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哲東
(延邊大學經管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0)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的經濟發展雖然處于戰略機遇期,但在發展的路上仍然伴隨著各種機遇和挑戰,面臨的問題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從國內來看,改革的整體性、協調性要求提高,產業經濟結構亟待調整、區域間不平衡的發展以及教育、社保、醫療等體系制度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國內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在增加。從國際角度來看,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國際格局等全球公共風險已經不同程度顯現出來,全球經濟面臨巨大不確定性,形勢復雜多變[1]。
財政改革的目的就是應對各種不確定性,防范和化解公共風險。比如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我國于 2008年起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的財政政策不僅具有明顯的總需求擴張特征,其防范化解公共風險的邏輯也很明顯:通過結構性減稅政策能夠降低經濟社會主體負擔,防范化解經濟運行風險,通過增值稅轉型改革助推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為經濟的長遠發展提供動力,通過財政補貼政策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尤其是低收入群體收入,與其他公共政策相互協調,形成防范化解公共風險的政策合力,通過穩定和拓展國內外市場,通過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防范化解經濟下行風險,尤其是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化解產能過剩風險和生態環境風險,為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注入確定性[2]。
2020年以來,為大力支持和積極引導企業復工復產,我國財稅部門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制定出臺減稅降費等多項政策。一是提供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資金和政策保障,2020年開始,聚焦保障醫療物資、患者救治費用補助、一線醫務人員和志愿者臨時工作補助等制定一系列政策支持。截至2020年6月底,各級財政已安排重大突發公共衛生防控資金超過1756億元。二是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國家分批出臺多項稅費優惠政策,主要聚焦減輕企業社會保險費負擔、幫助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穩外貿穩外資等方面工作。據統計,2020年上半年,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5045億元[3]。這些應對舉措有效緩沖了社會公共風險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在緩解企業資金困難、支持復工復產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三是加快政府債券發行使用進度,及時下達各類資金,有力拉動經濟社會發展,制發特別國債資金管理辦法,國家根據各地2019年財力總量和減稅政策對財力的影響兩項因素進行分配,并對中西部地區適當傾斜,下達特別國債資金,另一方面堅持做好穩投資穩增長和維護債券市場穩定工作。截至2020年7月31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防控專用特別國債累計發行10000億元,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已發行22661億元,通過債券資金拉動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4]。2020年以來,我國財政取的措施主要是通過助力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有區別地給予財政政策支持,加強重大突發公共衛生防控短板,壓減一般性支出,加大重大突發公共衛生防控領域的投入,優先安排公共衛生和疾病防控和“三保”(保基礎民生,保工資,保運轉)支出,同時服務于就業優先政策,暢通經濟社會循環,發揮“三駕馬車”的作用,積極擴大有效需求,搶占先機吸引外資,加快經濟回暖復蘇,鞏固深化財稅制度改革的持續性,主動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積極應對數字經濟稅收挑戰[5]。
財政的基礎性作用在于,通過財政平衡和化解風險,與國家面臨的公共風險治理要求相匹配。如果財政能夠很好地平衡風險、化解危機,那就是現代財政,通過改革與公共風險和治理要求相匹配,就是現代財政改革。
一是積極探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財政理論體系。財政是國家治理和發展的根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理論與實踐的矛盾逐漸凸顯,憑借或延續一成不變的理論去指導財政改革很難適應現有經濟發展情況和取得預期效果,國家也難以有效地指導財政改革和實踐。從現實來看,財稅改革中出現的一些風險和問題,與理論不能提供有效支撐有一定關系。所以要立足國情和制度環境,借鑒國外的一些經驗和改革措施,準確把握我國財政在新形勢下的新特點、新規律,將財政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財政理論,并深入研究重大理論問題,創建和完善符合新形勢下經濟發展和改革所需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財政理論體系。
二是加快研究建立現代財政制度。近年來,我國在推進預算管理、優化稅收政策等財稅體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現代財政制度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但是距離我國現代化事業和國家治理現代化所要求的標準還有很大差距,在實際中仍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例如,地方稅體系的構建及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劃分問題,增值稅中央與地方的分配比例問題等等。所以要價款研究現代財政制度,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才能更好的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提高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三是未雨綢繆,進一步提升化解風險能力。目前經濟社會出現的新問題、新風險、新課題和新挑戰,都需要圍繞當前財稅改革來研究和解決。然而我國就是在這樣復雜多變的形勢下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取得了眾多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還是相對低端的,一些高新技術、核心技術仍然掌握在少數國家手中,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枷鎖。所以我國財稅改革需要根據經濟形勢和國際形勢的變化,不斷推進財稅重大改革,解決農業、社保、教育、科-技等大額支出的結構優化,進一步實現財稅支持與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解決收支平衡壓力大、收支矛盾突出的問題,同時關注并及時研判突發類事件,通過財稅改革沖抵各類風險。
四是創新新形勢下財政改革體制,深入研究大國財政策略。堅持全球化這個大目標大方向,積極倡導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引導和優化全球資源配置,增強全球公共風險防范與應對能力,積極提升我國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的能力和范圍,構建全球風險應對機制,推動財政與經濟信息共享,為制定我國財政策略提供即時信息數據資源。
總之,我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世界大國,我國不僅要承擔起應承擔的責任,還要提升防范和化解風險的能力,只有充分運用好國家財政這個有利的工具,把潛在的風險和危機逐一化解,我國才能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向著經濟全球化披荊斬棘的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