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波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孝感 432000)
首先,計算機基礎課的建設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性。高職院校的建設分布在我國的各個角落,無論是東西部地區還是城市和鄉村,這些不同的區域有著不同的經濟發展實力和文化建設素質,所以課程實踐所反映出來的結果也存在明顯的區別。在那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高職院校往往擁有更加先進的教學設備,師資隊伍的質量也更加優越,所以學生也會擁有更加充足的實踐機會,操作技能的發展速度也相對較快。但在那些經濟發展有所欠缺的地區,電腦的數量上不足夠,并不能完全滿足高職院校的師生要求。同時,師資力量的欠缺也使得課程的發展受到了明顯的阻礙,最終導致學生的計算機素養不夠格。
其次,計算機基礎課的建設差距也可以在不同的學校之間得以體現。從普通的本科院校建設情況中可以看出,盡管學生的學習能力要優越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但在計算機專業的建設上,普通學校的學生擁有的實踐機會是相對較少的。而高職院校的學生,會接受更加系統且完善的培訓,所以基礎能力的發展也會更加突出。但也不能否認,大部分高職院校在計算機基礎課實踐的時候,都存在重實踐,輕理論的現象,導致許多學生僅僅是懂得如何使用設備,但卻并不能充分理解設備運行的原理,所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不能及時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只能按照主觀經驗來解決。
最后,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個體發展上也是千差萬別的。不同的學生在面對計算機基礎課的時候,會表現出不同的態度。對于那些習慣于接受傳統課堂的學生而言,他們會更加習慣于文化課堂的氛圍,在計算機實踐中的表現就有所欠缺。但也不乏一些學生,受到計算機基礎課創新性的吸引,自主進行學習和探究。目前,已經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有能力對計算機進行自學,甚至會在自主意識的指導下,開發出特定的游戲或者是軟件。
但就現階段而言,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的建設仍舊存在理念落后,形式單一,理論與實踐相互脫節的基本問題,這些都需要教師和學校在后期共同努力。
1)在思想上進行有效教學。要想讓高職院校的學生學好計算機這門課,首先,就要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學好計算機在今后工作中的作用。要與學生交朋友,更好地了解學生,跟學生建立深厚的友誼,讓學生信任我們教師,從而從心里愿意接受這門課,老師則可以在科學正確的引導下,讓學生真正喜歡上這門課從而對這門課產生興趣,并加以重視。對學生將來的就業和繼續學習都具有重要意義。
2)在課堂上合理有效指導學生學習。計算機課程有較強的實踐性,學生不僅可以通過聽、看了解知識點,主要是通過現場上機操作加以驗證效果。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各學校越來越重視創新的教學方法在現實教學中的應用,通過邊進邊實踐,以實踐為主的特點,通過在實踐中學習從而對學習產生興趣,最大化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動性,讓學生更為快樂、主動地學好計算機這門課,教師可以在講課前先給學生看學完本節知識點后的效果圖,讓學生有想學的興趣,再邊操作邊講解,然后再布置作業,讓學生現場上機完成,還可以布置作業讓學生回宿舍鞏固,這樣學生便能將本節課內容做到熟練掌握。將工作和實際生活中計算機這門課的應用合理地展現給學生,將考證結合教學,真正做到學習、考證、生活相結合的教學,這樣學生才能有目標、有系統地學好這門課,不至于盲目地學習。
3)尊重學生需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高職院校學生,普遍文化基礎課偏差,存在學習成績差異的情況,但多數高中階段喜歡玩游戲,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表揚基礎比較好的學生,鼓勵基礎較差的學生,從而讓基礎好的學生帶動和幫助基礎較差的學生,在講解上可以以基礎內容為主增加擴展知識點,基礎較差的學生以完成本章內容知識點相關作業就可以,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在擴展的知識點上補充新的作業,這樣既可以完成基本教學內容讓所有學生都能學到本課程基本達到的教學效果,同時還能讓有一定計算機基礎的同學學到更深層次的知識,并鼓勵不同水平的學生參加不同的證書考試,這樣學生在有目標的情況下能很好地學了計算機這門課。
4)完善體系機制,提升自主學習效能。及時對學生評價一方面有利于反映教學效果,一方面也能提高學生由評價得到的滿足感。制定多元化的評價方案,學生自我評價,小組評價與小組互評等方法都是不錯的方法,可以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在線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獲得感。網絡平臺提供了大量的不同類型的在線學習資料,比如視頻、課件、參考教材、實際案例、外文文獻等,學生可以通過對學習資料的搜集整理,對知識點的加工糅合,拓展知識面,構建系統性的認知架構,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鍛煉了學生的分析、歸納等邏輯思維能力。同時教師通過平臺監督學生的學習。很多在線教學平臺都設置互評,自評環節來實現學生間的自我檢查、自我評價。學生在自我檢查的過程中可對自身學習情況更加清楚地掌握,能就具體問題與老師和同學們有重點地討論,便于發現學習中的薄弱環節,通過對自身學習情況進行客觀性評價,做到不斷反思總結、改進,進而提高自主學習效果。
5)手段上的改革。計算機基礎課的改革必須要反映出計算機技術在時代發展中所凸顯出來的特點,例如網絡平臺的建設和軟件的開發等等。所以,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移動通訊手段,選擇能夠輔助計算機基礎課教學的有效APP,為學生介紹,讓學生注冊登錄,并及時在主頁上發布最新的教學資源和教學訊息。同時,教師也可以在平臺上設置留言板,讓學生在觀看完教學資源之后,闡述自己的感想和建議,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意見,來調整后期的課堂內容。另外,教師應當注重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之間的有效結合,通過微課或者是慕課等手段,為學生帶來更加多樣的計算機資源,突破原本教材的限制,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思維。同時,教師也應當把教學資源的有效應用作為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的參考依據,在特定的學習平臺上發布相應的任務或者是階段性測試,讓學生以個人或者是小組的方式按時完成,教師通過終端設備進行打分和評價,分析并記錄學生階段性的發展狀況,這樣可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側重性。
高職院校作為操作型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其自身專業的建設已然與社會化的崗位發展緊密結合。而在目前,社會化崗位的建設對信息技術的依賴性是有目共睹的。這也就意味著,高職院校的專業發展也必須要在信息網絡這一領域尋求更多的可能性。而計算機基礎課作為帶領學生了解網絡世界,掌握現代化設備操作技能的重要支點,在這種全民計算機能力發展的浪潮下,也應當受到更加高度的關注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