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鵬,閆建國
(陜西北元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分公司,陜西 榆林719319)
電氣自動化技術的深層應用是各行業發展的趨勢,生產電力系統也不例外。國內生產電力系統建立時期較早,受當時技術限制,存在多種問題。 自動化電氣技術的應用可以高效解決這些問題, 為生產電力供應提供基礎保障。
生產運行電力系統具有結構復雜, 監管難度較高的特征, 完全依靠手工操作的電力系統保護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資源, 且歷史發展經驗已經證明了這種方式難以全面保證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因此,對電力系統進行智能保護是電氣自動化技術應用的主要方向。第一,通過電氣自動化技術對多級電路形成有效監管,當局部故障發生時,自動化管理系統可以將故障隔離,用其他電路代替故障部位執行工作,提升電力供應的穩定性;第二,通過感應與分析技術的綜合運用,實現電路故障位置、原因的自動識別,降低電力系統運行進程中對監管人員的依賴;第三,實現電力系統內部電力的智能分配與管理, 提升電力資源使用效率,保證全部設備處于最佳工作狀態。
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配電網絡中應用的綜合體現為智能電網的出現。 智能電網的搭建是以自動化信息收集與處理系統作為核心。 其通過對電網中各個單位電力使用的歷史數據進行分析,對各位置、各時間段的用電需求進行預判, 并依據預判結果進行電力的提前分配,進而實現個性化電力供應,提升電力資源使用的效率。
智能電網的出現改變了電力供應的模式, 真正實現了以用電單位需求為主導, 高開放性雙向電力供應,極大提升了中國電力服務的質量。智能電網的建立使一定區域內電力資源集中使用、集中調配,提升了電力資源分配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有效緩解了中國較為緊張的電力資源供應。 同時實現了用戶信息全方位、高效率的收集,對于電力系統的發展與完善有重要意義。
但現階段智能電網技術并未完善, 由于電力分配進程中完全通過數據核算, 出現了局部地區用電高峰時期電力供應得不到保障。 且智能電網建設尚未全面展開,電力系統中仍存在大量孤島,需要進一步完善。
變電站是電力系統中較為重要的組成成分,其負責電壓的轉換,是電力資源向用戶供應的前提。電氣自動化技術在變電站中的應用:(1)通過信息傳遞技術與實時響應設備的綜合應用, 對變電站進行遠程管理, 確保電力系統中的所用變電站能夠靈活應對各種突發情況,提升電力系統的穩定性;(2)通過信息采集技術與信息處理技術的綜合運用, 實現變電站故障的自動檢測及微小故障的自我修復, 提升變電站故障維修的速率,最大程度上保證電力供應;(3)自動信息采集技術的深度運用,可以加強變電站周邊情況的監管, 避免人為因素對電力系統造成較為嚴重的破壞。
電力系統具有結構復雜,分布較為散亂的特點,全面保護工作開展較為困難。 電氣自動化技術在其中的應用主要為在電力供應的各節點上施加信息采集設備與遠程響應設備。當電路出現故障時,中心控制系統可通過各個節點傳回的信息判斷故障發生位置, 并及時切斷電源避免電力資源的浪費或者對無意路過人員的安全造成威脅。同時,還可以為檢修人員提供幫助,省去了檢修中尋找故障、確定故障的流程,提升檢修速度,盡快恢復電力供應。
電氣自動化技術因其在功能執行時, 需要經過較為復雜的計算, 應用進程中常會出現多種多樣的錯誤。而電力系統作為生產的基礎保障之一,其發生故障對于生產的進行影響重大。因此,在電氣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中要尤其注重穩定性的提升,為生產活動的正常進行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對電力系統發展路徑進行分析, 不難發現每次技術革新都是間隔時間長,變革幅度大,電力系統中應用技術固化較為嚴重。因此,電力系統相關人員及部門應加強與研究部門的合作, 積極學習并引進最為先進的電氣自動化技術, 不斷提升電力系統的穩定性與智能化, 減少電力系統運營進程中所需的設備成本、人力成本,為國內居民的生產生活提供更加全面的基礎電力保障。
電氣自動化技術可以使設備運行更加智能化,其在生產電力系統中的應用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相關人員及部門應加強重視程度, 從電力系統需求入手,靈活的運用電氣自動化技術,提升電力供應的穩定性與經濟效率, 為電力部門的長期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