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麗
(江蘇省泰州市高教園區管委會,江蘇 泰州 225300)
為適應新時代經濟發展變化,實現高質量的經濟發展,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園區作為實體經濟發展的主陣地,擔負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政工干部是一個單位發展的根本政治保障力量,必須與園區的改革發展有機結合,才能調動園區所有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促進園區全面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1]。
在園區改革發展中,應充分認識到加強政工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打造一批高素質的政工隊伍,以確保思想政治工作的順利開展,方能為園區持續穩定地發展提供堅實的思想基礎。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成為各行業各領域的一項重大任務[2]。在此大背景下,園區政工工作也面臨著許多新變化、新情況,直接關系著園區的健康發展。因此,鍛造一批思想政治素質高、業務水平能力強的園區政工干部,并通過他們來推動園區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實現對其他員工進行廣泛而深入地思想引領,這對促進園區事業發展與黨的戰略目標之間的協調一致,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在園區得以高效落實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社會主義市場從建立發展至今,依然面臨著諸多機遇與挑戰,不確定性依然強烈。園區的經營與發展時刻處于變化之中,應適時調整自己的未來發展戰略。新時代園區的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而政工干部隊伍是單位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既是黨的理論的宣傳者,又是黨建的實踐者,在保障園區高質量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指航定向作用[3]。園區改革發展一旦擁有了穩定而強大的思想基礎,員工就可以在面臨風險時團結一心,凝聚在一起,共同攻克遇到的各種難題。因此,園區在高質量發展中應不斷加強政工干部隊伍建設,著力促進他們思政政治素質與專業能力素質的融合發展,從而為園區的高質量發展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動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專業且繁瑣的系統工作,它的內容比較復雜豐富,要想達到深入地落實有一定難度,而園區往往又是較為注重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容易忽視對政工干部隊伍的建設,這就導致了當前政工干部隊伍不能夠完全跟得上新時代園區的改革發展要求[3]。
政工干部隊伍的結構應該是呈“橄欖型分布”,即要涵蓋老、中、青三個年齡階段。但是,現階段政工干部的年齡結構卻呈現出“倒三角”的形態,60后和70后是政工干部的主力軍,80后政工干部不多,90后的政工干部甚至沒有。從年齡分布來看,老齡化現象越發明顯。究其原因主要是園區政工干部的晉升空間不足與薪資待遇不高而導致一些年輕人不愿意加入其中。
在園區政工干部隊伍中,大多數政工人員不具備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專業理論知識,缺少對黨的先進理論的學習與掌握。有的政工干部雖然在長期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經驗,但容易受到“定勢思維”的影響,工作創新力度不大,僅停留在簡單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上,未能從引領園區深化改革發展的視角看到政工工作;也有的政工干部沒有底氣向同級別的行政管理人員做思想政治工作,認為自己沒有實權,有“老好人”的思想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園區政工干部與專業技術人員相比,大多數是“半路出家”,欠缺良好的“專業背景”,深造再教育力度不足[4]。
在以經濟效益發展為中心的園區,普遍重視盈利多少,長期盈利前景怎么樣,對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高。有的政工干部缺乏對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刻認識,僅對上級政治學習文件留意的較多,而主動結合園區實際創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較少,甚至還存在著一些不良的風氣,如形式主義、享樂主義、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政治思想理念,嚴重影響了園區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4]。究其原因主要是園區思想政治工作與發展工作相互結合、相互促進不夠緊密,“兩張皮”現象依然存在,“一崗雙責”的工作機制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
身為政工干部必須清晰地認識到新時代園區政工工作的重要性,對其進行正確的定位,明確工作性質,并準確把握自身的職責所在,切實堅持工作原則,方能造就一支理想信念堅定、政治覺悟過硬、人際關系良好的政工隊伍。
政工干部應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緊緊圍繞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這條主線,結合園區工作特點,抓好思想文化宣傳工作,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提振精氣神,為園區改革發展注入強大的思想動力。一是當好政治“宣傳員”。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執行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把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重大發展機遇,團結引導園區職工,堅定信念跟黨走。二是當好政務“宣傳員”。充分運用網站、微信平臺、報紙等宣傳陣地,創新方式方法,宣傳新思想、新理念、新舉措;建立信息員隊伍,注重運用新媒體交流平臺,溝通各部門工作動態及舉措,不拘一格傳達工作信息,營造各部門參與的百花齊放的信息宣傳工作格局;深度挖掘園區在項目招引、企業服務過程中的亮點和特色做法,提煉總結,利用新聞媒體,加大對外宣傳力度,不斷提升知名度[5]。三是當好政策“宣傳員”。多形式向企業宣傳市、區惠企的各項政策措施、轉型發展成果,切實把各項政策優勢轉化為企業的發展動力;指導企業用足、用活、用好政策,積極主動地把政策送到企業、宣傳到人;引導企業特別是暫時有困難的企業進一步增強搶抓機遇、攻堅克難的信心,助推企業創新發展。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事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政工干部要深入一線,針對性開展工作,不斷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和思政工作水平,推動實現園區思想政治工作與事業發展融于一體。我們知道,現代企業不僅需要工作在一線的“藍領”員工,而且還需要助推企業發展的創新型、科研型人才。高校作為人才儲備的智慧庫,應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作用。據統計,作者所在地市每年本科畢業生真正能留在當地就業的只有16%。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現在大學生擇業理想大多是能夠進入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或大中型國有企業,成為職業穩定、收入不菲、地位較高的國家公職人員,愿意進入地方非公企業的少之又少,即便選擇企業,也是選擇落戶一、二線城市。另一方面高校理論教學比重遠大于實踐教學,學生接觸企業、了解企業的機會不多;同時,高校大多會先選擇蘇南的企業作為教學實訓地,與地方企業雖有聯系,但不夠多、不夠緊密。針對現實情況,政工干部要切實提高管理能力,緊緊圍繞加強地方高校與地方企業的合作出點子、做工作。一是加強與高校的溝通。讓高校了解企業,通過適時在校園增設宣傳展板,擴大知名度,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增加園區企業對高校人才的吸引力。二是加強與企業的溝通。深入企業加強對本地高校專業特色的宣傳,為企業開展專業定制的技能培訓,滿足企業戰略發展需要,提升市場競爭力,為企業長遠發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三是推進校企合作。發揮政工干部特點,通過經常性、多維度地宣傳、溝通,構建起校企合作的橋梁,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促進企業科技創新,提升高科技水平;幫助本地高校學生開展就業培訓和實踐,提供就業崗位,把更多的優秀學生留在當地、留在企業[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2]。這為園區的改革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政工干部隊伍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一是將工作職能放“大”。重視思想政治工作,積極吸納年輕同志加入政工隊伍,切實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觸角從機關干部延伸到項目招商一線,圍繞盤活存量資源抓好招商,積極引導招商人員通過盤活閑置資產、騰籠換鳥等手段,破解制約瓶頸,擴大招商引資規模,力爭在重大項目和新興產業項目招引上取得新突破。二是將服務理念做“深”。針對項目審批流程復雜的特點,特別是對于手續繁瑣、流程復雜、專業性強的項目,政工干部要大力宣傳“店小二”、“包辦墻外事、幫辦墻內事”等服務理念,通過新媒體,用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引導企業服務人員要樹立一切以大局為重、以企業發展為主的工作格局,做到全程跟蹤,幫助項目單位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審批過程中的問題,為企業全程提供優質高效服務,推進項目建設提速提效。三是將工作業績壓“實”。為確保企業盡快入駐并投產達效,引導園區員工主動對接,積極服務,就企業發展思路、產品生產、企業規劃、投產時間、用工需求等情況進行全面地了解,建立多渠道溝通協調機制,通過搭建溝通橋梁,有效解決企業建設過程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新發展階段培養和加強政工干部隊伍建設是園區的一項艱巨且緊迫的任務。為此,政工干部要始終保持一種事在有為、事在有心、事在有恒的毅力,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情懷投入到園區的改革發展中,真正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對園區改革發展的保駕護航作用,從而高質量地促進園區健康可持續高質量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