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洛琴
(洛陽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洛陽 471000)
高等教育目標之一就是傳播先進文化思想,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高校體育文化教育突出體現其在健身、娛樂、教育、激勵等方面的功能,轉變了傳統高校體育教育理念,呈現出開放性、自由接受式的教育環境,學生成為主動接受教育的主體,教育者給學生提供引導和外部條件支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和學習體育文化,進而實現自我完善的目的,增強其對體育精神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
1)依托性。體育文化是依托于體育課堂、課外體育活動以及其他與體育相關的實踐活動基礎上的文化現象。高校體育文化教育同樣依托運動技能教學、組織練習活動以及其它體育人文活動開展的,需要一定的活動載體作支持。同時,傳統高校體育教育設施、體育運動傳統、體育建筑標識、教師的人格魅力以及標志性的體育人物等都是體育文化教育的載體[1]。
2)復雜性。高校體育文化教育的內容、教學方法和教育環境具有多樣化特征,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高校體育文化教育體現出復雜性特征。認知和行為要素共同構成高校體育文化教育,認識與行為形成過程中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都會起作用。就內容上來說,高校體育文化教育包含了品質教育、情操教育、準則教育等內容。在教育環境方面,精神、物質、制度以及行為都屬于高校體育文化教育環境的構成要素。
3)映射性。現代教育和現代體育兩個文化體系的交匯形成了校園體育文化,其既屬于體育文化,也屬于校園文化。因此,高校體育文化教育活動質量對校園文化建設成果會產生絕對影響,高質量的高校體育文化教育對于學風和校風建設有著助推作用,能夠在整體上反映高校教育發展狀態。
4)持久性。無論在教育過程還是在教育影響方面,高校體育文化教育都體現出持久性的特征。學習者的文化素養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經歷長期的學習和積淀。此外,教育活動本身就具有反復性的特點,實現教育目標需要外界不斷施加刺激條件,而其中的不利條件、負面因素又會阻礙學習者的有效學習[2]。
1)高校體育文化教育的實施者與引導者。在體育文化教育中,傳播教育信息的主體就是教師,教師在組織教育活動的過程中,要圍繞學生需求選擇合適的教育引導策略。高校體育文化教育本身具有隱蔽性,對學習者產生的影響可以分成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部分。一般運動技術動作、技能技巧教學帶給學生的直接影響更為顯著,學生在參與體育學習活動的過程中能夠獲得關于體育態度、價值和規范等方面的教育,正面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等;而教師的個人魅力、教學氛圍、人際關系等會帶給學生更顯著的間接影響,整體環境影響下學生會受到情感、道德方面的熏陶,感受體育精神與體育情操、體育規則。
2)高校體育文化教育的接受者。本文所提到的教育接受者就是指高校學生。大學生對體育文化教育接受度較高,同時他們會以批判性視角參與學習過程,整體上來說在體育文化教育中學生會體現出較為明顯的個體差異性。學習理論認為,教育接收者對于體育文化教育的接受在整體上可以分成學習體驗與內化提升兩個階段,其中學習體驗還處于感性認知階段,學生在這個階段廣泛攝取知識,想要形成文化品質還需要一個內化吸收的過程[3]。內化提升是一定量的積累之后達成的質變,新接受的思想和文化與自己原有的信念、觀點之間實現融合,形成一個具有系統性的價值觀體系。
3)高校體育文化教育的內容。體育文化教育內容是教育客體,教育內容的選擇和確定有教育目標和教育對象的需求決定。體育文化教育信息的內在生命力決定著教育過程對學習者產生的影響是如何的,這種生命力的來源和體現主要包括如下兩個方面:其一,信息反映現實世界的深度;其二,信息與接收者內在知識結構、思想觀念之間的契合度。高校體育文化教育內容可以大致上梳理成如下幾點:第一,圍繞意志品質培養所展開的品質教育;第二,圍繞完善人格的教育目標所展開的情操教育;第三,圍繞規范行為所開展的準則教育。
4)高校體育文化教育的載體。(1)顯性載體。體育技能教育有關的一切實踐活動是精神教育的載體,可見,高校體育文化教育的基本形式還是體育課程,同時,通過宣傳體育文化也能夠強化體育知識教育[3]。課外體育活動是傳播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載體,實現體能鍛煉目標的同時,還能夠帶給學生心理上的愉悅感,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體育運動競賽活動同樣給高校體育文化教育滲透提供了重要載體,無論是校內還是校外的體育競賽活動,在培養學生職業責任感、激發學生成就導向意識、提升學生團隊合作技能等方面都可以發揮重要作用[4]。高校體育建筑標志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象征和文化現象,其是建筑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體育文化的載體。體育信息資訊是圍繞體育教育事業有關的一切消訊息和資料,在體育文化傳播過程中同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重要的教育載體。(2)隱性載體。隱性載體給學生提供了感受文化熏陶的契機,這些文化意識、思想觀念對作用于學生之后,逐漸對其思想意識和行為產生影響,最終內化吸收文化理念、思想,可以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5]。高校體育傳統與風氣是院校在長期發展和集體經過長期奮斗之后形成,反映了院校深層的體育教育理念,是高校所推崇的體育信念與價值觀取向,會對學生產生持續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師生的體育熱情也屬于高校體育文化教育的隱性載體。標志性的體育人物在體育文化教育中起到榜樣和表率作用,對學習者的行為起到導向、激勵和矯正的作用。
5)體育文化教育的環境。物質環境、制度環境、行為環境是高校體育文化教育環境的三個主要類別。
我們從受教育者的角度出發,可以將體育文化教育的環境劃分為三個層次:外層是受教育者依托傳媒途徑了解到的體育文化環境;中間層是受教育在人際交往中或者自己偶然發現的環境,整體上來說就是我們以上提到的制度環境;內層則是受教育親身經歷或者與其相聯系的現實環境。這些環境對于大學生產生的影響是由內而外的,內層環境對其體育信念的形成和發展產生的影響最有力度。
高校體育文化教育特征顯著,同時構成要素多樣化,提示我們組織高校體育文化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教育者能夠立足對高校體育文化特征和要素的分析結果,尋找滲透教育目標的路徑,提升體育文化教育水平。上文主要圍繞著高校體育文化教育特征和要素展開討論,希望觀點有實踐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