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佳慧 聶哲琨
威威鐵甲,猶如一個堅不可摧的移動堡壘,火炮萬步穿楊,機槍硝云彈雨,它馳騁疆場、越障跨壕。在這棱角分明的鋼鐵之軀的背后,有一支服務于裝甲車輛技術創新和保障的巾幗團隊,她們如溫潤的水滴,以柔克剛;她們似堅韌的礫石,櫛風沐雨;她們在工藝創新的征程上,飛珠濺玉、燃燒激情。她們是一機集團五分公司技術室武控技術組。
一機集團五分公司技術室武控技術組共有工程技術人員16 名,其中女職工13 名,占全組的75%。技術室武控組承擔著集團公司某重點產品的初裝總裝電器安裝、武器安裝試驗、整機試驗、技術資料的編制和生產過程中的技術保障工作,同時承擔著國內、外售后和發車的技術服務保障工作。2011 年被一機集團工會授予“巾幗建功示范崗”,2012 年被包頭市婦聯授予“巾幗文明崗”榮譽稱號,2014 年被自治區婦聯授予“巾幗文明崗”,2016 年榮獲包頭市十佳巾幗文明崗,2019 年獲全國巾幗文明崗,2021 年獲全國工人先鋒號等榮譽。
今年一機集團五分公司技術室武控技術組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而這榮譽的背后,是這支隊伍“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寒冬手裂口、夏天曬脫皮”的“酸甜苦辣”。
巾幗無需須眉讓,英姿颯颯立鰲頭。一直以來,武控技術組以“戰車精神”和“鐵騎文化”為指引,始終堅持“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的紅色兵工精神,在班組倡導“優質產品由優秀員工打造,優質服務由優秀員工創造”和“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價值觀理念,形成一種奮發向上,步調一致,紀律嚴明的創新型班組。五分公司武控技術組年年業績斐然,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 周年朱日和沙場閱兵、俄羅斯坦克大賽、某重點工程等任務異常艱巨的時刻,武控技術組從技術文件的編制、技術指導、問題處理、售后服務人員安排等各個方面工作均井然有序。
2020 年,武控技術組編制、復查某履帶車型工藝和工藝細化近千份。編制科研產品多種車型專用工藝千余份。全面完成某項目升級改造、某輕型坦克、某突擊車工藝編制、工藝培訓、現場指導、問題排查、工藝創新等各項任務,并超前完成履帶產品和輪式產品生產前的技術、工藝準備任務,確保了五分公司生產節拍有序、穩步推進。
為了適應現代化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發展的要求和現代化武器裝置的數字化技術要求,武控技術組結合本班組工作實際,組織全體職工進行經驗交流、現場幫教、技術講座等各項活動來提高全班組員工的理論水平和實操技能,極大地提高了對總裝總調過程中發生故障的診斷和處理能力。
這里沒有一夜成名,只有腳踏實地持之以恒。
武控技術組一年中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工作在露天場所,這些年輕的姑娘,與平常時尚愛美的女孩并無二致,因為選擇了軍工行業,她們承受著烈日的酷暑和冬季的寒風,為了自己的職責和使命,任憑風霜雪雨肆意侵蝕,為了這個光榮的集體,拼盡全力。
于海燕是團隊的班長,作為軍品技術前沿的多面手,在重大保障任務和緊急生產任務中,她事事沖在前、干在先,在60 臺份某整車交付部隊的緊要關頭,伴著2 月刺骨的寒風鉆進零下20 多度的車體,處理電器問題及時準確。
示范引領的作用帶動的是整個團隊在困境中的堅守與奮起,郭敏、朱秀娣作為長期駐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的工藝技術人員,在家庭與事業的抉擇中,她們把對熱愛軍工事業的一腔熱血化為敢擔當的責任感,前往異國他鄉,對一機集團出口的外貿車輛進行售后保障服務。作為兵工人,她們代表國家參與世界和平建設更是一種驕傲與自豪。
生命中最精彩的篇章,在她們工藝改進技術中完美奏響。
每一次跨越,都蘊含著一串動人的故事,每一個驚喜都源自于一次深刻的變革。工作之余,一次次頭腦風暴在武控技術組的辦公室中醞釀,她們將工藝技術不斷革新,2021 年,武控組女工提合理化建議50 余條,已實施完成率達67%以上,為軍品總裝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2020—2021 年申報降本增效項目8 項,形成成果2 項,為分公司節約成本25.7萬余元。2020 年申報科研項目、工藝改進創新成果5 項并全部通過驗收,創造經濟效益96.8 萬元,完成公司下達指標的113.921%。
創新發展的思想引領班組大膽嘗試,勇于突破。在一機集團軍事生產七大平臺建設的步伐中,五分公司武控技術組依然承擔起新型數字化機步師主要地面突擊裝備的電器技術研制工作。
作為一名名鑄就鐵甲的軍工女子,她們在武控技術組這樣一支能戰斗、能攻關的團隊中相互依存、并肩而戰,以滿腔的激情和干勁投身于軍工事業當中,用最樸實、最堅定的信心駐就了自己的高度,用自己出色的工作答卷展現巾幗崗的魅力和風采。
就是這么一支隊伍,用她們的堅守和細膩、熱血和汗水將鋼鐵與柔情進行了完美的融合,保障著裝甲裝備馳騁沙場。于海燕說:“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團隊都會對得起那面全國“工人先鋒號”的牌子,會永久守護這份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