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世光
(大洼區現代農業發展中心,遼寧 盤錦 124200)
現將一年來的試驗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1.1 試驗地點
唐家鎮白家村農戶張西蓮承包田,土質肥沃,產量水平較高。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設計
設置5個處理,3次重復。5個處理分別是立豐靈藥劑分3種劑量,依次是每畝20克制劑(相當于1克原藥)、40克(相當于2克原藥),60克(相當于原藥3克),對照用藥為15%多效唑畝用量10克制劑,清水處理作為空白對照。重復內小區隨機排列。
1.2.2 小區設置
為了方便控制噴藥劑量和噴施均勻,每個小區面積36平方米,長18米,寬2.0米,試驗地邊緣設1.5米保護區,保護區栽插水稻。小區之間增加20厘米行距間隔,以便于用藥和觀察。用藥時間為水稻拔節前7—10天。

試驗小區分布圖
1.2.3 施肥水平:選擇高產施肥水平。
2.1 栽培技術調查
2.1.1 移栽時間:5月25日。
2.1.2 用肥:苗 期:用黑龍江護苗壯秧劑10公斤/ 袋,每袋育秧350—400盤。
底 肥:含量55%(27-15-13)摻混肥50公斤/畝。
返青肥:含量21%硫酸銨12.5公斤/畝。
追 肥:含量46%尿素7.5公斤/畝。
2.1.3 用藥:苗 期:用苗青青組合防治青立枯病,移栽前用稼酷(氯蟲苯甲酰胺),每瓶150盤。
封地藥:37%莎·氧噁100ml+吡嘧磺隆20克 /畝。
二化螟:在7月20日,每畝用稼酷50ml(與紋枯病防治同時用藥)。
稻瘟病:在7月25日和8月10日,用30%吡唑醚菌酯25克+75%三環唑20克/畝,防治2次。
稻飛虱:在7月25日和8月10日,用50%吡蚜酮10克/畝,防治2次(與防治稻瘟病同時用藥)。
2.1.4 移栽后本田水的管理:試驗田塊按照我區高產栽培技術要求淺濕干交替間歇灌溉標準,進行本田期水層管理。
2.2 小區試驗生育進程比較
在同一天播種、同一天插秧的前提下,五個處理的有效分蘗期在6月26—27日之間,無太大差異;拔節期在7月9—12日之間,20g處理略微提前;抽穗期在8月7—9日之間;灌漿期在8月10—12日之間,收獲期為10月2日左右,差異不大。(詳見表1)
2.3 小區試驗株高及節間長度比較
從小區試驗株高及節間調查的三次重復平均值來看,噴施立豐靈40/畝,第一次調查株高96.1cm, 低于對照清水處理9.6cm;第一節間3.02cm,低于對照1.08cm;第二節間7.52cm,低于對照2.7cm;第二次調查株高101.4cm,低于對照7.2cm;第一節間3.8cm,低于對照1.2cm;第二節間7.7cm,低于對照1.6cm,其他處理的兩次調查數值也低于對照清水的調查數值,由此可見立豐靈處理和多效唑處理都能明顯起到矮化植株、縮短節間的作用。(詳見表2)
2.4 小區試驗抗倒伏情況比較
小區試驗中,清水和多效唑處理的三次重復均有不同程度倒伏現象發生,而施用立豐靈的,僅20g處理在第三次重復中有輕微倒伏現象發生,其他立豐靈處理均未發生倒伏現象。由此可見,施用立豐靈抗倒伏效果明顯。(詳見表3)
2.5 小區試驗產量情況比較
從小區試驗產量調查的三次重復平均值來看,立豐靈處理40g/畝的小區產量最高為28.1公斤,比對照清水處理的產量多1.7公斤,增產6.4%;20g/畝的產量為27.7公斤,比對照多1.3公斤,增產4.9%;60g/畝的產量為27.4公斤,比對照多1.0公斤,增產3.8%;多效唑處理產量為26.6公斤,比對照多0.2公斤,增產0.8%。(詳見表4)
3.1 從試驗結果來看,豐錦噴施立豐靈對抽穗影響不明顯。
3.2 豐錦噴施立豐靈對節間有明顯縮短作用,對株高有一定的矮化作用,有明顯的壯稈作用,從而顯著提高了植株抗倒伏能力。
3.3 噴施立豐靈對水稻具有較好的增產作用。
3.4 綜合各方面性狀,水稻施用立豐靈40/畝效果表現最好。
3.5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要嚴格把握好用藥時間和劑量,應用物化效果好的噴霧器,在水稻拔節前7—10天,每畝(666.7m2)用立豐靈40g兌水30公斤均勻噴霧,防止產生藥害,使水稻生長受到抑制。
通過應用水稻防倒伏栽培技術,可使倒伏面積大幅度減少,畝單產提高,同時改善了水稻株型,提高了水稻品質,應用該項目技術能為我區水稻生產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

表1 小區處理水稻各生育期調查表

A4 4·11 5·25 6·27 7·11 8·8 8·11 10·2 B2 4·11 5·25 6·27 7·10 8·8 8·11 10·2 C4 4·11 5·25 6·27 7·11 8·8 8·11 10·2多效唑A5 4·11 5·25 6·27 7·12 8·9 8·12 10·2 B1 4·11 5·25 6·27 7·12 8·9 8·12 10·2 C5 4·11 5·25 6·27 7·12 8·9 8·12 10·2清水處理

表2 小區處理株高及節間長度調查表

調查 重復 收獲前1天株高 節間長度(cm) 由下部開始依次往上A5 107.7 5.3 9.0 15.9 19.1 31.4 B1 106.0 4.6 9.3 17.0 20.0 30.1 C5 112.0 5.2 9.6 18.2 20.4 31.7平均 108.6 5.0 9.3 17.0 19.8 31.1清水處理

表3 小區處理水稻抗倒伏性調查表

表4 小區處理水稻產量性狀調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