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婷
(合肥市翠庭園小學,安徽 合肥 230000)
在深化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改革中,新課程標準提出:“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所有目標中最為重要的、最為核心的......判斷什么樣的知識最有價值,其中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學生能不能通過這方面知識的學習形成正確的數學觀,形成良好的、積極的情感因素。”作為直接和學生接觸的教師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目標貫穿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培養中去,充分認識到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下面我就談幾點有關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學生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教育家贊可夫說:“學生積極的情感、歡快的情緒能使學生精神振奮,思維活躍,容易形成新的聯系。而消極的情緒,則會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教師要保持一個好心情,面帶微笑、精神飽滿的進課堂,讓每一位學生以更好的狀態進入到你的課堂。教師要經常在每節課的課前問孩子們:你們準備好了嗎?可以開始了嗎?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利用兒歌、故事、謎語、幽默的語言等多種學生感興趣的形式,讓學生積極地參與數學活動,快樂的參與數學活動。在課將結束的時候問學生: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學習輕松快樂嗎?充滿學生們的笑聲、充滿孩子們的睿智,這樣的課堂,孩子們才喜歡去學,愿意去學,也才能讓自己全面發展、提高。
其實我也算是一個大小孩,我喜歡走進他們的課外活動,接近學生,和他們真心交朋友,拉近我與他們的距離。在學校田徑運動會上,我會為參加的每一位學生加油,在那一刻我忘記我是老師了,和學生們坐在一起,記得有一個小孩子還拉下我的辮子,我不生氣,我還對她笑了笑,因為只有孩子喜歡你,她才敢這樣做。試問在一個和藹可親的老師面前,在寬松、自在的氣氛中學習,學生怎么會不對他任教的學科感興趣呢!
現在的教材更多的是貼近兒童生活,以生活場景的方式出現,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在備課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備課的過程不僅僅是研究教材的知識點重難點,如何讓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應備出如何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既能夠讓學生學會知識,又能使學生學的輕松愉快,能從一些題目或者知識中體驗出某種情感,受到某種啟發。
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認識第幾”,情景是有5人在排隊買票,這時又來了一位老爺爺,我就問:“老爺爺站第幾位?”有部分小孩說要讓老爺爺排第一位先買票,“為什么要讓老爺爺站第一位呢。”我問,許多小孩都舉起手想說,我就請了一位學生,說:“老爺爺拄著拐杖不方便,我們要尊敬老人。”“你們也是這樣想的嗎?”他們都點了點頭,我表揚他們:“你們真了不起,這么小就懂得尊敬老人。”但突然有一位小孩說:“老師,我們都應該按秩序排隊買票,老爺爺剛來就站第一位,這樣就插隊了。”我順勢就問:“你認為老爺爺應該站第幾?”“第6。”當時,我及時鼓勵這位學生了不起的發言,從他的發言中,說明了學生具有良好的個人素質,能夠不拘泥于他人的意見,“你真是一個遵守秩序的好公民,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傳統美德,我們在遵守秩序的同時也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流傳下去,好嗎?”孩子滿足的坐下去了。這節課他們不僅認識第幾,也體驗到遵守秩序、尊老愛幼的情感。
在數學教學中,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為素材,使學生感覺到生活中離不開數學問題,并逐步產生求知和探索的興趣。如,認識了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后,我要求孩子們觀察教室、家里,他們會很感興趣的想要找到更多認識的圖形。在認識了人民幣后,讓孩子們直接參與買東西的實踐活動,在這個實踐活動中,學生們學會怎么付錢,該找回多少錢,目標達到了,學生們還樂在其中。通過對生活中數學知識的觀察、發現、運用,孩子們真實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將生活中的情景引入數學教學,學生們會覺得親切、自然,易于接受與理解,會更有學習的愿望。
在課堂上,我會盡量的多創造一些讓學生展示自我個性,展現自己思維過程的機會,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意見。面向全體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地提出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發言和交流的機會。我們要合適的評價每一位學生的發言,評價得好,學生勁頭十足,思維擴散,對要學知識充滿信心。
在一次課堂上,我提出了一個問題,有個平時都不太愿意講話的學生舉起了小手,我當然不愿放過這么好的機會,就請他回答,結果回答的非常好,我向他豎起了大拇指,說:“你的發言很有邏輯性。”有時也會有沒想好的學生也想回答問題,當找他回答時,就說不出來了,這時我會引導他,慢慢說出自己的想法,就這樣慢慢培養,學生喜歡發言,體驗成功的樂趣。
《新課標》提出:“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現在的小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自尊心、自我意識強,不善于與人合作。在教學中我注意創設情景,讓學生在與同學的合作學習中體會到快樂。
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張一元可以換成幾張五角時,我讓同桌二人互相換一換,在這個換的過程中,他們很快就知道一張一元可以換2張五角。在教學從一些錢里拿出一元錢時,我讓學生以4人一組的形式學習,每個人把自己的人民幣樣幣都拿出來,集中在一起,擺放在桌子上,最后小組成員在一起邊討論邊動手拿,拿完后,我又請每一組派一個代表給大家匯報:你們組是怎樣拿的?想了幾種拿法?經過討論交流,學生們想出了很多種不同的方法。學生拿出的方法之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在與同學的不斷交流與合作中,感受同學間的友誼,從而愿意與他人進行交往與合作,體會合作的重要性,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實踐證明,小學數學教學離不開情感教學,要充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展他們的智力、思維,必須加強情感教學。所以我們要在數學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去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學生不僅學會數學知識,還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各種不同的積極的情感態度,為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作為教師,要站在學生的未來看待自己今天的教育,要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指導自己的實踐,重視和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樣才能始終走在時代的前面,指引著每一位學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