開來,大家都親切地稱她為‘沂蒙母親’。”
“她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媽媽呀!”小塔感嘆道。
故事三:一座水下橋
夜,漸漸深了。
爺爺欠著身子,拾掇起凳子,準備起身。小塔見狀,一把抓住爺爺的衣角:“爺爺,再講一個嘛!最后一個!”
“好,好,好。”爺爺又坐下來,想了想,繼續講道,“那我們講一講關于‘橋’的故事吧!戰場上,對一座橋的爭奪,往往決定勝敗。抗美援朝戰爭中,清川江鐵路大橋就是這樣一座橋。志愿軍的軍需物資和兵員,不分晝夜地從這里運往前線。美軍費盡心思,先后派出數千架次飛機對著大橋輪番轟炸。志愿軍司令部要求不惜一切代價迅速恢復鐵路運輸。”
“橋被美軍炸掉了嗎?志愿軍叔叔們有沒有受傷?”小塔焦急地問。
“炸了再修!就是這樣!”爺爺挺直了身子。
“當時,恰逢朝鮮北部發生特大洪水,加之美軍的連續轟炸,大橋損毀嚴重,江心的橋墩也被滔滔洪水包圍。經過數不清的晝夜奮戰,志愿軍先后搭浮橋12次,甚至創造出前所未有的鋼軌架浮橋,保證了前方軍需物資的供應。可為了加緊對大橋的控制,美軍對大橋的轟炸不斷加強。后來,志愿軍想了一個辦法——修水下橋。”
“什么?水下橋?志愿軍叔叔們也太厲害了吧!”小塔瞪大了眼睛。
“戰士們連夜奮戰,用鐵軌、石條以及涂上瀝青的枕木搭建了一座水下橋。整體橋面都位于水下,起到隱藏的效果。每天,美國空軍偵察員偵查顯示大橋仍然處于被炸毀狀態;可是,我軍的運輸火車卻通過這座“隱蔽橋”,將物資源源不斷運往前線……”
聽到這里,小塔的內心再一次發出贊嘆。
寧靜,是夏夜的主旋律。
河水悄悄流入夢鄉,幽暗松林失去了喧響。
倦鳥歸巢。
爺爺緩慢走回小屋。他的腳步在空氣中發出沉重的聲響,黑黝黝的身影顯得格外高大。小塔跟在爺爺身后,小小的步子踩著一地的星光點點。
這些人和事,會成為小塔心中永不忘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