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鈞
自古中山說羊左
標簽
舍命至交
題記
燕國多壯豪,羊左舍身交。
生死招賢路,友情越九霄。
左伯桃和羊角哀,均為春秋時期燕國(今易縣一帶)人。兩人有著相似的經歷和共同的志向,自幼勤學苦讀,廣聞博覽,都懷抱濟世安民的理想和追求。
當時,楚王崇儒重道,慕仁為義,招納天下賢士。左伯桃當時居于甘肅境內的西羌積石山,聞訊“乃攜書一囊”,徑奔楚國而去。他輾轉來到雍地(今陜西省寶雞市一帶),其時正值嚴冬,左伯桃遠遠望見前面竹林中透出一絲光亮,即去叩門求宿。在此居住的正是羊角哀。羊角哀知道了左伯桃的來意,連忙迎他進屋。屋內陳設十分簡單,兩面墻壁自下而上支著數塊木板,上面堆滿了書卷,書案上攤開的書簡告訴來人主人正在挑燈夜讀。左伯桃見狀,知道這也是一位飽學之士。二人談古論今,十分投緣,結為異姓兄弟,相約同行,稍做準備,即打點行裝向楚國都城郢都(今湖北省荊州市北)出發了。
途中,一場暴雪來臨,雪大風急,兩人衣衫單薄,所帶的干糧也剩余不多,還不知何時才能抵達郢都。左伯桃思忖再三,對羊角哀說:“此地距楚都還有很遠的路程,二人同行,必因路資不足而一起凍餓死于半途,不如賢弟帶上剩余的干糧和我的衣裳,快快趕往楚都。憑你的學識,楚王定會重用,也就實現了我們兩人共同的愿望。”羊角哀動情地說:“你我情同骨肉,我豈能拋下仁兄一人前往?”左伯桃見狀,便不再與其爭辯。行不多遠,左伯桃對羊角哀說:“暴雪嚴寒,我們暫且休息一下,賢弟你快去弄些枯枝敗葉回來生火取暖,待暖過身子好繼續趕路。”說完,左伯桃便裝著避寒的樣子鉆入路邊的樹洞。羊角哀趕忙去拾柴。待他返回時,只見樹下堆放著左伯桃的衣服和剩余的干糧,左伯桃赤身蜷縮在樹洞里,已奄奄一息。羊角哀扔下柴草,上前緊緊抱住左伯桃凍僵了的身體哭喊著:“兄長何以如此!”左伯桃微微睜開雙眼,用盡最后一點兒氣力說道:“賢弟千萬莫再耽誤前程,趕快帶上衣食之物,去楚都實現我們的抱負吧!”話畢,便咽下了最后一口氣。
幾天后,羊角哀終于拖著疲憊的身軀來到郢都。楚王非常高興地會見來自四方的賢士。羊角哀暢談了自己的見解,并向楚王列舉了10 條富國強兵之策。楚王十分贊佩羊角哀的見解,即封他為上大夫,并賜黃金百兩、絹百匹。
羊角哀向楚王奏明了左伯桃舍身成全至交的義舉,楚王亦被感動,命人準備了車馬禮儀,陪同羊角哀前往左伯桃殉身之地,以楚國大夫的禮制隆重殮葬。后來,羊角哀一直深深陷于悲痛不能自拔,他給楚王寫信,言明自己沉湎失去至交的傷感和不愿受封的原因,懇請自己死后與義兄葬于一處,隨后,便在左伯桃墓旁的大樹上自縊而亡。
歷代贊詠左伯桃、羊角哀“舍命全交”的詩詞歌賦很多,比較著名的有宋代史彌鞏的《詠左伯桃羊角哀墓》,茲擇錄于下:
馀耳當年刎頸交,所爭利害僅毫毛。
一朝泜水相屠戮,豈識羊哀左伯桃。
交情切戒勤終墮,以義存心心必果。
死生可托永無睽,自古中山說羊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