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楚泉
[摘要]新形勢新政策,基于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需要創新和改進?!跋葘W后探,隨堂提升”的課堂教學模式正是因應新政進行的探究,該模式以學生發展為本,既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又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的教學模式,還能突破傳統,實現創新,落實新課程理念,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文章首先概述“先學后探,隨堂提升”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概念,接著闡述該模式的意義和作用,最后探索該模式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路徑,供同行教師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先學后探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7-0141-02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信息化傳播的速度不斷加快,使用科學教育的方式,可以增強高素質人力資源的有效建設。課堂學習是課外學習的基礎,課外學習是課堂學習的延伸與補充。小學階段數學課堂教學,主要是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數學教育環境,提高學習質量四。為了有效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進一步打造活力數學課堂,滿足“動感教學”發展理念,“先學后探,隨堂提升”教學模式就呈現到了大家的視野當中。此種教學模式不僅是對傳統教學內容的一種補充,也滿足了當前時代的創新需求。沐浴在改革的春風下,有效的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學生為本,將課堂上的時間留給了學生,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鑒于此,如何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來進行“先學后探,隨堂提升”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
一、“先學后探,隨堂提升”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概述
在小學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知識的學習并不是最為主要的目的,最為主要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可以更好地遷移、應用數學知識,從而學會真正的應用知識、理解知識點。同時,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知識是一個逐步獲得的過程,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數學知識點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構建數學知識框架,在系統的學習中、思考中逐步強化數學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實現知識與方法、技巧之間的融會貫通,學會知識點的遷移應用,實現數學知識體系的內在構建,培養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充分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心,帶著問題回答課堂,在課堂上鞏固知識點,融合貫通提升數學能力。
“先學后探”即是鼓勵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自我學習的能力,加強對新知識的探索心;“隨堂提升”,帶著新的知識點回到課堂上,獲得點撥和形成科學的思維,提升數學學習質量和效率。
二、“先學后探,隨堂提升”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意義和作用
21世紀的人才培養要以“核心素養體系”建設為主,將“核心素養”導向于我國的基礎教育中是新時代新的教育要求。核心素養,可以理解為綜合素質,不僅僅是指學習能力、答題能力、考試能力,而是在現代生活中,能利用自己所學知識、觀念、思想、方法、技能等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問題時,所體現的關鍵能力、綜合素質水平和道德品質。依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的相關意見,“意見”明確表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結合。核心素養的導向,改變了傳統教學的思維和模式,融入進教學工作中,既是對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水平提高了要求,也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改變了思路。
“先學后探”,正是因應“核心素養”導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者進行答疑解惑,在學習能力、綜合素質的培養上,發展自主學習,同時引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建立學習信心?!跋葘W后探”既可以明確學習內容、開展分層指導,檢驗學習成果,探索未知領域:“隨堂提升”以學定教,以學促教,在課堂教學中顯著提升。“隨堂提升”可以在課堂前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在課堂上準確解決問題,觸類旁通,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三、“先學后探,隨堂提升”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路徑
(一)營造良好自主學習氣氛
良好的學習氣氛有助于學生釋放學習壓力,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進而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防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精神注意力不能集中,而且能夠增進師生之間的關系,為課堂教學工作的展開和實施提供有利條件,奠定堅實基礎。對于此,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需要以及教學工作要求營造良好自主學習,讓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獨立自主學習逐漸對知識產生初步認識,之后針對知識進行探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給予積極的幫助,在良好的自主學習氣氛下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引導和指導,帶領學生逐漸深入地探索數學知識,這對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以及提高產生了關鍵性作用。因此良好教學氣氛對于“先學后探,隨堂提升”教學模式極其重要。
(二)開展前置性研究,力助“笨鳥先飛”
針對于先學這個問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小學數學教學。但是,此種方式忽視了學生的個體性差異,僅僅依靠課堂先學的方式,很難保證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在課堂教學之前就引導學生完成前置性的探究,不僅可以挖掘學生的潛能,還可以主動的探索,讓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也可以有時間和精力,了解教學內容,積極思考問題,實現笨鳥先飛,為后教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單純地進行數學知識的教育,學生沒有強烈的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只有主動的思考,才可以保持思維的流暢性。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的時候,教師就設置了前置的研究,先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自己家里的祖輩或者是父輩那個年代,使用一元、一角、一分都可以買到什么樣的東西?此種引導方式,可以幫助沒有購買生活經驗的學生認識到元、角、分存在的意義。明確不同時代中,錢數的購買力度,保持親情的有效傳播。學生也可以在課堂之前,從長輩那里獲得更多的相關知識,達到“先學后探,隨堂提升”的發展境界。教師也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的考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立足新舊知識鏈,設計核心問題
在很多時候,小學數學知識都是在新舊知識的基礎上,保持連貫性的。此時,教師在實施“先學后探,隨堂提升”課堂教學的時候,也需要以學生為本,感知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行知識的講解。發現問題的所在,結合實際問題,針對性的制定出科學的解決措施。檢測學生自學成果,確定課堂教學內容。做到“先學”,以讓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處于同一個頻道當中,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例如在學習“百以內的加減法”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36+42=?”“49+54=?”“82-43=?”這幾個題目,先讓學生按照步驟解答出來,之后,教師就可以觀察學生對以往知識的掌握情況,分析學生的整體數學水平。如果有的學生對個位數相加已經忘記或者是生疏,教師就可以針對這部分知識進行個別指導,以此來彌補不足,提高新舊知識的鏈接能力,增強學生的知識素養。掌握熟練的學生,教師可以加強練習或提升數位練習,新舊知識鏈接,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四)思維困惑重“點撥”,達到點石成金
后“探”主要是針對先學過程的問題,實施合理的解答,并且達到知識的互動。思維困惑重“點撥”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點石成金”的教學效果。在實施點撥的時候,不僅需要鞏固知識,還需要提高針對性,把握好火候,找到問題關注的本質,激發學生思維的活躍,簡化語言方式,點撥學生的語言思路,靈活地使用課堂教學方法。在數學課堂教學的歷程中,教師的引導就像一門藝術,在不經意之間就可以打開學生思維的閥門,并且將學生求知的欲望,打開一把大門的金鑰匙。例如在學習“乘法運算定律”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先學的基礎上,設計出的數學計算題,合理地引導學生,讓學生感知到題目的真實意義。在“25x25=?”題目中,需要在“先學”的基礎上,使用“25×25=25×(20+5)=25×20+25×5=500+125=625”的方式進行換算,激發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幫助學生加深記憶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
(五)重點難點鞏固通透,加強思維形成
先“學”,在有目的、有計劃的自學預習中,找到過程中的“攔路虎”,針對知識中的難點和重點,進行“探索”,帶著問題回到課堂中,隨堂提升。良好的思考習慣和學習習慣就是這樣形成的。小學數學的學習,是整個數學科目系統學習的基礎,其學習內容除了基本的數學知識和計算能力鍛煉以外,還有幾何方面的基本知識,對形狀、方位、質量等的基本認識,在學習中思考,在生活中實踐和運用,數學思維、邏輯思維就是在小學階段進行啟蒙的。所以,在自學預習的前期階段,遇到重點和難點,首先要自我探究,摸索和開辟新的學習思路,在課堂上進行重難點解疑和鞏固及融會貫通,同時在隨堂中,加強數學思維的形成。
四、總結
隨著社會的進步,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在“先學后探,隨堂提升”的教學模式下,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找到自身的薄弱點。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課堂中心地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促進課堂教學成效?!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學習能力就是競爭力,在“先學后探,隨堂提升”的教學模式的探究和實踐中,同時優化教與學的結構,改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關系,促進雙贏。
參考文獻:
[1]任偲,蔡丹.執行功能訓練對數學學習困難小學生數學能力的促進作用[J].中國特殊教育,20196):63-71.
[2]譚繼海.淺談小學數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與方法的有效訓練[J].新課程(教研版),2020(4):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