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正定縣弘文中學,創辦于1996年,是河北省民辦教育明星學校。辦學二十多年來,學校秉承“先學做人,后做學問”的辦學理念,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2020年的石家莊市民辦學校隨機派位招生中,弘文中學因擁有良好的育人品牌、強勁的發展勢頭、較高的社會聲譽而受到各界高度評價。
冬日暖陽照耀,筆者又一次走進弘文,走近一位獻身教育50多個春秋的教育家——弘文中學創始人吳傳君。
“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論語》里子夏的這幾句話恰如其分地概括了筆者和吳傳君的這次相見。在寬敞明亮的三樓校長室,76歲的老校長坐在堆滿書籍的辦公桌后面,精神矍鑠,紅光滿面。得知來意,老校長與筆者侃侃而談,其爽朗的笑聲,敏捷的反應,睿智的思維,超強的記憶,令人驚嘆。
赤膽忠心為教育 鞠躬盡瘁五十載
吳傳君,1944年生于正定縣南化村,1967年畢業于正定師范學校,197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年分配到正定縣權城學區任教。先后任教過小學、初中、高中,擔任過小學校長、初中校長、高中校長。從事過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業余教育。在權城公社黨委、縣委宣傳部、縣教育局工作過。農村長大的吳傳君從任教的第一天開始,就把根深深地扎進農村教育,執著地堅守、追求……
15年耕耘,一中逆勢崛起。1986年,成立不久的正定一中,校長頻頻更換,師資力量薄弱,辦學條件落后,學校發展舉步維艱。吳傳君臨危受命,在眾人不解的議論紛紛中,迎難而上,到一中主持全面工作,先后擔任正定一中黨支部副書記、書記、副校長、代校長十五年。吳傳君上任后銳意改革,大膽創新。狠抓師資隊伍建設,四處攬優秀人才;端正校風,培優樹先,大公無私,任人唯賢;求得社會各界支持,幾次請縣委書記親臨開學典禮講話,給師生樹立信心,兩年就迅速扭轉一中局面。
為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吳傳君多措并舉,通過勤工儉學,校辦企業,建房出租等渠道,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提高教師待遇。乘著住房改革的春風,給教職工新建了住房,解決了教師住房問題,受到河北省重點中學校長聯誼會同仁的贊揚。為鼓勵教師進修學習,升本讀研學費全由學校報銷,離崗進修按出勤計獎。短短幾年,正定一中從全市17個縣中倒數第一升到了正數第四。先后被石家莊市評為“教學工作示范校”“德育工作示范校”。從1996年開始,連續四年獲得“石家莊市教學質量先進單位”。經過15年的努力,吳傳君帶領正定一中從低谷逆勢崛起,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
25年奮進,弘文新星冉冉。吳傳君退休前任正定一中、正定職教中心、弘文中學三校校長。為滿足人民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吳傳君從1996年開始籌建河北省第一家“校中校”——弘文中學,受到省教育廳的肯定。后因種種原因,弘文獨立。2001年吳傳君從一中離崗至今,一直擔任正定縣弘文中學總校長。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吳傳君兢兢業業,把全部的光和熱都獻給了他所鐘愛的教育事業。
弘文辦學第一年只有76個學生,6名教師,教室宿舍一共18間,困難無法想象。在吳傳君的正確領導下,如今的弘文中學是河北省民辦教育明星學校,占地200多畝,在校生5000多人,教職工400多人,是涵蓋小學、初中、高中、足球訓練中心、勞動教育基地、明德教育培訓的教育學團。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
在和吳傳君的交流中,筆者始終被吳傳君強烈的事業心感動著。“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吳傳君那寬闊的胸懷、無窮的智慧、勇敢的精神、樂觀的態度散發出獨特的人格魅力。
高瞻遠矚,運籌帷幄。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好校長思想的高度決定學校發展的高度。從吳傳君的言談話語中,可以感受到吳傳君對中國教育現狀的深刻理解,對國家方針政策的獨特解讀,對未來教育發展的遠見卓識,真正領略了吳傳君作為教育家的風采。一談到吳傳君,校園里每一位師生都充滿了敬佩。在弘文師生的心目中,吳傳君是弘文中學的舵手,更是弘文中學的靈魂。弘文學團人力資源部主任崔立娟說:“老師們最佩服吳校長的眼光,弘文中學之所以永遠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都源于吳校長的理念超前,定位準確,決策科學。”正是因為吳傳君目光遠大,所以從開展傳統美德教育到推進高效課堂,從重視體育美育到大力發展勞動教育再到引進智慧課堂,各項措施起步早,教師認識深刻,落實到位,弘文中學成為民辦教育的排頭兵。
博聞強識,筆耕不輟。“腹有詩書氣自華。”從吳傳君那副老花鏡和辦公室堆積的書籍,即找到了許多答案。吳傳君出身書香門第,耕讀傳家,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讀書學習。在吳傳君的日歷里,從來沒有節假日。不管刮風下雨,他每天都準時坐在那張大大的辦公桌后面,讀書看報寫文章,思考問題,謀劃工作。有的書報字跡太小,吳傳君戴著老花鏡拿著放大鏡也不放棄,常常因為讀書忘記了吃飯。古今中外的教育專著,文、史、哲、現代科學著作他都廣泛涉獵,《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參考消息》等各類報紙雜志都是他的必讀書目。
除了讀書看報,吳傳君幾十年筆耕不輟。各類學習心得、講話稿都是自己起草。幾千字的講稿,幾十頁的稿紙,字跡工整,一絲不茍,令老師們嘆服。有時為一篇講稿,常常凌晨三四點就起來伏案工作。吳傳君把自己30年來的學習心得體會、教育教學經驗、生活工作感悟等30余萬字的書稿,整理出版為《驛路心語》一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實現了他立德立功立言的夙愿。
不懼困難,積極樂觀。吳傳君心胸寬闊,性格豁達,不怕一切困難。老師們都說“在吳校長的字典里,從來就沒有困難二字;在弘文教師心目中,有吳校長,任何困難都不是事兒”。
建校之初資金困難,如期開學受阻,吳傳君一邊鼓勵大家不要灰心,一邊不分晝夜四處奔波;激烈競爭中優秀教師流失嚴重,吳傳君安慰大家,“優秀教師是社會財富,到哪兒都是為社會作貢獻”。他親自帶教師外出業務培訓,凝心聚力抓師德建設;教學樓宿舍樓施工被迫停止,大家無計可施,吳傳君安慰大家“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沒有校舍,小學高中發展受阻,吳傳君另辟蹊徑。小學部啟蒙館和弘文中學東校區從此誕生;辦學規模擴大,運動場地不夠,吳傳君別具匠心,把操場建成兩層,一層為風雨操場,二層為陽光操場;籌建勞動基地征地遭遇瓶頸時,吳傳君潛心謀劃、借力發展,弘文中學北校區勞動教育基地由此而生。
熱愛生活,多才多藝。一走進吳傳君的辦公室,窗臺上兩盆盛開的君子蘭,辦公桌角落里碧綠的多肉植物,以及各種盆景和各色工藝品,可以看出吳傳君是個富有愛心,興趣廣泛的仁者。他飲食起居鍛煉身體非常規律,除了操勞學校大事,就連學生的學習,教師的生活他都放在心上。致遠閣上的鴿子,翠微湖里的金魚,都是吳傳君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產物”。此外,養花種菜、書法繪畫他無一不愛。每年的教師春晚,吳傳君都要登臺為老師們高歌一曲,成為弘文春晚的壓軸節目。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吳傳君就是真正集“智者、勇者、仁者”為一身的君子。弘文的發展從來沒有一帆風順過,但是有吳傳君這樣的舵手,任何艱難險阻都不能阻擋弘文人前進的步伐。
把使命扛在肩上 把初心融進靈魂
吳傳君深知教育事業關乎國家興衰,關乎學生的前途命運,關乎千家萬戶的幸福。從入黨的那一天起,吳傳君就把為黨育才為國育人作為使命,幾十年努力跋涉在漫漫的教育之路。
心憂教育,敢為人先。90年代辦學之初,社會上物欲橫流,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象十分嚴重。面對重智育輕德育的現實,吳傳君心憂天下,旗幟鮮明地提出“先學做人,后做學問”的辦學理念。面對學校德育工作中的簡單說教,受傳統文化熏陶的吳傳君敢為人先,大膽創新,把傳統美德教育融入學校德育教育中,用先哲的思想教化學生,用圣賢的言論規范學生。當時來學校參觀的許多校長看到弘文校園里“忠孝仁義”幾個大字后驚訝不已。2002年,吳傳君親自起草了《正定縣弘文中學關于開展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的實施意見》,傳統美德教育這一辦學特色落地生根。
二十多年過去了,弘文的傳統美德教育碩果累累,精細化管理亮點紛呈。誠信文化、安靜文化、節儉文化、激情文化、書香文化等相互融合,形成了弘文獨特的校園文化。
情系家國,勇于擔當。看到正定常山戰鼓后繼無人,有著深厚家國情懷的吳傳君急在心里。“文化是民族的根,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后繼有人,學校責無旁貸。”吳傳君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2005年開始,在學校資金困難的情況下,吳傳君毅然組建學校戰鼓隊,把戰鼓納入學校課程,并編寫了校本教材《常山戰鼓》,使學生教師人人會敲,為正定常山戰鼓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出重要貢獻。弘文中學十幾年來年年參與正定文廟祭祀孔子釋奠禮,傳承民族禮儀文化;在學校翠微湖建范公亭,迎請范文正公魂歸故里;北方舞獅、傳統戲曲、雜技等國粹先后進入弘文校園。當時許多校長對弘文中學的做法不理解。幾年后,弘文中學常山戰鼓隊在中國北方鼓樂大會奪得“金鼓王”,從而成為“天下第一鼓”;全國首屆農民藝術節開幕式展演,天安門廣場為奧運助威,上海世博會巡演……弘文常山戰鼓成為燕趙文化名片。2015年全國人大有關領導來弘文視察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觀看學生戰鼓表演之后,對弘文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
愛灑桃李,篤行不輟。本世紀初,重智育輕體美,導致青少年厭學,體質下降。“弘文的教育決不能缺斤短兩。”吳傳君說到做到。除了擴建風雨陽光操場,大量購置體育器材,多方聘請優秀音體美教師,他還親自抓學校的文體活動。在其他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時候,弘文的校園陽光體育運動和課外興趣特長班活動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十幾年過去了,弘文學子人人愛鍛煉,個個有特長。
吳傳君深知勞動教育對個人成長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在勞動教育大會上諄諄告誡:“弘文可不能培養一批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寄生蟲。”為落實好勞動教育,他多方奔走,選地址談合作,謀劃勞動教育基地。他親自組織編寫校本教材《農業技術》,還選派專任領導主抓勞動教育。2020年秋季開學,在專職勞動教師帶領下學生到勞動基地參加勞動。讓學生在出力流汗、吃苦耐勞中接受勞動教育成為弘文教育的新常態。
畢生心血為教育 一生秉燭鑄民魂
“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吳傳君幾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工作在學校第一線。
居之無倦,行之以忠。為培養一支德才兼備的領導團隊,吳傳君二十多年堅持親自主持每周一次的校長主任辦公會。認真聽取工作匯報,手把手傳授工作經驗,告誡大家牢記失敗教訓。帶著花鏡給大家讀書讀報讀學習文件,現身說法給大家傳經送寶。
為打造一支師德高尚的教師隊伍,吳傳君更是殫精竭慮:開學教師培訓會、《學論語講修養》專題講座、全校讀書大會、各部師德學習專題會……吳傳君苦口婆心,情詞懇切,有時一講就是兩三個小時。抑揚頓挫的話語中飽含對教育無限的熱愛,對教師殷殷的期望,令每一位教師感動。每年一次的弘文家長會,吳傳君的講話是永遠的風景。許多家長都是全家出動來開家長會,他們說:“開過那么多家長會,只有老吳的講話最受益,聽了忘不了。”
上下求索,躬親力行。為推進高效課堂建設,古稀之年的吳傳君帶領校長主任北上天津、唐山,南下洋思,東進杜郎口,多次到衡中、精英等名校學習取經。吳傳君和老師們吃住在一起,坐到教室里聽課,親自關注課改進程。經過博采眾長又不斷創新,弘文特色的教學和管理模式形成,弘文的教育教學質量實現了質的飛躍。
科技在發展,“互聯網+教育”勢不可擋。2020年疫情突發,線上教學和空中課堂已使教與學的方式發生了極大轉變,吳傳君看準這一發展趨勢,進一步解放思想,“重塑教育操作系統,重構學校教育生態”的教學改革已經起步。
君子懷德,求仁得仁。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吳傳君的影響帶動下,今天的弘文中學領導教師上下同欲,勤奮學習愛崗敬業蔚然成風。人民滿意,社會認可,各種榮譽也紛至沓來,吳傳君曾榮獲“首屆全國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十佳創新校長”“民辦教育特別貢獻獎”,《中國教育報》《河北日報》《石家莊日報》及中央電視臺、河北電視臺等多家媒體都采訪和報道過吳傳君的辦學事跡。此外,他還當選“中國教育協會農村教育分會副會長”“中國西部教育顧問”“河北省民辦教育協會常務理事”“正定文化促進會秘書長”等多種社會職務。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年近八旬的吳傳君正精神抖擻地帶領全體弘文人努力奔跑在“建和諧校園、創百年名校”的康莊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