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奐



史海清是一名60后自由藝術家,10多年來,他一次次開著大篷車跑到戈壁沙漠里,尋找畫畫的靈感,在荒無人煙的地帶,他享受著孤獨,喜歡回到自己的內心,回到原始,達到一種享受自由、寧靜、無拘無束的精神狀態。
整幅畫面的潑墨潑彩表現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思考,省略細節的描繪,只有交融的色彩和抽象的畫面,給人一種酣暢淋漓的視覺快感。史海清就像一股“野生”的力量,在一個無人涉足的地帶自由地生長著。
畫畫,要跑到荒野里找靈感
史海清是一名北方漢子,年輕的時候,在部隊當了20多年兵,從小沒受過正規的藝術教育,走上畫畫這條路,純粹是出于自己的熱愛。2004年,從部隊轉業時,他沒想太多,就選擇以畫畫作為自己的職業。
10多年來,史海清一直沒選擇加入哪個美術家協會,跟外界交際很少,更多時候是自己埋頭畫畫。用他的話說,自己是個“在野”藝術家,非專業出身、不混跡藝術圈子,更沒任職于藝術院校,還特別喜歡荒野,每年春天和秋天,史海清都要開著大篷車外出,去過內蒙古、寧夏、青海、西藏、新疆等省區,深入草原、荒漠、戈壁、山谷……一趟跑上十來天是常有的。每當進入荒無人煙的地帶,方圓幾公里都不見人煙,所以,他車上會備著充足食物和水,吃和睡都在車上解決。這種隨心的旅行,不是去探險、也不是到荒漠、戈壁里拍攝、寫生,而是一個人靜靜地呆著,看周圍的景色,獨自感受、思考。他覺得一直在城市里呆著,會讓自己的心境、眼界打不開,所系喜歡簡樸點,把這種特別的旅行當作修煉自己的過程,慢慢沉淀出美學的感悟。
史海清一直很迷戀荒蕪的感覺,面對一望無際的沙丘、連綿的山川,會激發出自己的想法,覺得自己太渺小,比一顆塵埃都不如,心中對大自然的敬畏也會油然而生。一旦靈感來了,史海清便立刻拿出紙和顏料,鋪在地上,直接潑墨潑彩,把自己瞬間進發的感覺與印象直接揮灑到紙上。然后,等回到工作室后再對畫面進行調整,慢慢完成創作。
“潑彩、潑墨是帶有不確定因素的手法,常有意料之外的效果出現,不是把顏料倒上去就能成畫的,還需要后期的‘制作,包括構圖的調整、色彩關系的處理等,一幅畫面靠顏料的自然流淌會產生美妙的肌理,有時候覺得這里少了、那里缺了,就要順勢而為,通過二次創作,讓畫面看上去更和諧,這樣才能真正成畫。”史海清這樣解釋。
畫的不是山水,而是一種感覺
潑墨潑彩常見于山水畫里,近代國畫大師張大干在晚年時就把潑墨潑彩運用得很精彩,創作了不少經典的山水佳作。不過,史海清從沒把自己潑墨潑彩的作品視為山水畫,而是抽象的風景,“我畫的是一種感覺,天地萬物剎那間的那種美,追求一種大氣磅礴的氣息。不需要畫得太清楚,太清楚會沒味道,我堅信色彩有豐富的表現力”。
所以,史海清的畫更多時候在表現宏大的內容,畫面里不會見到具象的小橋流水或是山峰樹林,而是更純粹、更抽象的色彩肌理,能想象成什么,全憑觀者自己感受。
史海清的畫甚至不能用色彩斑斕來形容,大部分時候是沉穩的大地色系,在他的畫里,有時候像在仰望天空,看到浩渺的宇宙,色彩交融在一片幽暗里,宛如超新星爆炸的璀璨景象;有時候又像獲得上帝視角,從高空俯瞰大地,看到消融的冰川、曲折的峽谷、奔騰的河流……那份壯美,給人震撼的視覺沖擊,直擊人心。
當然,要潑得好看,潑出畫面感,還需要一定文化修養。
史海清回憶,在部隊的時候,平時的愛好除了畫畫,就是看書,他讀書不會一字不漏、從頭到尾地細細品讀,而是閑時沒事就拿起書來翻翻,有時候翻到一段或一句是自己需要的,就夠了。史海清還喜歡西方哲學,也有遇到看不懂的地方,但會找到有共鳴的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讓自己不斷提升文化修養。
每個藝術家都會有自己欣賞或追隨的大師,指引著自己的探索方向。史海清也不例外,他欣賞的藝術家很多,大部分都是抽象繪畫的佼佼者,像羅斯科、波洛克、趙無極、朱德群等。他記得當兵的時候,有一次去中國美術館看展覽,見到趙無極的畫,當時還不認識趙無極是何許人也,只覺得他的畫看著舒服、喜歡,是自己想要的境界。那種對抽象的啟蒙,也一直激發著史海清的藝術探索。
少點物欲,活得樸實點
有人看史海清的畫,常會稱之為新印象抽象派,也有人說,看史海清的畫,你可以看到悲觀主義、超人哲學、自由思想、現代派……對于這些解讀,他卻毫不在意,“我畫畫沒想那么多,如果要討論我的畫歸入何門何派,那是美術史評論家干的,我常跟人說我就是一畫畫的,說自己是藝術家時都感到臉紅”。史海清的生活就如他所說的,簡單、干脆、樸實,沒有太多物質的要求,但始終醉心于自己的畫畫事業。與很多藝術家喜歡北漂不同,他把家安在石家莊,日子過得更舒心、更自在些。平日里,他大部分時間都在畫室畫畫,在畫里尋找自己向往的精神自由,在畫里他能更灑脫、不拘一格,盡情地釋放自我。他的創作手段也從不拘泥于國畫還是油畫,只要能把畫面效果表達好,都能為我所用。比如,他會用丙烯顏料來進行水墨創作,豐富、拓展水墨的表現力。
史海清坦言,自己一直獨愛黑色調,他覺得更高級、更沉穩,也更耐看。“這也許跟我性格有關,平時不太愛跟人打交道,覺得太累,所以喜歡獨處,探索一些深邃的事物。”
如今,史海清常會感到焦慮,到了這個年紀,會有一種緊迫感,因為過了追求事業、掙錢的階段,也無需靠賣畫為生,人生追求更多是在藝術上尋求新的突破。所以,史海清對于自己的畫作有著嚴苛的要求的,他要對自己狠,凡是不滿意的作品,都會毀掉,直到畫出滿意的效果才會罷休。
持續的繪畫探索,不為迎合市場而創作,帶著自己的思考往深邃的境界鉆研,史海清就這樣,帶著執念,孤身獨行,如一個苦行僧,堅持著自己的修行之路,穿過荒野、走過大漠,一直在不懈前行。
(編輯/雷之煥)
史海清
1965年生于河北,自幼喜愛繪畫,師從于周韶華。涉獵于現代水墨、抽象油畫,并一直致力于水墨藝術研究與創新。
作品以大膽的繪畫作風,濃郁而又極富變化的色彩,使筆下的大自然和宇宙萬物呈現出深邃的抽象性與象微性。在畫面中,將各種情感、能量和印象向外伸展,以喚起繪畫的生命力,引出一個從意識上去感觀,從精神上去感覺的藝術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