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雅
(河南高速公路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桃花峪黃河大橋分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0)
一要借助企業文化,實現思想政治工作與經營生產的融合。企業的目標、精神、理念、使命和宗旨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它反映了企業的基本價值取向和目標追求,即企業的一切活動都是以發展為出發點。企業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企業的發展,所以企業文化建設更貼近于企業經營生產。具體的企業目標,能夠有效地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員工感到只有企業價值實現,才能實現自身價值。這種價值取向的一致性,正是思想政治工作所要達到的目的。因此,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可以將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務落實到企業的具體工作中去。
二要依靠企業文化,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群眾性。員工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企業文化建設的全員參與,從真正意義上體現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群眾性。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是一個對全體員工宣傳教育、廣泛發動的過程。廣大員工變以往教育中的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自覺實踐。當他們感悟到企業所倡導的價值觀和目標的正確可行時,就會自覺地團結在企業周圍,為企業共同的目標而奮斗。許多企業的成功經驗證明,企業文化建設是凝聚員工熱愛企業、關心企業、支持企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手段。
三要利用企業文化,實現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創新。企業文化的豐富性提升,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要結果,也是企業進一步提升文化內涵、促進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的必由之路。在企業文化建設中,通過引入市場經濟和競爭理念,使企業不再以舊模式經營,更注重通過現代營銷策略,綜合追求經濟效益和社會責任的實現。在此過程中,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也得到同步創新,此前相對僵化的思想教育得到完善,職工不再片面考慮實現自身價值、企業也不再將社會責任作為思想教育的唯一重點,而是能夠正視市場經濟變化需要,促進自身長期發展。企業文化的豐富性以市場變化為導向,以企業責任履行為基礎,以思想政治工作進行約束,需避免企業經營出現過于追求經濟效益或社會責任的問題。
1)以精神文化為載體豐富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內容。精神文化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層,指的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受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影響而長期形成的具有獨特特征的文化觀念和意識形態,其內容主要包括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道德和經營哲學等。它是企業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的升華,決定著其他三個方面。由此,要實現有效地開展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須高度重視其精神文化建設。新時代條件下,我國企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在借鑒國外知名企業文化建設寶貴經驗的同時,就如何塑造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摸索,許多企業非常注重核心價值觀建設,塑造了自身獨特的文化精神。
2)以制度文化為載體發揮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制度文化作為企業文化的中層,指的是企業員工的行為準則、道德規范以及各種規章制度的總和,具有本企業文化特色,其內容主要包括企業組織結構、企業領導體制和企業管理制度三個方面。企業制度文化既是企業法律形態、管理形態所構成的外顯文化,也是為了實現企業目標對廣大員工思想行為給予一定限制的文化,具有強制性約束和規范性要求。可以說,如果沒有制度,或者制度內涵不被接受和遵守,那么即使員工的價值取向趨同,對企業目標認同,也不可能達到行動的協調一致。由此,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要重視制度文化建設。《孟子·離婁上》中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企業從業人員龐大而復雜,其文化水平、思想觀念、道德素質、價值取向及興趣愛好、行為習慣參差不齊。所有這些因素,一方面影響著廣大員工對本職工作的態度,以及整個企業的經營效益,另一方面,也為提高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帶來巨大困難。而當前建設企業制度文化并以其為載體的目的,就是為了制定并落實企業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員工思想行為及生產經營活動,引導他們立足整體、顧全大局,做“四有”型員工。這為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提供了良好條件,從而使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走上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的軌道。
3)以行為文化為載體煥發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活力。行為文化作為企業文化的幔層,指的是企業員工在生產經營或者學習娛樂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活動文化,其內容主要包括教育宣傳、文體活動、生產經營、人際關系互動中產生的文化現象。企業行為文化既是企業核心價值觀的折射,又是企業精神面貌、經營作風和人際關系的動態體現。從人員結構來說,包括企業管理人員行為和企業員工行為等。由此,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要重視行為文化建設,積極培育優良的企業行為文化,進一步加大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企業的執行力度。不可否認,企業管理層的行為將直接關系著一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作為企業的生產指揮者和經營決策者,企業管理層的文化素養、道德品質、人格魅力、價值追求、戰略眼光和創新精神等方面,決定著企業文化的性質和風格,影響著廣大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和信任度,最終關系到整個企業的興衰成敗。所以只有抓好企業管理層的思想文化和行為文化,才能擴大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同時,廣大員工作為企業的主體,他們的群體行為也將直接決定著企業的整體精神風貌和文明程度,因此應該激勵全體員工以積極態度去從事工作,并以科學行為規范培育其敬業、文明、健康的行為,促使其樹立對企業及奮斗目標的信心和信念。另外,還應該看到企業各級管理人員行為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從而形成一種民主、和諧、協調、團結、創新、向上的風氣,促使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煥發出新的生機和 活力。
4)以物質文化為載體夯實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基礎。物質文化作為企業文化的表層,指的是企業員工創造的器物文化,由創造的產品和各種物質設施所構成,其主要內容包括生產產品及提供的服務、企業環境、企業廣告、企業容貌和生產設施等。企業物質文化既是精神文化在企業實踐過程中的具體反映,也是一個企業在社會上外在形象的集中表現。新時代條件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必須重視物質文化建設,在“物質文化”層面尋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和突破口,進而樹立企業良好品牌形象,推動企業和諧健康發展。
企業物質文化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注重企業產品形象和提供服務的質量。可以說,品牌和質量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的法寶。眾所周知,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正是調動企業管理層和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為促進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服務。由此,思想政治工作應該遵守市場經濟規律和遵循“顧客愉悅”的原則,找準切入位置,把握最佳時機,在企業產品設計思路和宣傳廣告、消費心理、生產環境、服務環境和品牌認同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創新方式方法,保證企業快速、高效、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是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之間的聯系密不可分,兩者相互關聯、互相促進。新時代條件下,加強企業文化建設,重視企業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建設,發揮其導向、凝聚、激勵和協調作用,對于改革創新和全面推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