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玲杉
(中國人民大學,北京 100872)
網絡化是指情報信息資源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傳遞和共同享有,網絡化的發展是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資源網絡化的快速發展會給各行各業造成影響,特別是信息服務業。圖書情報事業作為信息服務業,網絡化對圖書情報學理論與方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首先,對于傳統圖書情報學理論帶來沖擊和影響。傳統圖書情報學理論是以紙張文獻圖書為基礎,圖書館所收藏的圖書文獻資料多種多樣,致力于滿足用戶的情報需求。隨著網絡化的發展,用戶不再認為圖書館只能單純收藏圖書文獻資料,而是更希望可以通過圖書館準確快速地檢索自己所需的文獻信息情報。基于此,用戶要求圖書館能隨著新時代網絡化的發展而進步,因此要求人們重新認識和思考,認真審視傳統圖書情報學理論與方法。如今,用戶不用親臨實地到圖書館而只需通過網絡化圖書館就可以快速便捷地檢索查詢世界各地的圖書文獻資料,在這樣的環境下,圖書館信息情報資源組織檢索的易用性成為其重要的質量標準,相比傳統圖書館信息資源獲取的可近性更為重要。
其次,圖書文獻情報信息更具個性化。在網絡化發展背景下,大部分圖書文獻資料轉變為方便查閱和檢索的電子讀物,運用現代電子通信網絡技術,將各種數據、文本、圖像緊密結合成為數字化多媒體信息。文獻信息資源從傳統的紙質資料轉化為以光或磁等介質為載體,可支持反復復制,方便用戶隨時隨地查看和使用。網絡化的圖書文獻資料不需要像傳統圖書館一樣“有借必還”,用戶通過互聯網將自己所需圖書文獻資料的全部或部分復制下載到自己的計算機中,可以長期反復查看和閱讀,按需決定保留或刪除,而不用再將已借閱的紙質實體化的圖書資料歸還圖書館,個性化的閱讀與收藏已成為個人行為。
首先,需要加快圖書情報學理論與方法智能化進程。人工智能化的應用使用戶在查詢文獻信息時不需要掌握太多復雜的檢索策略和方法,取而代之的是,用戶只需在網絡數字圖書館查詢系統里輸入檢索詞,然后通過檢索軟件檢索出文獻資料,檢索結果還可以直接以電子數字化形式輸出給用戶,確保用戶能快速檢索查閱圖書資料。在傳統圖書館中,用戶面對的是一排排的卡片式檢索目錄,必須將文獻和書名轉換成圖書管理員能理解的符號,然后將索書號交給圖書管理員,館員通過索書號查詢書目,各個環節都需要用戶參與[1]。而智能化使用戶更便捷地檢索查找信息情報,避免傳統文獻檢索方式中的繁瑣和人為失誤。智能化理論的發展和應用是網絡時代用戶有效吸收和利用信息資源的重要前提,圖書情報學必須把其納入自己的理論體系,使之具有圖書情報學理論特征。
其次,運用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它將計算機、電子信息與傳感仿真等現代信息技術結合為一體,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模擬出仿真環境來。人們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就可以直接浸入到計算機系統所模擬的多維信息情景中進行交互。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到圖書館中,能夠使其更加適應網絡環境,讓用戶足不出戶就可以進入到圖書館的環境中,為用戶帶來多元化的便捷服務。1998年黃宗忠認為:虛擬圖書館是一個跨地區跨國家的信息空間、信息系統,是虛擬現實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2]。虛擬圖書館是由多個分支網絡通過因特網組成的信息網絡中心,是一個無形的虛擬圖書館,用戶無法真正看到圖書館的真面目卻能感受它的存在。而且虛擬圖書館的信息資源不再是單純的數字信息,而是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多媒體信息,當用戶通過計算機接入互聯網后,就可以隨意閱讀查詢世界各地豐富的信息資源,仿佛真正走進了真正的實體圖書館。2008年我國建立了國家圖書館虛擬現實系統,是第一套可交互虛擬數字化圖書館系統[3]。虛擬現實技術和圖書情報學相結合之后,開辟了圖書情報學理論與方法的新空間。
2.1.1 標準化力度加強
網絡環境下圖書情報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是標準化的深入實施,網絡信息資源的組織存儲要遵守標準,其檢索查閱也要利用科學標準化的手段進行。這些都顯示出與傳統圖書館截然不同的運作模式,傳統的卡片式目錄已被網絡檢索方式所取代。用戶在網絡化圖書館中使用計算機聯網檢索信息資源,需要執行相應的互聯網協議等各種標準。此外,網絡化圖書館信息組織和檢索等工具也越來越標準化,為未來進一步網絡化提供了依據。網絡環境下的信息資源管理既要符合信息資源的特點和規則,又要結合網絡化的特征制定相應法規和標準,以此作為規范人們管理網絡化圖書情報資源行為的依據,圖書情報工作才能真正融入整個社會信息系統中,否則網絡化將是不切合實際的言論。
2.1.2 借閱和資源共享方式變化
網絡化的圖書館改變了傳統的借閱方式,不同用戶可以在不同地點同時閱覽同一圖書文獻資料,在傳統的借閱方式中,可能因紙質物理載體數量有限,當用戶想借閱文獻資料時,會遇到因別人先借出導致的空缺而被拒絕借閱的情況。網絡化的圖書館可以讓用戶根據自己的時間、需求隨時隨地在互聯網上檢索瀏覽文獻信息資源,而不受傳統圖書館開閉館時間的限制。網絡化的情報信息資源檢索方式速度較傳統圖書館卡片式檢索方式極快,查全率也很高。網絡化也可以很好地解決大多數圖書館在實際運作中的資金缺乏、文獻信息資源供需失衡的問題。隨著數字通信和電子存儲等計算機通信技術的發展,網絡化的圖書情報資源的傳輸以數字化的形式在網絡信息空間上高速傳遞,給用戶提供全球性信息存取,信息資源共享方式得到了進一步優化。
2.1.3 對圖書館員素質要求增高
隨著網絡化的快速發展,圖書館業務屬知識密集型勞動的特點越來越需要圖書館館員成為具有信息技術和圖書情報學相關學科知識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要求館員有較豐富的知識、經驗和技術。以往的館員存在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等專業能力不足的情況,在網絡化背景下無法使用計算機進行有效的情報信息工作,無法跟上時代的發展。因此,首先要求館員要具備熟練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同時能掌握一定的計算機語言和外語運用能力,能幫助和引導用戶利用計算機網絡檢索工具,有針對性地為用戶提供展示、檢索和傳遞知識情報信息的服務。其次,還需強化館員對于圖書文獻資源進行深層發掘的能力,維護和構建圖書館信息情報知識相關數據庫。最后,還需館員提供更多個性化定制服務和參考咨詢服務。
網絡化是現在圖書情報工作的主要內容,圖書館實際功能也不斷充實,不單只是管理圖書,其發展為集收藏、儲存、提供和流通各種電子信息情報資源的中心,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圖書館,進一步建立為全球一體化的信息資源系統。因特網構成了最大的信息資源網絡系統,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圖書館。各種不同的計算機和局域網使用特定協議相連接形成更大的因特網,用戶在進行信息資源檢索查詢的時候,可將網絡中所有節點的信息內容進行整合,得到豐富有效的信息資源服務,以滿足不同需求。
2.2.2 信息傳播和服務方式改變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改變了傳統的信息資源傳播方式,傳統的圖書館信息資源傳播方式主要是一個圖書館供多人使用,這會導致信息資源的相對浪費和匱乏。但隨著網絡化圖書館的出現,這種傳統的信息資源傳播方式得到了有效的轉變,信息檢索和傳播的方式極為人性化,用戶能夠得到各種信息資源的服務,并且不會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超文本和超媒體技術為用戶提供更有效的人機交互檢索能力。另外,傳統圖書文獻的引用標引的形式因超文本技術的出現逐步被替代,用戶只需點擊相關標引顯示的超文本鏈接,即可直接跳轉顯示相關的參考文獻,而不用再查詢圖書文獻最后的參考文獻[4]。而且,網絡化信息資源引用標引不區分地域空間、時間和文本的差別,當用戶查閱信息文獻時,不需進行充分的主題分析,可通過超文本鏈接,直接快速查詢到更多豐富的相關信息。
目前,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進步,網絡時代環境的形成與發展,圖書情報信息資源網絡化不斷深入,甚至一步步取代紙質文獻資源,用戶使用計算機網絡組織檢索情報信息,傳統圖書情報學理論與方法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網絡化圖書情報改變了傳統的借閱方式,實現了資源共享,網絡是圖書館的一種無形狀態,可以整合文本、聲音、圖像、視頻等內容,形成信息資源網絡系統,發展成為全新的含有豐富信息資源內容的網絡圖書館。虛擬現實、超文本等現代信息技術的產生和應用使信息傳播和服務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極大地創新了圖書情報學的理論和方法。網絡化對圖書情報學理論與方法的影響不斷深刻地被人們所認識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