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政
(江西師范大學,江西 南昌 330022)
我國每年人均產生三百公斤的垃圾,而六十年產生的垃圾總量就可以在赤道帶上堆砌成一個高5到10米,寬一千米的巨大垃圾墻,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垃圾圍城”。我國垃圾以每年8%-10%的速度急劇增長,已經接近了警戒水平。垃圾分類是解決“垃圾圍城”的重要措施,而居民作為垃圾分類投放的主體,未能按照規定分類投放導致垃圾分類行動難以推進。因此本文以社會影響為理論依據,圍繞垃圾分類重復行為困境進行分析并為垃圾分類推廣提出建議,以期克服困境,加快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的步伐。
以往研究從不同角度對垃圾分類行為進行了深入解析,啟發頗大。但垃圾分類像一陣風,風潮來時分一分、風潮一過不再分,居民并沒有養成垃圾分類習慣。社會影響不僅可以使人們做出行動,還會促使人們做出重復行為。社會影響是指被影響者接觸到影響者的采用信息后而產生態度或者行為的改變,有規范性影響和信息性影響兩種方式。
信息性影響是指將他人當做一種信息來源,同伴提供的信息會在重復行為中發揮作用。規范性影響是指已采用者對未采用者的規范性壓力,未采用者會通過采用他人或者群體一致性行為來減弱規范性壓力。規范性影響又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對獎懲的遵從和不辜負他人對自己角色期望的認同。
中國是一個注重人際關系的集體主義國家,人們重視歸屬感,中國人對某事的判斷或選擇可能會受到家人、朋友、同事或同學的影響。大學生的垃圾分類行為與親朋好友的行為十分相似,尤其是與朋友、同學。在北京市600個試點社區的調研結果顯示60.1%的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知識停留在初步知曉階段,24.4%的居民不知道垃圾分類,其中9.5%的居民完全不清楚。同時,獎懲是推行政策的有效手段,是利用外部的某種刺激來激發個人自覺行動的過程。并且心理學家認為應該從規范的觀點理解大眾的法規遵從行為,強調個人道德和對權威合法性的感知驅動遵從行為。將個人規范分為合法性和道德性。
此外,從一次性行為到重復行為,規范性影響對人們的影響力會下降,即規范性影響可以有效的使人們做出重復行為,究其原因有兩點:1)人們希望遵守規則而顯得合法,人們會根據社會適宜性來評價行為。2)當人們從一次性行為到重復行為時,人們對社會規則會更加敏感,因為偏離社會規則的重復行為是很難被原諒的。
實行垃圾分類投放是垃圾分類的第一步;實行垃圾分類投放是垃圾“三化”的重要手段;實行垃圾分類是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垃圾分類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漫長的時間。本文就社會影響對垃圾分類投放的推廣進行了分析與探討,提出以下建議:
1)為市民提供垃圾分類的知識源。將垃圾分類的標準印成小冊子由街道、居委會或物業統一發放。在報紙、電視、網絡、廣播等媒體均日復一日地宣傳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進行垃圾分類。發揮html5技術跨平臺和交互性強的優勢建立html5互動頁面,以動畫效果呈現垃圾分類知識,增加居民們的學習興趣。社會工作人員、居委會、物業等應監督社區居民的垃圾分類情況,對每戶居民垃圾分類情況進行反饋。發揮樓棟長、鄰居之間的監督作用,做到人人是垃圾分類的行動者也是垃圾分類的監督者。
2)注意教育思想引導。教育部應重視對學生的環保教育,將垃圾分類編入教材。學校應將垃圾分類融入學校的整體教學活動中,不僅設置專門課程也要在不同的學科領域中穿插垃圾分類知識,培養學生垃圾分類意識,增加垃圾分類行為。垃圾分類教育應從幼兒園貫穿到老年大學,響應終身學習號召。學校也應組織學生各類相關活動,如邀請環保領域的專家來校進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以及保護環境的緊迫性的演講或者舉辦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演講比賽。
3)加強頂層設計。在人民代表大會領導下,根據各市縣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本地的、操作性強的法律法規,明確不同垃圾分類投放的標準,對生活中的新興種類垃圾迅速做出反應。對政府、企業和個人在垃圾分類中應負的責任和義務做出明確的規定,并制定有關違反垃圾分類行為的懲罰標準,落實到位,如垃圾分類與社會信用相掛鉤或罰款。
4)善用獎懲。可采用隨袋征收制度,一袋垃圾征收一定金額。如果不按標準進行垃圾分類,不僅會在社區受到處罰,也會被記入個人信用檔案,對就業以及社會事務產生負面影響。對準確分類、按時投放垃圾的用戶每月發放一定金額獎勵。可打造江西省人民自己的APP在線指導垃圾分類,并為人民定制個人二維碼,用于粘貼到垃圾袋上。需做到一戶一碼,一袋一碼,用戶將垃圾袋放入智能垃圾桶中,以此獲得積分。二維碼的設置可以對垃圾完美溯源并且去個體化,加強用戶垃圾分類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也可利用積分兌換商品,或效仿支付寶捐運動幣啟動積分捐贈工程,全民一起捐希望小學,不僅提高了人民的參與感也提高了榮耀感。也可以在改平臺上以小區、學校街道為單位的積分比拼,或舉行環保知識答題競賽贏積分等 活動。
綜上所述,應大力促成在政府、環保局等相關單位主導下,居委會、物業、環保組織與居民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模式。采取黨員帶頭,小手拉大手、老居民帶動新居民廣泛地鼓動全民垃圾分類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