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敏


在李晶的眼里,團扇的美是技藝之美,更是文化之美。
余嗜閑,雅好古。穿過被舊時歲月浸染的姑蘇老巷,在午后陽光擁抱的嗜閑居里,我經歷了一段刻入團扇的時光之旅。
戀上一把扇
2002年的某一天,熒屏內的戲臺上,程派名劇《鎖麟囊》正在上演,程派表演藝術家李世濟先生那婉轉低回、斷續起伏的優美唱腔深深地吸引了熒屏外的高中生李晶。正是從那刻起,京劇悄悄地打開了這位少年心底那扇追尋傳統文化與時尚之美的大門。
多年后,少年已經長大,成了江南大學里的戲曲青年。在一次受學校邀請的“京昆專場”演出中,李晶表演細膩、情緒飽滿,舉手投足間的專業與投入,令在場的老師和同學頻頻叫好。
曲內唱、念、做、打;曲外布景、化妝、道具……每一個戲曲元素,無一不讓李晶為之著迷。他熱愛戲曲中的傳統文化,也鐘情于承載中國傳統文化的服裝、頭面、扇子等道具。因為演出的需要,精益求精的他會盡可能找到最貼合戲曲的道具。因囊中羞澀,他有時自己買材料制作;如果遇到破損的道具,他就找師傅修。幾年來,他往來于無錫、蘇州之間,穿梭在手藝人藏身的大街小巷中,出入于古玩市集。他愛上了收藏,也愛上了蘇州。
扇子是戲劇舞臺上公認的“萬能”道具,有折扇、團扇。李晶說,初見團扇,他便再也忘不掉。團扇的美猶如失落千年的美,像宿世的緣分,有著初戀一般的美好。
2013年,本科學工商管理、研究生讀設計的李晶從江南大學畢業后,便來到了他心心念念的蘇州,租下一棟老房,專注于他摯愛的團扇。
情定嗜閑居
復原一把老團扇的難度,超出了李晶的預期。他想還原老祖宗的工,傳承舊文人的藝,奈何歲月無情,老一輩的手藝人已寥寥無幾。
“那些年我收了一些有破損的老折扇,也找到了師傅來修復?!被叵氪耸?,李晶記憶猶新,“我還收了一些老團扇,有的只剩下扇框和扇柄,我很想用老料子去復原,可是沒能找到合適的老師傅?!?/p>
制扇工藝不算復雜,但復原到原本的精致程度卻有著很高的難度,因為復原者不僅要有過硬的手藝,還要有深厚的藝術修養。從未拜師學藝的李晶,一動手就挑戰如此高難度的老技藝,自然被看成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毛頭小子”??衫罹Р⑽茨懬?,他笑著說:“過程沒那么‘傳奇?!?/p>
深厚的戲曲造詣和文學功底,加之美學天分,李晶為團扇設計注入了與眾不同的內涵。蘇州園林里的一處竹影、T臺上的一襲新衣、古書畫上的一篇作品、古玩市場里的一件古董……這些都能成為李晶制作團扇的靈感。
第一柄團扇完工的時候,李晶就獲得了成功。他用自己“不傳奇”的設計,制作出了一柄又一柄精美獨特的團扇,收獲了一批又一批能讀懂團扇的粉絲。這更加深了他對團扇文化的熱愛。
團扇之美,美在其對文化與傳統的承載。如同蘇州古城老巷,處處印刻著歷史的記憶。李晶本就愛這樣的地方,這一間間看似破舊的老宅子,或許藏著一段曾經輝煌的歲月。站在五愛巷31號的小院門口,陽光灑落在深灰色瓦片的廊前,李晶的腦海里浮現出六個字:余嗜閑,雅好古。
這里,正是他夢想中的嗜閑居。
美在方寸間
推開厚重的木門,經過一個小小的院子,落地大窗內,不同款式、顏色和風格的團扇,錯落有致地擺放在一樓的墻面和博古架上,二樓工作室則擺放著扇面和扇柄用到的各種材料、工具,儼然一個小型的團扇博物館。這是李晶親手打造的嗜閑居,他在這里工作、會客;在這里和小伙伴們研究制作四季美食;他也會在這里和票友小聚,唱幾段昆曲,享受著他的別樣人生。
和李晶聊天是一種享受,因為你會在不經意間,發現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美。小院里雨中的荷葉,都曾是他扇面中的一處風景。那種“不傳奇”的簡單,源于他對美的認知,也源于他對團扇文化的愛與執著。
在博古架上擺放的一件仿清代宮廷款作品“海屋添籌”,吸引了我的注意。這柄做工精致的團扇有著十分特別的古典美。李晶說,這件作品的完成耗時近一年。在確定題材后,他根據團扇的特性在細節上做了一些改動,經過選色、材質搭配、打樣、打磨細節、調整、再打樣、手工制作,終于做成了一件完美的作品。聽完李晶的介紹,我的腦海中浮現出“極致”二字。
“你知道嗎?其實第一次打樣出來后,因為一個小細節,我和師傅溝通了好久,最終說服他重新改過?!崩罹χf。原來,“海屋添籌”出自蘇東坡《東坡志林》中一個仙人比壽的美麗傳說。故宮里的一處壁畫上描繪出“海屋添籌”的畫面:蓬萊仙島、仙境、祥云、亭臺、小屋、仙鶴……仙鶴口中銜來的小小竹片,正是所添之“籌”,寓為“添壽”之意。然而師傅粗心大意丟了這點睛一筆。
“團扇看起來小,但是從扇面、扇框、扇柄到流蘇,每一種工藝都能寫一部工藝史?!崩罹дf,“團扇的與眾不同,就在于其承載了中國千年傳統文化。”
因其精致而華麗的材質,輕柔雅致的外形,古往今來,無數文人騷客和癡男怨女寄情于扇,訴說著他們的喜怒哀樂。以團扇為名的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流傳千年。西漢才女班婕妤的一首《團扇歌》(又稱《怨歌行》)便是最早的代表:“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才女借團扇之精美,喻自身之高潔;“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眲t是她嘆夫君之薄情,哀內心之傷感。此后,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的《團扇歌》、唐代杜牧的《秋夕》、宋代蘇東坡的《賀新郎》等都是以團扇為寄情對象,抒發了詩人的情懷。唐伯虎的畫作《秋風紈扇圖》,更是以水墨展示了團扇之魅。《紅樓夢》中,團扇也是大宅門里女兒家心情、境遇的寫照,深深地印刻在優美的文字中。
在李晶的眼里,團扇的美是技藝之美,更是文化之美。
走入人群中
在李晶看來,團扇兼具了觀賞性和實用性,不應該只停留在一小部分人的視線里。傳承團扇技藝與文化,讓各行各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認識和熱愛團扇之美,是他最大的心愿。
為了這個心愿,李晶做了很多努力。他辦展覽、做活動、參加比賽、走進校園、接受采訪,不遺余力地推廣團扇文化。有人質疑他想紅,他只是笑笑:“初心在此,始終如一?!?/p>
超模劉雯曾手持團扇流連于英國城堡內,在歐洲掀起了中國古典文化風潮;《如懿傳》里的周迅手持團扇,儀態萬千;《天盛長歌》里的陳坤一扇在手,瀟灑自如;綜藝節目《偶像來了》中女明星人手一柄團扇,綽約多姿……
這些,都是李晶給他們挑選搭配的?!白尭嗟娜酥滥切u漸被淡忘或不為人知的手工藝,有助于傳承和保護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边@是李晶每次接受演講邀約時最想傳遞的理念。
一柄合歡扇,半本工藝史。傳承這門技藝的李晶在業內已經擁有足夠的名氣,作品也被許多人收藏。他希望多年后,人們是因為扇子本身的美而收藏,而不是背后的價格。
因此,他從不落款。
(編輯 宦菁 huanjing0511@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