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涌濤
(淄博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中心,山東 淄博 255000)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迅速發展,醫療服務要素檔案實行電子化管理勢在必行,近年各地在醫療服務要素檔案電子化管理方面也進行了積極探索和應用[1],本文基于筆者對淄博市開展的醫療服務要素檔案電子化管理工作進行總結分析,并對相關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對策闡述。
為做好新形勢下醫療機構、執業醫師和護士的注冊管理工作,近年來,特別是《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26號)印發以來,各地在加強醫療服務要素檔案電子化管理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應用,實現了醫療服務要素資源的信息共享和多方利用。以淄博市為例,淄博市衛生健康委2017年7月印發《淄博市醫療機構、醫師、護士電子化注冊工作方案》,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思維,在全市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推行執業注冊電子化模式,構建醫療服務要素電子化注冊新機制。醫療衛生機構、執業醫師和護士電子化注冊系統的服務資源、數據資源實行平臺化,各類業務電子系統實現了條塊互通和信息共享,有效避免了重復采集和反復建設,達到了“一數一源、同數同源”新高度。
1)執業醫師和護士運用情況。全市執業醫師及護士本人在電子化注冊系統中激活個人數據,并對個人基本信息進行維護、更新,經其所在醫療機構和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審核后,其醫師定期考核、護士延續注冊以及醫師護士的執業變更注冊等業務實現了“一網通辦”,目前申請人辦理上述業務時,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甚至不跑腿即可順利辦理,極大地節約了時間和精力。
2)醫療機構運用情況。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均建立了醫療機構、執業醫師和護士注冊管理電子檔案,能夠動態掌握本機構及其人員的變動情況,及時對醫師、護士更新的個人基本信息進行審核,及時督促和幫助在冊醫務人員按規定時限完成注冊登記、醫師定期考核和護士延續注冊,隨時網上申請辦理醫療機構變更名稱、地址、所有制形式、服務對象、服務方式、注冊資金、診療科目、床位(牙椅)以及醫療機構校驗等工作。
3)市、區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運用情況。醫療機構、醫師和護士電子化注冊系統功能緊緊圍繞“放管服”改革理念,操作便捷、動態及時。目前,全市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777個,執業醫師16099名,注冊護士16403名,均實行了電子化注冊管理,有效支撐了醫療服務及相關業務的應用。市及區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能夠通過信息化全面掌握醫療機構、醫師和護士注冊信息,并對醫療機構、醫師和護士信息建立了關聯關系,可動態掌握醫療機構醫護人員配備是否符合規定要求,實現全方位監管。同時通過電子化注冊系統,及時向社會公開轄區內醫療機構、醫師、護士的基本注冊信息,實現信息依法開放共享。
1)部分人員對醫療服務要素電子化檔案的認識不到位。一方面由于長期以來人們已經習慣使用紙質檔案,醫療服務要素電子化檔案管理人員對電子化檔案管理的理念還較為淡薄,認為電子化檔案可有可無,甚至誤認為電子化檔案不是檔案,從而影響了日常對醫療服務要素電子化檔案的收集、整理和保密等工作。另一方面,個別單位的分管領導因為對電子化檔案的認識不足,忽視了對電子化檔案管理,特別是忽視了電子化檔案庫房的建設,導致醫療服務要素電子化檔案在不適宜保管的庫房內存放。
2)醫療服務要素檔案電子化管理的制度和機制建設尚不完善。由于醫療服務要素電子化檔案啟用時間較短,目前,部分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對醫療服務要素電子化檔案的管理制度不夠健全,專業化電子檔案分類構建機制尚不完善,醫療服務要素電子檔案歸檔程序缺乏同質化標準,醫療服務要素電子檔案格式轉換進度等工作明顯滯后,這些問題一定程度上對醫療服務要素檔案信息的使用造成了影響,對電子化檔案管理水平的提升也造成了制約。
3)醫療服務要素電子化檔案數據的安全性還存在一定隱患。目前信息化的迅速發展雖然在工作中方便了檔案使用者和管理人員,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安全隱患[2],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對信息化管理方面普遍存在著對病毒防范、資料存儲等工作不到位現象,各單位醫療服務要素檔案電子化管理人員的微機操作水平也參差不齊,若不能及時對檔案數據進行備份,一旦發生數據丟失或遭病毒攻擊等問題,數據將很難恢復,可能會造成巨大損失。
1)加強從業人員培訓,提升醫療服務要素檔案電子化管理能力。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加強對醫務人員及電子化檔案管理人員的信息化培訓力度,使其全面掌握醫療服務要素電子化檔案的收集、整理、歸檔等業務知識和操作技能,建立一支專業化程度較高、技術操作性較強、業務能力熟練的電子化檔案管理隊伍,從根本上解決醫療服務要素電子化檔案管理人才匱乏問題。
2)加強電子化檔案管理制度建設。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自上而下建立起統一的醫療服務要素電子化檔案管理制度,規范電子化檔案的收集、管理和歸檔的方式、流程等工作內容,制定醫療服務要素電子檔案歸檔同質化標準,定期按標準整理、分類歸檔,并實行醫療服務要素電子檔案專人負責、妥善保管,避免各單位因人員調整或軟件更新等因素導致電子化檔案資料的丟失,確保檔案資料的完整性。同時,在醫療服務要素檔案電子化管理制度實施過程中要運用PDCA循環改進[3],確保制度管理精細化、實用化。
3)嚴格執行信息安全和數據保密規定。醫療服務要素電子化檔案為了信息資源共享的需求,一般會有條件地允許向特定用戶開放,這就需要制定完善醫療服務要素電子化檔案信息安全規定,采取有效可行的信息安全技術手段,防止電子檔案信息在流通環節被非法獲取。同時,要建立完善單位和個人隱私信息保護制度,嚴格管理醫療衛生機構及其醫護人員的資料信息,對非法買賣、泄露信息行為要依法依規予以懲處。
綜上,在迅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加強對醫療服務要素檔案信息化建設力度,是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機構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機構要以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問題為導向,在工作中不斷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對策,以全面推動醫療服務要素檔案電子化管理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