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楠
1月28日,風和日麗,福建廈門港海滄保稅港區海風勁吹,海浪推著“驍龍119”消防船前行,廈門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三級消防長時緒堂持著望遠鏡觀測著海域情況(見上圖)。
一早,時緒堂便出發至通達碼頭,開始對消防船的每周例行檢查。
“老黃,出船!”時緒堂揮揮手對老船長下令。
37歲的時緒堂是一個海上生命守護者,2013年“驍龍119”消防船建成時,他便轉入了水域救援專業隊,擔負廈門港及周邊海域各類船舶火災撲救、對岸供水、水上搜救等任務。
大海“性格”多變,海上救援難度遠大于陸地救援。特勤大隊采取駐船輪班和岸上備勤相結合的形式,24小時備戰執勤。每周,時緒堂都要和其他特勤隊員一道登船,熟悉海況及水情、船舶結構,測試水炮,檢查水上消防器材等。
"不要小看檢查裝備這項工作,這可以說是救援的命脈。”時緒堂逐個檢査繩索攀爬裝備和潛水救援裝備,他認為只有把裝備保養好,才能提升搶險救援水平,更好地應對水上救援任務。
海上消防員不僅需要強健的體魄、過硬的滅火救援本領,還需要克服暈船的不適。
2018年12月,一艘大型集裝箱貨運船行至臺灣海峽時起火。當時海上風力達到8級至9級,海上船舶爭相回港避風,特勤員們卻起航沖向大洋。
"當時救援船搖擺劇烈,座椅都被搖斷了。”時緒堂回憶時當時情況,暈船的感覺似乎還未遠去。他說,雖然身體極度不適,但心想著“我們是去救人的”,握著拳頭就撐了下來。到達火災現場,風浪太大無法靠近,只能一路護送受災船只至內海港口,返程時心里的弦松了下來,所有人狂吐不止。
“嗚嗚嗚……”時緒堂的思緒被陣陣汽笛聲拉回。消防船已開至原定計劃好的海域,準備對消防水炮進行測試。
時緒堂在船艙外隔著玻璃對艙內滅火水炮操作臺的操控員打手勢,很快9門消防水炮全部被打開,往船身180米外噴射,在陽光中形成了一道"人造彩虹”一一專屬于消防的彩虹。
馬上就到春節了,結束檢査后,時緒堂認真地給消防船貼上了“福”字。這是時緒堂在消防員工作崗位上度過的第二十個春節,雖然無法歸家和妻女一同過年,但他也想蹭蹭年味兒。
“這一年都不容易,祈愿新一年,都可以平平安安的!”時緒堂用手輕輕撫平“福”字的四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