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萇軍紅
“把一切獻給黨”是人民兵工的精神信仰、文化基因和價值追求,是深深根植在廣大兵工人的理想信仰之中的“根”和“魂”。在黨的領導下,人民兵工與人民軍隊共同經歷了戰爭時期的烽火硝煙,偉大的事業造就偉大的精神。
為紀念建黨百年和人民軍工創建90周年,中組部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發行的《紅色基因》將“把一切獻給黨”為內核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無私奉獻”人民兵工精神首次納入黨的偉大精神之中,成為我們黨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標志著人民兵工精神已經從一個行業的精神品格升華為全黨的精神品格。由此,由“把一切獻給黨”的崇高信念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共同構成了人民兵工獨特的、豐厚的精神內涵,是人民兵工的紅色基因。
人民兵工跟黨走,以堅定的理想信念聽黨指揮,把一切獻給黨,為新中國的建立和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革命時期的“中國的保爾·柯察金”吳運鐸、特等勞動英雄劉貴福、陜甘寧邊區“工業之父”沈鴻、“炮彈大王”甄榮典、“中國式的斯達漢諾夫”趙占魁、黃崖洞“十二勇士”等等為代表的廣大兵工人,滿懷對黨的無限忠誠與熱愛,“聽黨指揮、跟黨走”,主動扛起了為實現黨的崇高理想而促進兵器工業發展的歷史重任,以實際行動甚至犧牲生命鑄就了人民兵工精神。這些先進兵工人是千千萬萬兵工人信念信仰、精神風貌的真實寫照,是鼓舞一代代兵工人不斷奮取、創造豐功偉績的精神動力。“工人發明家”倪志福、“獨臂總師”祝榆生等為代表的廣大新中國軍工人,正是傳承人民兵工忠誠于黨、忠誠于革命事業的崇高信仰,才促進中國軍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發展,創造一個個輝煌成就。
“把一切獻給黨”的崇高信念,是激發兵工人獻身人民兵工事業的不竭動力。許多兵工人在革命戰爭的艱苦環境投身于黨領導下的人民兵工事業,而且為人民兵工事業的發展貢獻了一生。能夠支撐他們不畏艱險、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的內在動力,就來自于“把一切獻給黨”的崇高信念。人民兵工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被習仲勛譽為“兵工泰斗,統戰功臣”、被聶榮臻譽為“鞠躬盡瘁,奉獻畢生”的劉鼎同志,就是人民兵工精神的典型代表。毛澤東曾多次肯定了他的功績,西安事變爆發后,毛澤東就指出,“西安事變,劉鼎同志是有功的”。從1933 年劉鼎在閩浙贛蘇區簡陋的兵工廠里設計制造出中國紅軍第一批自制火炮開始,在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一直戰斗在軍工事業戰線上。在抗日戰爭中,他領導八路軍總部軍工部制造出大批槍炮彈藥,保障和支援了作戰部隊,大大提高了部隊戰斗力。在解放戰爭中,他在晉察冀領導組織了武器研制和生產,使解放軍戰斗力迅速提升,加速了中國解放的進程。新中國建立后,劉鼎同志繼續積極謀劃兵工的發展和建設,歷任重工業部副部長,第一、第二、第三機械工業部副部長,航空工業部常務副部長等要職。他一生戰斗在兵工戰線,為國家兵器、機械和航空工業的建立和發展貢獻畢生,即便在“文化大革命”身陷囹圄,也不忘兵工事業,寫出了10 多萬字兵工技術總結與建議的手稿。而能夠支撐他的,就是“把一切獻給黨”的崇高信念。
“把一切獻給黨”的崇高信念,是煥發兵工人忠于人民兵工事業的力量源泉。在革命戰爭年代,戰斗在兵工戰線上的許多勇士,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遭受多大的痛苦,始終沒有動搖過他們對兵工事業的忠誠,因為他們心中永遠裝著“把一切獻給黨”的崇高信念。中國的保爾·柯察金”吳運鐸就把他撰寫出版的自傳體小說直接取名為《把一切獻給黨》,并在書中真實記述了他的錚錚誓言:“把我們的力量、我們的智慧、我們的生命、我們的一切都交給祖國、交給人民、交給黨!”“只要我活著一天,我就要為黨和人民工作一天!”吳運鐸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無產階級事業,為中國兵工發展竭盡所能。吳運鐸會造槍炮在全軍聞名,被稱為“槍炮大王”。在戰爭年代,吳運鐸多次負傷,其中三次負重傷。吳運鐸無數次冒著生命危險研究槍炮彈藥,血肉之軀多次負傷,渾身上下被炸傷200 多處。他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殘,經過20 余次手術,身上仍留有幾十塊彈片。正因為心中堅守著把一切獻給黨的堅強信念,吳運鐸一生為人民兵工事業殫精竭慮,鞠躬盡瘁。在吳運鐸即將走向生命終點的時候,他無限感慨地說:“爹親娘親,不如黨親。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假若我能返老還童,假若我有來生來世,我還要選擇中國共產黨,永遠跟黨走,把一切獻給黨!”
人民兵工事業的發展需要成千上百的人們不斷加入進來,并矢志不移堅守和發展我國的兵工事業。在“把一切獻給黨”的崇高信念的感召下,不僅一批批工農大眾和知識分子選擇了人民兵工事業,與人民兵工同生死、共患難,而且也感召了一些舊商人、舊軍人。他們在與中國共產黨黨員的接觸中,在學習中國共產黨的理論中,在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政策主張中,心向共產黨,自覺投奔共產黨領導兵工事業,并最終脫胎換骨,有的還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忠誠的共產黨員,牢固樹立和堅守著“把一切獻給黨”的崇高信念,并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人民兵工,把矢志人民兵工事業作為自我價值追求。毛主席親自題詞稱贊為“無限忠誠”的沈鴻,原為自辦機器廠的實業家。受到共產黨抗日主張和政策影響,他帶領七個工人和十一部機器以及兩箱技術書籍來到延安,一心想為抗戰盡力。他當時所帶來的車床、刨床、銑床、鉆床等機器都是延安急缺的工作母機;所帶的《機械工程手冊》《化學工業大全》等書籍,都是搞兵工技術的重要資料。他將這些無償地獻給了黨的兵工事業,對延安兵工事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巨大貢獻。毛澤東表揚沈鴻“雖然不是共產黨員,但心和共產黨員一樣,都是為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而艱苦奮斗的?!薄坝泄I家沈鴻先生,自愿以其私有的10 部機器遷來邊區,為八路軍服務,沈先生亦來邊區工作。從這時起,又有許多科學技術人員先后來了邊區,使得邊區聚集了一批科學技術人才,作為建立工業的指導力量。”在共產黨的感召下,他在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畢生獻給了黨領導的兵工事業,成為我國著名的機械工業專家。
不僅如此,一些外國人士甚至當時日本的一些開明人士或被俘人員,也深深被中國共產黨的遠大理想和政策主張感染,積極投身共產黨領導的兵工事業,為人民兵工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李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李光(原名真島茂樹)原來是一名來自日本的工程技術人員,在人民兵工隊伍里,他逐漸成長為中國工人階級的“我們的工程師”,并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1944 年,日本東邦電力公司的工程師李光來到山西省的發電廠做電氣技術工作。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日本政府命令在華日本人迅速回國。經過與電廠中國工人代表的交談,李光選擇了繼續留在中國。1946 年8 月,八路軍解放太原,李光增加了與八路軍的接觸后就決定跟著八路軍來到解放區工廠做電力技術工作,把自己畢生奉獻給了人民兵工事業。李光的事跡還被八路軍文工團編成了話劇。
中國兵工人始終堅守著“把一切獻給黨”的赤子之心,成為中國兵工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精神引領和信仰引導。原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局長陳求發曾這樣評價人民兵工:“從簡單的兵工作坊逐步發展為專業化生產、品種相對齊全的戰時兵工生產體系,人民軍工在一步一個腳印的發展中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闭驗槿绱?,人民兵工被喻為“工人階級貢獻革命的偉大事業”。人民兵工作為我黨領導和創建第一個的工業部門,歷經無數戰火洗禮,在革命、建設、改革中一步步走來,發展成長為今天的現代高科技兵器工業,并在此基礎上孕育和發展了航空、航天、船舶、電子、核能等國防科技工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軍工奇跡,在服務國家國防安全、服務國家經濟發展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把一切獻給黨”深刻詮釋了人民兵工鮮明的精神風貌和優良傳統,是對人民兵工發展過程中所展現的精神形態的凝練和概括,是人民兵工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根”和“魂”,是人民兵工的精神內核,體現了黨對人民兵工的歷史貢獻的高度評價。歷史會永遠銘記人民兵工在革命戰爭年代,克服千難萬險保障軍隊武器裝備,為奪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立下的不朽功勛。歷史也會永遠銘記,人民兵工研制生產的一代又一代的先進武器裝備,在保障國防和國家安全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人民兵工精神集中展現了兵工人的獨特氣質和精神品格,成為了黨的偉大精神之一,鼓舞并激勵著廣大兵工人自強不息,創新進取。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努力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加快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大力弘揚人民兵工精神,把學習和傳承人民兵工精神貫穿于理想信念教育始終,不斷增強全體軍工人的歸屬感、認同感和榮譽感,為更好服務國家國防安全、服務國家經濟發展的使命任務注入強大精神動力,激勵軍工人在新時代繼續為黨和國家的國防事業和經濟建設再立新功。新時代的軍工人必將不負使命擔當、接續奮斗,在不斷開創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新局面的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人民兵工精神的內涵,讓人民兵工精神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實踐中永放光芒。(作者簡介:萇軍紅,駐石家莊某軍代室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