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華

不可否認的是,因為體制、資源、人才等方面的不足,鄉鎮衛生院的發展已陷入了“發展與困惑”的兩難之地。
作為農村“三級預防保健網絡”的中樞,鄉鎮衛生院擔負著數億農民預防保健、基本醫療服務和鄉村公共衛生管理的重任。面對重大傳染疫情如新冠疫情,鄉鎮衛生院在防疫一線工作中功不可沒。但不可否認的是,因為體制、資源、人才等方面的不足,鄉鎮衛生院的發展已陷入了“發展與困惑”的兩難之地。
在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黃二丹看來,目前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存在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依然短缺,服務供給主體和內容單一,資源配置失衡,難以滿足群眾健康需求規模不斷擴大、需求層次不斷提升、需求內容日益多元化的挑戰,健康服務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等問題。
“十四五”期間,包括鄉鎮衛生院在內的鄉鎮醫院能否迎來發展的春天,人們翹首以盼。
現狀:留不住人才
今年37歲的哈爾濱醫生楊揚說:“為了今后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學生畢業后重點考慮的一般不是工資高低、待遇好壞,而是首選技術水平高、可以接觸各類病人的大醫院。這樣有利于提高自身技術水平。只要技術達到一定高度,名利自然可以雙收。并且,現在年輕人的想法更加現實,靠激情、情懷基本調動不了他們的積極性?!?/p>
浙江省淳安縣人大代表方麗芳在該縣2020年第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提出的《關于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建議》中指出,近年來,淳安縣農村醫療公共衛生事業得到較快發展,隨著醫改的不斷深入和人口老齡化趨勢,鄉村醫生隊伍供需矛盾凸顯,如全縣共有行政村425個,衛生室164家,占比38%,群眾健康需求得不到滿足。
方麗芳建議,一是從留得住人的角度定向培養鄉村醫生。按照村村有醫生的標準,在本鄉或者本行政村范圍內定向挑選具備一定文化程度和有志從事鄉村醫生工作的青年進行培養并簽訂長期協議。二是參照本地的收入水平,相應提高鄉村醫生福利待遇,確保留得住人。三是根據農村實際,適當配備適合農村的醫療設備,如心電圖、全科診療儀、血尿常規及急救設備等。
據了解,如何留住優秀的醫學人才,是縣域醫院發展面臨的最大難題,而目前,仍沒有尋找到一條可全國通用、可復制的可行之策。
改進:補齊公共衛生短板
楊揚介紹,國家對基層公共醫療服務的政策和資金投入正逐步加大,特別是鄉鎮衛生院,依舊將其保留在公益一類事業單位行列。為了引進人才,部分地區還從原來的差額撥款調整為全額撥款,與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取消編制的態勢截然相反,足見對鄉鎮衛生醫療機構的重視。但即便如此,鄉鎮衛生院還是留不住人才,但凡有點本事或背景的,只要有機會,哪怕不要編制也會毫不猶豫走人。在巨大的收入差距、福利差別面前,企圖用一紙編制留下人才,留住人心,幾乎不可能。
在楊揚看來,鄉鎮衛生院是基層醫療服務的重要保障,承擔著農村醫療防疫、保健等重任。作為農村分級診療的重要環節,國家在重視身份用感情留人的同時,還要在福利上多下功夫?!凹偃缬幸惶欤l鎮衛生院的工資收入和大城市的醫生不相上下,甚至國家為了保障農村醫療,通過一些政策使得鄉鎮衛生院的醫生收入比大城市還高,同時在配套上做足文章,就像城市大醫院招攬人才那樣,要錢給錢要房給房,在軟硬件上培育人才洼地,人才的回流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當然這是個愿景,短期內估計無法實現。”楊揚補充道,“但無論如何,在政策和財力允許的條件下,逐步給鄉鎮衛生院醫生增收、創惠,借此彌補城鄉間的不平衡,應該是未來各級政府需要堅持的實事。否則,這種人才流失的局面難有根本性改變?!?/p>
四川省眉山市的省人大代表、民革眉山市總支主委、眉山市政協副秘書長宋洪芳對鄉鎮基層衛生院也非常關注,“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鄉鎮基層衛生院暴露出不少問題和短板,特別是‘小、散、弱的問題非常突出?!彼ㄗh,以疫情防控為契機,整合現有資源,提升基層衛生院能力,進一步夯實公共衛生安全底部基礎。
前途:任重道遠
無論是一體化改革,還是目前正在廣泛推廣的醫共體,目的都很明確,就是突破發展瓶頸,更好地發揮鄉鎮醫院公共服務的屬性。
在湖南瀏陽市社港醫院門外,掛著湖南、江西甚至更遠省份牌照的小汽車堵了差不多1公里。他們不遠千里為的是到這所鄉鎮醫院看病。
瀏陽市東鄰江西銅鼓、萬載、宜春,南接江西萍鄉。一家小小的鄉鎮醫院,竟如此名聲在外。據了解,自2005年起,社港醫院便通過高待遇吸引人才、低價格留病人、創新管理機制等改革,不斷突破瓶頸?!澳芸春貌∵€不貴,當然選我們。”
更加難得的是,像社港醫院這樣的“超級鄉鎮醫院”,在瀏陽這個縣級市還有幾家。在政府及社會資本的推動下,當地的鄉鎮醫院正大步跨越式發展。
鄉鎮醫院的功能定位,使其在農村“三級預防保健網”中居于中樞地位,與縣級衛生機構和村衛生所上聯下接、密切配合,組成有效的農村“三級預防保健網”,并與合作醫療、赤腳醫生一起被世界衛生組織并稱為中國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三大法寶”。
宋洪芳認為,當前就是要整合現有資源,根據最新區劃調整后的鄉鎮設置,按照一鄉鎮一衛生院重新規劃,將底部基礎和底部網絡做牢扎緊,健全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優化基層醫療衛生資源投入結構,織密織牢第一道防線。
黃二丹認為,“十四五”規劃中不僅注意到了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面臨經濟社會、上位規劃、政府投入、人口總量及結構、醫保、重大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等發生的變化,還在確定縣域衛生發展戰略定位后,分析了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形勢和醫療服務體系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問題嚴重性的排序。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未來資源發展是總量還是結構、資源配置側重公平還是效率、政府責任和市場作用的體現、全面規劃和重大任務間的協調等重大問題的發展思路。
總的來說,綜合眾多信息,無論是國家層面的投入還是社會資本,抑或是政策新動向,都將對鄉鎮醫院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在“十四五”期間,鄉鎮醫院發展的春天或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