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健 陸志明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保護好傳統村落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明確要求。然而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許多傳統村落遭到了破壞,有些日漸衰落甚至走向消亡[1]。因此,加強對傳統村落的保護和傳承,促進傳統村落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續發展,已經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緩。傳統村落是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文化遺產保護是傳統村落保護的重要方面。傳統村落文化遺產包括傳統村落所擁有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已有的關于傳統村落的實證研究基本聚焦于已被列入各級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而本文則另辟蹊徑,將未被列入任何傳統村落名錄、但是有被保護潛質的村落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浙江金華市坑口村的實地調查研究,探討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如何完善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
坑口自然村位于浙江省中部,隸屬于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千祥鎮升樓行政村。目前金華市已建立了國家級、省級、市級三級傳統村落名錄保護機制,坑口村雖然不在各級傳統村落名錄當中,但是擁有非常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
坑口村的物質文化遺產主要體現為傳統建筑。在坑口村目前所有的建筑當中,建造于新中國成立之前的建筑大約占到40%。村中保留的自明清時期的傳統建筑有13幢,類型完整且集中連片,最古老的建筑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但是當前坑口村傳統建筑的保護和利用情況不容樂觀,突出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坑口村的傳統建筑大都年久失修或無人管理。有學者指出,年久失修或無序建設使村落的傳統風貌遭到較嚴重的破壞,是目前我國的傳統村落所面臨的普遍問題[2]。坑口村也是如此。在坑口村傳統民居建筑當中,有的已閑置多年,既無人居住,也無人利用和維護;而有人居住的傳統民居則是以老年人居住為主,房屋較為陳舊、破敗不堪,生活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沒有現代化的衛生間和自來水,房屋內部采光較差、空間陰暗。在坑口村傳統公共建筑當中,最典型的是村中年代最為久遠的建筑之一、已有三四百年歷史的“大會堂”。但是令人痛惜的是,該建筑既沒有得到足夠的清潔保養,也沒有獲得定期的修理維護。從外觀上來看,有很多地方構件缺損、裝飾脫落,露出了歲月的痕跡;步入會堂之后可以發現,內部長滿了雜草,蜘蛛網隨處可見;會堂屋頂由于常年缺乏修繕,下雨時便會嚴重漏雨。
另一方面,坑口村缺乏對傳統建筑背后所蘊含著的歷史文化的挖掘和整理??涌诖宓膫鹘y建筑不在少數,且分布集中,組成了相對完整的傳統風貌核心區域,但是當地沒有對這些建筑的歷史進行深入地挖掘和整理,它們所建造的具體年代、建筑的歷史名稱、曾經居住過的人物、發生過的歷史故事等等,幾乎都沒有得到細致的探求和考證。傳統建筑體現的是人類的歷史記憶與社會關系,是物質和精神的雙重載體,每一棟建筑的背后都是鄉土情懷和文化沉淀,所以我們不應該只談物質保護而忘記它們背后所承載著的厚重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鄉村世代傳承的文化精華。在今天的坑口村能夠看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有三項:東陽竹編、金華酒傳統釀造技藝、婺州傳統民居營造技藝。這些均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相較于物質文化遺產,坑口村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方面做得要更好一些,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坑口村的東陽竹編和金華酒傳統釀造都是采取家庭生產模式,效率不高且產量有限??涌诖逵兴奈迨畱舸迕駨氖轮窬幹破芳庸ぃ瑤缀醵际侵欣夏甑摹胺蚱迿n”,丈夫負責剖篾、刮篾、備料,妻子負責編織,最后再由丈夫負責裝配成成品,每天只能編制3 個圓匾。金華酒自古以來一直采用家庭小作坊式手工釀造,坑口村目前從事金華酒釀造的有兩戶人家,都是夫妻開的家庭作坊,受限于場地和人手原因,釀造酒的年產量較為有限。
其次,坑口村的東陽竹編產品市場拓展困難,利潤下滑。坑口村的竹編產品年產值約200余萬元,主要是在金華本地銷售。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新一代的年輕人越來越追求時尚和潮流,中國古老的傳統手工藝品的市場越來越窄,近年來坑口村的竹編產品利潤呈現下滑趨勢,村中居民的收入受到了嚴重影響。而金華酒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由于喜歡喝金華酒的人群主要為中老年人,年輕一代對傳統釀造酒知之甚少、感情不深,所以很難拓寬市場。
最后,坑口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后繼乏人,未來發展面臨困境。當前村里已無人專門從事傳統民居營造技藝的傳承,而東陽竹編和金華酒雖然現在還有人在從事相關的工作,但是通過走訪不難發現,竹編這項傳統手工藝的從業者幾乎都是村里的老人,極少有年輕人愿意從事這項既辛苦又薄利的工作,村里的青壯年群體大都選擇離開農村去城市務工;從事金華酒釀造的兩戶人家也都是中年夫妻,如果無人傳承這門古老的手藝,未來再過一些年,村中金華酒傳統釀造技藝也將會面臨失傳。
一方面,傳統村落保護的法律體系不完善。在國家層面,我國尚沒有一部關于傳統村落保護的專門立法,有關傳統村落的保護規定主要散見于部門規章當中,法律位階很低。而現有的關于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比如《文物保護法》《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無法為傳統傳落文化遺產提供完整的、全方位的保護。在地方層面,近年來我國一些地方陸續出臺了傳統村落保護的地方性法規,比如金華市就于2019年通過并實施了《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條例》,但實際效果還有待時間的檢驗。另一方面,當前法律只關注了已入選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的保護,而忽視了對未入選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的保護。能夠出現在各級名錄上的傳統村落在我國龐大的村落群體中只是極少數,我們給予它們很大的支持力度,然而對那些雖不在名錄上的、但也有著保護價值的村落關注不到位、搶救不及時,導致了像坑口村這樣的很多傳統村落逐漸走向沒落和衰敗。
一是地方對村落文化遺產資源的挖掘整理不夠充分,沒有積極地組織申報相關保護項目。有學者認為,傳統村落是民間文化的“博物館”、傳統文化的“DNA”,價值再發現應當是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起點[3]。當前坑口村沒有入選各級傳統村落名錄,應該說是非常令人遺憾的。從實際情況來看,坑口村至少達到了市級傳統村落的保護標準,如果地方上能夠對文化遺產資源挖掘整理到位的話,躋身省級甚至是國家級傳統村落名錄也并非沒有可能。
二是地方對村落傳統建筑沒有制定系統的保護發展規劃?!蛾P于加強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各級傳統村落必須編制保護發展規劃”,但是對未入名錄的傳統村落沒有做出硬性要求。其他方面暫且不談,先僅看傳統建筑。傳統建筑乃是村莊發源之根本,對于傳統建筑資源比較豐富的村落來說,應當主動承當起保護的職責。傳統建筑的建造年代久遠、歷經風雨,因此對它們進行日常的維修、維護、管理和保養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坑口村幾乎沒有見到這些工作的開展,而是對傳統建筑基本采取放任不管的態度。
經濟因素是制約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的最根本性因素。對于很多地方來說,傳統村落保護所面臨的首要問題便是資金不足[4]。在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只有擁有了充足的資金,才能夠進行傳統建筑的維護、修繕和改造。而一旦缺乏資金,無論是設計還是施工,各項工作都難以進行。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如果缺少資金,當地就無法修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場所,而非遺從業人員也無法有效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傳播活動。那些在各級名錄中的傳統村落可以獲得政府的資金支持,然而對于不受名錄保護的村落來說,資金問題就成了老大難的問題??涌诖迥壳皼]有政府的資金支持,那么籌集資金的渠道只能是村集體出資、村民募集或者社會捐助。但是,坑口村集體經濟不夠壯大,暫時無力負擔起保護資金;村民們的收入也不算很高,可支配的收入比較有限;坑口村的社會知名度不是很大,也很難吸引來社會資金。
傳統村落的保護工作如果只靠政府來做是遠遠不夠的,還離不開整個社會的廣泛參與。但無論是坑口村的本地力量還是外部力量,都還沒有積極參與到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當中。一方面,坑口村有大量的年輕人在外務工,村里常年生活的中老年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不了解國家有關傳統村落保護的法律與政策,對傳統村落保護缺乏必要的認識,導致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和觀念不足,沒有主動投身于村落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當中。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傳播范圍的限制,坑口村的文化遺產并不被外界所廣泛知曉,社會關注度較低,因此難以形成文化產業的集聚效應,也就無法吸引外部社會力量的注入,這加劇了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的困境??傊瑳]有全民參與,就很難實現高質量的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
鄉村振興戰略為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村落的保護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單一的手段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社會等多種手段,才能使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更上一層樓。
在傳統村落保護工作中,法律不可缺位,且處于關鍵地位。鑒于我國缺少傳統村落專門立法,有學者呼吁盡快制定適用于傳統村落保護的專門性法律[5]。筆者對此表示贊同,建議在國家層面適時出臺“傳統村落保護法”或“傳統村落保護條例”。
但在當前出臺專門立法還存在一些技術性難題,因此可以先從兩點做出針對性補強和完善:一是,整合現行立法。現有的關于傳統村落的法律規定較為零散、雜亂、無序,相關部門應當對現行立法進行梳理和整合,明確傳統村落保護思路和辦法,并及時廢除重復的、過時的規定。二是,補足法律空白點。針對被忽視的未列入各級名錄的傳統村落保護問題,應當出臺相關規定,給予這類傳統村落以必要的關注并實施一定的搶救性手段。
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的重要基礎是“摸清家底”。雖然我國在2012年開展了傳統村落的調查,但是從目前各級傳統村落名錄的數量上來看,還有很多應當被保護的傳統村落沒有進入名錄。2019年5月中辦、國辦印發了《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提出分四個階段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并提出了十項重點任務。各地應當以此為契機,重視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挖掘和整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將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以實現傳統村落的永續保護與利用。
首先,應當對傳統村落的傳統建筑進行測繪和保存,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進行詳細的記錄,使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以數字化信息的形式永久保存。對傳統村落的數字化也有助于在將來豐富和完善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其次,可以借助數字技術等高科技手段進行傳統建筑的修繕工作。在對傳統建筑進行修繕時要堅持“原汁原味”,盡量采用傳統建造材料、傳統工藝進行更新與改造,使傳統建筑不失其本來的風貌[6]。最后,在對傳統村落文化遺產做好摸底工作的前提之下,研究制定保護發展規劃。像坑口村這樣未在各級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可以在此基礎之上嘗試申報進入名錄。
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利用應與本地特色結合起來,以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實現活態保護、活態傳承、活態利用。近年來鄉村旅游熱度逐年升溫,越來越多常年生活在城市的人們喜歡去農村體驗生活、放松心情。傳統村落可以以此為契機,利用優勢資源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旅游,采取多種措施吸引游客,提高社會知名度。通過旅游創收還可以解決傳統村落保護的資金難題。
一方面,發展傳統的線下旅游。傳統村落可結合有當地特色的傳統建筑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出特色旅游服務項目。比如,坑口村可以發展非遺特色旅游,進行東陽竹編技藝和金華酒傳統釀造技藝展示等;可以將合適的傳統建筑精心設計,改造成農家樂或者民宿進行營業。此外,傳統村落在發展旅游時應盡量與當地其他景點形成集聚效應,這是因為旅游資源越是豐富多樣,游客們越是愿意到訪??涌诖寰嘀?A 級景區橫店影視城車程只有10 公里,可以利用這一優勢與橫店影視城聯動進行宣傳。另一方面,嘗試推出線上“云旅游”新模式?!霸坡糜巍笔窃?020年迅速發展的新型旅游模式。傳統村落可以在文化遺產數字化的基礎之上推出“云旅游”?!霸坡糜巍辈粌H可以使游客省去舟車勞頓,而且能夠避免過度旅游開發對傳統村落造成的破壞,還能形成社會熱點效應,可謂一舉多得。
一方面,要帶動傳統村落本地居民積極參與到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中來。傳統村落是村民的家園,村民是傳統村落的主人,是傳統村落“形成-傳承-發展”的重要核心之一[7]。通過大力宣傳,使村民們認識到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和深遠意義,引導村民們保護好、維護好傳統建筑,并可以鼓勵村民利用新媒體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比如,村民們可以運用當下流行的短視頻平臺,發布傳統技藝的展示視頻,吸引更多人群的觀看,并可以嘗試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線上學習和傳承。
另一方面,要吸引外部更加廣泛的社會力量參與其中。對于有著非遺特色的傳統村落來說,可以通過政企村多方合作的方式,優化產品生產方式,做大產業規模,拓寬非遺產品的銷售渠道,拓展產品市場,以增加村民收入、帶動經濟發展。近些年來網絡購物越來越熱,尤其是最近兩年直播帶貨越來越火,村民們也可以與明星或帶貨主播進行合作,利用網絡電商平臺和網絡直播帶貨,促進非遺產品的展示展銷。比如坑口村可以借助社會力量,將傳統的竹編產業做大做強。
傳統村落的形成和演變,體現了千百年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以及歷史與現實的承接轉換。能夠得以保存至今的傳統村落,都是極為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傳統村落是傳統社會農耕文明的根基,在城市化飛速發展的今天,保留住傳統村落,就是留住了中華民族起源和發展的根基。在大變革大調整大發展時期,我們應當采取多種措施,將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存好、保護好、利用好、發展好,使傳統村落得到永久保護和可持續利用,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和光榮責任。只有各方一道努力,運用傳統與現代手段相結合,才能夠更好地保護和利用傳統村落,使傳統村落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從而造福于一方百姓和全體人類,使古老的文明在新時代重現生機、重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