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國,劉 巧,蘇興智,楊凱鵬,李 慧
(1東海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江蘇東海 222300;2東海縣植物保護檢疫站,江蘇東海 222300)
根據農業(yè)農村部“一控兩減三基本”要求,要把化肥、農藥的施用總量減下來。解決化肥的問題,一方面是要防止或者減少過度施肥和盲目施肥,通過測土配方等技術來提高用肥的精準性,提高利用率;另一方面,就是鼓勵農民通過綠肥、農家肥的使用,來替代化肥、培肥地力。因此,炭基肥的推廣應勢而生,東海縣是花生種植大縣,種植面積1.33萬hm2以上,隨著花生效益的逐年提高,花生面積逐年擴大。為此,我們選擇了沈陽農業(yè)大學研制的花生炭基肥進行試驗示范。
生物炭,一般是指自然界廣泛存在的生物質資源在缺氧條件下不完全燃燒所產生的富碳產物。生物炭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發(fā)達的孔隙,能夠增加土壤的通氣性和持水量,保持土壤水分和養(yǎng)分離子;表面大量的負電荷使其具有較高的陽離子交換量,能提高土壤對水分、養(yǎng)分的吸附利用;此外,生物炭本身含有一定的礦質養(yǎng)分,施入土壤后可改善離子交換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能,改善土壤養(yǎng)分狀況,進而提高作物產量。
生物炭基肥能夠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提高作物產量。于立宏等研究表明,生物炭基肥處理下花生葉片功能期最長,結莢灌漿期仍具有較高的葉面積指數,生長后期葉片中葉綠素含量仍然較高,葉片持綠性好,凈光合速率、蒸騰速率和氣孔導度均最大,胞間CO2濃度最低,葉片具有較高的光合效率;單株飽果數、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經濟系數均有明顯的提高;根系著生根瘤數量最多;增產顯著,生物炭基肥處理比花生專用肥處理、傳統(tǒng)施肥處理分別增產5.2%和9.0%。沈陽農業(yè)大學結合花生氮磷鉀等元素需求情況,設計出來花生炭基肥,我們受徐州市農業(yè)科學院委托,在花生生產上試驗示范其應用效果,為提高花生高效生產提供理論依據。
試驗點設在東海縣桃林鎮(zhèn)徐東村。試驗地土質沙姜黑土,土壤肥力中上等,地力均勻一致。地勢平坦,能排能灌。前茬作物為玉米,單產550 kg/667m2。
肥料:花生炭基肥、復合肥(氮磷鉀含量皆為18%)。品種:徐花18號、花育16號。
試驗分4個小區(qū)(圖1):炭基肥(徐花18號)、炭基肥(花育16)復合肥(徐花18號)、復合肥(花育16),小區(qū)面積為667m2地,每種肥料的施用量皆為50 kg/667m2,試驗不設重復。具體栽培管理措施按當地種植方法。
2.3.1 生育期考察。考察各處理的出苗期、開花期、成熟期。
2.3.2 抗性考察。考察各處理的抗旱性、耐澇性、抗倒性、生長勢,抗病性(主要是葉斑病、銹病、青枯病等)。
2.3.3 主要經濟性狀考察。考察主莖高、側枝長、總分枝數、結果枝數、單株飽果數、秕果數、芽果數、爛果數,以及拜果重、百仁重、公斤果數、公斤仁數、出米率。
2.3.4 產量考察。在每個小區(qū)中間選擇寬5壟(4 m)、長33.5 m,約133.33 m2,單收、單曬,過稱計算產量。產量(kg/667m2)=小區(qū)取樣點產量(kg)×5。
2019年4月21日,每個小區(qū)按試驗設計施肥,使用50拖拉機旋耕起壟,然后機械播種,壟距80 cm,每壟種兩行,穴距18.5 cm。9 000穴/667m2。播前用種衣劑拌種,播后施用50%乙草胺乳油300 g/667m2,兌水30 kg噴霧化除。田間管理:7月23日人工拔草一次。8月3日用防治葉部害蟲。9月3日收獲。田間調查及考種項目按記載標準進行操作。
由表1可以看出,花育16和徐花18在施用炭基肥后與復合肥沒有差異,生育期完全一樣。
由表2可以看出,在施用炭基肥后,在抗寒性、耐澇性、抗倒性、生長勢方面與對照無差異。在抗病性亦無差異。
由表3可以看出,施用炭基復合肥比施用普通復合肥的單株結果數、百果重、百仁重、公斤果數、公斤仁數、出米率等都有所增加。
由測產結果可以看出,花育16號施用炭基肥比施用普通復合肥的增產24.85 kg/667m2,增產6.62%。徐花18施用炭基肥比施用普通復合肥的增產25.5 kg/667m2,增產6.58%。(詳見表4)。
施用炭基肥,在生育期和抗性方面與對照無差異,而單株結果數、百果重、百仁重、公斤果數、公斤仁數、出米率等均有所增加;產量顯著增加,增產達6%以上,因此,為減少化肥農藥的施用量、提高花生產量,推廣花生炭基肥具有廣闊的前景。

表1 各處理生育期表現

表2 抗性表現

表3 主要經濟性狀考察記載表

表4 產量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