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曉燕
(云南省工會共青團婦聯干部學校,云南 昆明 650101)
云南省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實現了在措施上高位統籌,解決好“如何改”的問題。加大教育培訓力度,以集團教育的模式開展教育。實現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合一,促進學歷與非學歷教育縱向銜接連通、橫向互通互認。突出典型示范引領,實施“237+N”方案,以2個示范縣區、3個示范園區、7大產業、49個企業為重點,鼓勵一線職工的基于崗位的創新,鼓勵大膽創新、勇于試錯,邊指導、邊示范、邊總結,以點帶面,推動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建好“四條通道”,依托企業、院校、行業和社會的多層通道,建好產業工人成長成才通道。開展職業技能大賽、重點項目勞動競賽和職工創新成果評選表彰、展示交流活動,建設“重點實驗室”、“培訓基地”、“技術中心”,支持產業工人的上升空間。建好創新創造通道;加強企業集體協商、勞動法律監督、困難職工幫扶等五支隊伍建設,實施勞動關系協調、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勞動報酬權利維護、勞動安全衛生權利維護“四項促進工程”,建好權益維護通道;扎實推進服務陣地公益化、公共服務均等化、職工醫療互助普惠化、非工作期間意外傷害保障企業化,建好普惠服務通道,使他們的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 提高。
另外,在保障上高效落實,缺保改到位。多管齊下,形成合力。加強調查研究、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協調好各項改革舉措的銜接配合,出臺思想引領、技能提升、作用發揮、支持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文件51個,實現宏觀政策、產業政策、就業政策、社會政策聯動。注重宣傳,營造氛圍。編印《改革工作指導手冊》《實施方案解讀》,全方位開展改革方案、改革政策的宣傳闡釋。制作多部專題片反映勞模和工匠的事跡與風采,在主流媒體及各類網站平臺上講述工人故事、傳達工人聲音,大張旗鼓搞宣傳,引導社會認知、社會行為、社會風氣,培育尊重勞動尊崇技術的文化土壤。強化督查,跟蹤落實。對改革主要任務、主要舉措,實行項目化管理、工程式推進,建立領導小組議事、責任派單、聯系示范企業工作指導、督查檢查等“六項制度”,定下節點和路線圖,層層傳導壓力、壓實責任。
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云南省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方面有如下 成果:
深入推進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建設,7.2萬個單位召開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落實廠務公開,提高產業工人的委員比例,云南省職工監事達2200余人,產業工人主人翁地位進一步增強。組織上充分吸納。印發《關于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帶動工建、工建服務黨建”工作的意見》,面向產業工人發展黨員4675名。
印發《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下撥資金20億元,用于項目建設和職業學校獎助學金補助,構建職業教育的新模式。建成國家級學徒制試點11個,省級試點39個,創新了產業工人的培養模式。發揮高技能人才的引領作用,對產業工人中的高層次人才進行培養支持,特別是技能帶頭人。建設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154個,發揮高技能人才在技藝傳承、技術傳授中的示范引領作用。對取得省級技術狀元、技術能手稱號的,破格晉升為技師、高級技師,縮短高技能人才成長周期,通過省級競賽,破格晉升千余名工人。營造技能成才的良好氛圍。發揮技能培訓的抓手作用。出臺云南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計劃,籌集28億元資金,專項用于技能提升行動,將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培訓150萬人次。
改革評價體系。出臺《云南省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方案》,在36家企業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試點工作,將職業技能的認證主體資格從政府轉移到企業,在用人評價體系中,企業為主體評價。拓寬上升空間。出臺《云南省在工程技術領域實現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實施方案》,打破職業技能評價與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的固有分界線。提高待遇水平。提高技術工人的收入,完善符合技術工人特點的企業工資分配制度,強化工資收入分配中技能價值激勵導向。改革工資機制,積極推動國有企業工資分配向關鍵崗位、生產一線崗位和緊缺急需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傾斜,促進產業工人待遇進一步提高。
健全協商協調機制。加強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建設,定期召開三方聯席會議,分析勞動關系形勢,共同研究勞動關系領域重點工作。云南省集體合同覆蓋企業7.7萬個,覆蓋職工262萬人,搭建了企業與職工平等協商、合作共贏的平臺。維護勞動經濟權益。累計投入資金8070萬元,幫扶改革中生活出現困難的職工6.5萬戶次。為云南省各企業進行心理輔導員培訓,讓這些輔導員在基層一線、車間班組深入做好心理關懷、心理疏導等工作,開展心理講座1500場次,為20多萬職工提供了心理服務。做細做實關愛服務。出臺《關于加強云南省工會職工服務陣地建設的意見》,投入資金1.04億元支持職工服務陣地建設工作,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發展平衡、功能完善、運行有效的服務職工陣地體系。發放醫療互助補助金9.99億元,涉及職工139.7萬余人次。出臺解困脫困系列文件,構建層次清晰、相互銜接、互為補充、各有側重。籌集7.5億元幫扶和送溫暖資金,慰問困難職工家庭42.1萬戶次、一線職工36.7萬名,及時為產業工人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聚焦服務全省重點工程建設,在省“四個一百”、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在險、急、難的項目開展“建功新時代”為主題的勞動競賽活動。服務云南綠色品牌,探索在高原湖泊保護治理等領域創新開展勞動競賽活動。圍繞打造“兩型三化”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八大重點產業發展等全省產業發展的中心任務,舉辦3屆云南省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涉及工業機器人運用技術等100多個工種,每年均有近2萬家單位、超過100萬人次職工參加勞動和技能競賽,充分發揮了產業工人的主力軍作用。形成創新激勵平臺。創新成果評選獎勵管理辦法等制度措施,安排資金570余萬元,用于對職工創新項目、創新成果的補助和獎勵。實施合理化建議5萬多件,開展技術革新項目5600余項,推廣先進操作法1800余項,有效調動了產業工人創新創造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