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紀是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對于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對于高職院校來說,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能夠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還能融入創新元素,提升高職院校的教學成效。本文重點分析信息技術的運用價值,結合其具體的技術應用思路,明確信息技術運用對高職教學模式影響和創新的關鍵點,為讓信息技術得以合理的運用,制定出科學的思路。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7-0071-02
在21世紀,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推動著高職院校教育工作的開展,為了實現更理想的教育目標,要充挖掘信息技術對教育的推動作用,確保其為高職院校教育改革做出積極貢獻四。信息技術的發展催生了新型教學方式,其重點是將信息技術作為重要支撐,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打造出開放式、無圍墻的教學模式,讓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可以隨時隨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對學生展開指導,使師生共享豐富的教學資源,借助信息技術開展教學,順利實現教學目標。現階段,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逐步改變著教育工作的模式。信息技術環境下,應該重視其與教學模式的結合,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良好教育氛圍,將信息技術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一、信息技術對高職院校教學模式的影響
(一)實現信息技術資源共享
高職院校中,傳統教學模式是依照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育,學生只需熟記知識;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入實現了全球教育資源的共享,它為師生的教與學營造出一個相對開放的教育體系和環境。
(二)轉變師生溝通交流模式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習慣了課堂教學,但卻忽視了知識本身的實用性和時代性特色。信息技術的融人是順應當前知識經濟發展實際需要的必然,它改變了師生間教與學的方式,能有效培養、強化學生的創新能力,幫助教師根據學生的培養現狀隨時調整教學內容。
(三)提供多樣在線教育資源
傳統教學方式的運用實踐中,教案設計成為了唯一的標準,依照教案設計的程序創設出特定的教學情境,導致了教學的程序趨向程式化和機械化。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靈活使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方便對社會中的大量信息展開合理的分析和決策。高職院校實際運用到的教學方式手段單一,多數的教學內容呈現出老化和過時情況,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不利,更難以體現出信息化時代的知識更新速度。
適當的QQ群和博客等開展在線教學活動,能夠將優質的網絡教學資源加以整合,借助于互聯網教學等成為了當前信息時代富有代表性的教學新形式。
二、信息技術背景下高職教學模式的新改變
(一)教學目標的創新性
多媒體網絡技術將文字、圖像、聲音等融合到一起,其中涉及到的信息量和所提供的教學資源是任何材料及教師無法比擬的。面對這樣的優勢,學生不再是機械化的記憶,更應該依照自身的學習需求獲取豐富的信息,準確的分析、評價和使用信息,學會對信息的合理加工,使其成為有用的知識以及再生資源,整個過程確保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以培養。信息技術能夠起到刺激感官的效果,適當的利用信息技術,可以通過多種感官實現多個渠道信息傳遞的目標,強化學生對知識認識的透明度,方便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
(二)教學時空的開放性
信息技術在實際運用中,構建起一個相對廣闊的時空網絡,使原有的教學模式得到有效更新,打破教室的空間限制,通過共享化的資源,使得每一位學習者進入到特定環境。網絡技術讓師生的心理時空得以有效拓展,營造出一個較為開放的心理交流環境,基于這一環境,師生關系也發生了巧妙的變化,由傳統的單向交往逐步地轉變為網絡組織式的互動交往模式。
(三)教學內容的直觀性
網絡虛擬技術的蓬勃發展,為教學內容可以直觀地展示給學生提供了便利,讓具體的學習活動逐步擺脫單調、乏味的文字敘述,使得學生的視野得以有效拓寬。信息技術在教育實踐中彰顯出的作用較為獨特,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可以讓學習者收獲想要了解的知識內容,而傳遞模式也更易接受、更為快捷,教師通過設計符合學生思維規律和習慣的教學方案,將相關的知識內容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有效傳遞給學生。
(四)教學對象的自主性
通過科學地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創設出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環境,學生可以依照自身的實際需求和具體的學習習慣,自主地調用相關學習資源,積極參與到網絡討論和實驗環節,自由表達出自己的見解和認識。教師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發揮引導啟示作用,為學生營造優良的學習氛圍,使其具備自主學習和發展的條件。
三、信息技術對教學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對教師來說是一項巨大考驗,教師要掌握信息技術的操作技巧,能夠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搜集和處理多元化的信息,保證廣泛利用課程資源,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高職教師需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如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運用電子郵件和即時通訊軟件進行有效信息溝通的技能等,還需要掌握信息檢索和獲取等技能,將電子教案和作業等借助于TP放置到網絡上,方便學生下載使用。此外,教學實踐中,應該指導學生充分運用信息技術資源參與學習活動,完成網絡作業既定目標;運用多媒體教室中的投影儀和錄像機等,完成對教學資源的展示:詳細地了解Web2.0技術,在教學過程中,靈活使用B10g以及QQ群等等。這些相關信息技術的使用都需要教師靈活掌握。
四、信息技術對高職教學模式的創新
(一)信息技術能有效整合教學資源
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課堂教學的重心發生了明顯變化,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使其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通過適當地使用信息技術,利用系統化的手段,實現對多種課程資源的有效整合,合理銜接教學中的各個部分,實現有序安排,達到理想化的教學目的。在全面分析課程的目標、教學的任務以及學生實踐后,依照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判斷,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將多種資源進行整合,實現統籌安排,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教”與“學”的轉變。
(二)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完整知識框架
信息技術在具體運用中優勢顯著,將其合理運用至教學實踐中,能夠幫助教師靈活開展教學活動,保證學生可以真正通過自主探索,去發現知識的規律和內涵,更好地鍛煉學生探索實踐能力。信息技術借助網絡體系,為學生構建起完整的知識框架,讓知識結構和分析過程更為直觀,老師在這個過程中也能逐步轉變關注的重心,由原有“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基于信息技術顯著的教育價值,在日常教學中,教育工作者應該高度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掌握相應技能,靈活使用,優化教學成果,提升教學成效阿。
(三)運用信息技術打造智慧課堂
在信息技術的有效支撐下,智慧課堂的打造成為現實。智慧環境以信息技術為依托,通過營造智慧環境,讓學生在智慧課堂中學習。在高職院校中,智慧環境的營造需要借助物聯網、云平臺、可視化技術等,將人工智能技術和網絡技術等視為核心,通過分析學習者的行為,明確學習者的實際需要,記錄下學習的全過程,構建起較為完善的學習者學習模型,以此作為重要根據,對相關資源、工具、服務進行智慧推送。智慧環境涵蓋著物聯網、云平臺等基礎,構建起多元化的學習資源庫,提供了相對豐富的學習工具。
(四)借助信息技術設計教學活動
學生的智慧需要適當啟發,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下,才能更好地承載繁重的學習壓力,來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活動設計的環節,教師需要重視信息技術的實際應用價值,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出有科學性和問題性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自然入境。通過積極地應用信息技術,讓學生融入至問題情境中,開啟自身的思維,去發現問題。高職院校中,為了保證學生能夠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真正理解課堂學習的意義,教師可以開展靈活的探究活動,依照智慧系統提供的數據信息和學習資源庫,分析學生的個性特征,然后開展分組教學,根據學生的水平設置符合學生實際發展的教學目標。確保課堂教學效果與學生學習成果都能得到有效提高,促使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和創造性得到有效提升。
五、結語
本文詳細分析了信息技術的相關內容,了解其對于高職教學模式產生的重要影響,通過明確信息技術的優勢和特征等,為高職院校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參考文獻:
[1]魯小卉.信息化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商務禮儀》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國際公關,2020(9):94-95
[2]彭濤.高職院校留學生“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研究探討——以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科技與創新,2020(14):62-63+66.
[3]魯婭妮.高職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初探——以內蒙古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高教學刊,2020(18:187-189
[4]陳友鵬,秦啟超,覃卓庚.基于汽車技術服務4S模式的專業教學改革探索——以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8):151-152.
[5]胡雙.基于信息技術的高職SP0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研究——以《軟件測試技術》課程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A2):275-276.
[6]王娜娜,王海萍基于信息技術視角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改革初探——以“旅游市場問卷設計”教學單元實踐為例[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96):38-39+59.
作者簡介:
李麗(1987年-),女,蒙古族,內蒙古海拉爾人,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