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洪琳
近日,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獲悉,我校承擔完成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廢棄銅礦渣在復合膠凝材料水化硬化過程中的作用機理及長期性能》(項目編號:51668021)和《南方集體林改后林業科技服務模式創新與優化研究——以江西省為例》(項目編號:71663027)順利通過國家自然基金委結題驗收。
項目《廢棄銅礦渣在復合膠凝材料水化硬化過程中的作用機理及長期性能》通過一系列實驗研究和理論分析,較為系統地研究了銅礦渣在復合膠凝材料水化硬化過程中的作用機理。項目組共發表14篇論文,其中SCI論文7篇,EI論文2篇,北大中文核心論文4篇,申請6項發明專利,授權發明專利1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20余項,培養碩士研究生3人,相關成果獲2020年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對環保、節能、減排具有重要意義,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目前已應用于大茅山尾礦庫加固工程等30余項工程,輻射江西、湖北、浙江等多個省份,累計節支總額近2億。
項目《南方集體林改后林業科技服務模式創新與優化研究——以江西省為例》緊密結合南方集體林改后林業科技服務面臨的新要求、新變化,構建實證模型,以江西省樣本調查數據為依托,探明了我國林業科技服務體系運行機制,揭示出農戶林業科技服務響應決策行為產生的機理及其響應背后的影響因素,提出了林業科技服務模式創新與優化策略。項目組共發表CSSCI論文1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論文7篇、EI期刊論文1篇,培養博士人才2人,完成專著書稿一部,多次參加林業經濟主題的論壇及學術會議,報告論文6篇,為林業科技服務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盡快形成新的生產力,提高農戶林業生產經營的質量和效益,實現林業資源和林農收入的雙增長,促進集體林區的鄉村振興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