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楊雙雙
廣東省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者和實驗區,如何以粵港澳大區建設為重心,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備受各界關注。
“梁書記在嗎”“不在,你們去田間地頭或村頭榕樹下找,他一定是在跟村民聊天呢!”2021年全國兩會前夕,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大崗村黨委書記梁德標走到街頭巷尾去聽取、了解村民對鄉村發展的建議,許多帶著“泥土味兒”的建議由此誕生。
作為廣東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處于佛山三水區中心位置的大崗村,通了水電和公路,成為遠近聞名的“樣板村”,2020年入選佛山市鄉村振興示范村(社區)創建單位。
“以前大崗村的土地分散,閑置土地較多。土地轉包到期后,村委會將村民手中分散的土地收集起來,實行土地發包、股份分紅、征地款分配。”梁德標介紹,“集約開發土地后,大崗村引進了多家蔬菜、食用菌等農業種植有限公司,落實了村企共建、萬企幫萬村工作。這不僅讓村里土地租金翻了10倍以上,也讓農村勞動力獲得更多就業機會。”
此外,在梁德標的帶領下,大崗村還推出“農戶+農副產品+超市”的經營模式,設立農副產品供銷社,與三水區60多家超市合作,將村民的農副產品直供超市,讓村集體和村民從中獲益。“2020年大崗村的集體經濟純收入達4300多萬元人民幣,比2019年的3900萬元增長了10%,人均分紅近4000元。我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鄉村美、村民腰包鼓就是我的夢想!”梁德標高興地說。
除了引進產業,增加農民收入,梁德標還積極推進鄉村旅游,樂平鎮打造萬畝產業園,大同湖同心公園成為大崗村發展鄉村旅游的南大門;成立社會組織孵化基地,落實各項文化活動以及成立籃球協會、廣場舞協會等民間協會,打出鄉村振興“組合拳”。
“隨著港珠澳大橋、高鐵香港段相繼通車,廣東到香港、澳門的交通越來越便利,不僅拓展了大灣區市場,也拓寬了農副產品的銷售渠道,我們的農產品通過電商和冷鏈運輸配送到大灣區的每一個區域。”梁德標說。

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大崗村鳥瞰圖
來自廣東的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王筱虹認為,廣東雖然是經濟大省,但仍然面臨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廣東省貧困地區集中在粵北和粵東,尤其在跟江西、福建、湖南、廣西交界的山區,在脫貧攻堅的基礎上,廣大農村地區需要更多的造血機能。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大崗村黨委書記 梁德標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 王筱虹

廣東省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劉偉
“從2016年到2018年,我們在廣東調研了300多個村,還出了本書《鄉村振興啟示錄》。”近些年來,廣東省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劉偉十分關注鄉村振興問題。
鄉村振興是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的全面振興。劉偉對此進一步闡釋道:“一個村的發展,要把產業振興放在第一位;產業發展起來了,農民回鄉、城里人下鄉,人氣就聚攏了。人來了,自然就會形成社區氛圍與文化環境。文化振興之后,人們就開始追求生活品質的提高,由此帶來了生態休閑、生態振興的理念。而從調研情況來看,搞得好的鄉村,都是依靠基層黨組織的引領和帶動,因此,組織振興是鄉村社會健康運轉的保障,五大振興形成一個相互促進相互支撐的發展體系。”
一直致力于研究生態環保的王筱虹認為,發揮鄉村潛在的生態優勢是鄉村振興發展動力的關鍵之舉。當前,廣東省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的實踐局限性日益凸顯,沒有實體產業可以依靠的廣大農村地區,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發展生態旅游業,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只要把水電和公路通了,把青山綠水的東西維護住,提供游客所需要的便利設施,才能吸引城里人前去觀光。要統籌推進生態環保、鄉村振興和休閑旅游工作,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王筱虹說。同時,她認為從環境治理的角度而言,把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有利于減少不合理資源的開發利用,減少污染,后期環境治理的成本也會降低。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原生態、綠色產品和環境逐漸成為稀缺資源。綠色農業、鄉村旅游正成為新的消費熱點,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提供了重要支撐。
作為國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僅是中國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塑造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應有之義,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從這個層面而言,廣東省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者和實驗區,如何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重心,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備受各界的關注。
當談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與鄉村振興戰略之間的關系時,劉偉說,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國家戰略,是中國現代化發展最重要的平臺和窗口之一。在這個過程中,如果鄉村沒有現代化,粵港澳大灣區就不能真正實現現代化。鄉村振興的未來將表現為農村全面現代化,它決定了大灣區建設的速度和程度。
而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中也包括了產業結構的現代化。據劉偉介紹,“從我們的調研來看,當前農村文旅大發展體現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的‘根’和‘脈’。2020年雖然趕上疫情,廣東省旅游收入仍高達1.5萬億元,其中鄉村游收入就達到2000多億元,可見鄉村文旅融合對大灣區旅游業發展具有關鍵性影響。而且,香港、澳門本身就是旅游型城市,每年吸引大量國內國際游客。這是兩個重要的旅游樞紐,能有力地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鄉村旅游發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而粵港澳大灣區有廣闊的農村腹地與數千萬農村人口,如果能與城市的巨大市場有效對接,必能推動大灣區乃至全省農村地區發展,從而加速鄉村振興步伐。”
他進一步說,大灣區內有三個都市圈,包括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等大都市,其生態食品的供應大多是從大灣區的農村而來,這也保證了大灣區食品供應安全,創造了宜業宜居的環境。
劉偉認為,未來要把鄉村振興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打造大灣區優質生活圈,讓廣東城鄉融合發展之路走得更快、更遠、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