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厚洪
(廣東省地質局第六地質大隊,廣東江門529040)
“綠色礦山”是指礦產資源開發全過程,既要嚴格實施科學有序的開采,又要對礦區及周邊環境的擾動控制在環境可控制的范圍內。綠色礦山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代表了一個地區礦業開發利用總體水平和可持續發展潛力,以及維護生態環境平衡的能力。它著力于科學、有序、合理的開發利用礦山資源的過程中,對其必然產生的污染、礦山地質災害、生態破壞失衡,最大限度地予以恢復治理或轉化創新。基于此,本文結合江門市綠色礦山建設的方案和成果,探討江門市綠色礦山建設的一些經驗做法,供參考借鑒。
江門市是粵港澳大灣區區域中心城市之一,毗鄰佛山、中山、珠海。是五邑僑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被稱之為“中國僑都”。江門市非煤礦山開采的礦種全部為非金屬礦,至2018年底,全市現有礦山企業60個,其中采石場29個、地熱水8個、礦泉水6個,其他礦(包括頁巖礦)17個。見表1。

表1 江門市礦山統計
根據《廣東省國土資源廳關于提供綠色礦山有關情況的通知》(粵國土資礦管函〔2017〕2380號),省下達江門市的綠色礦山建設總目標為15 個,2017 年完成9個,2018 完成 7 個,2019 年完成 5 個。共完成綠色礦山21個,超額完成省下達的任務,得到省廳高度認可。目前江門市持證的29個采石場中,已有10個采石場已通過江門市的綠色礦山建設驗收。見表2。

表2 江門市綠色礦山建設情況
江門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并重”的方針,以科技進步為支撐,以礦山企業為主體,以實現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最大化,環境影響最小化為目標,以改善礦山生態環境為重點,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大力推廣全市綠色礦山建設,努力實現礦產資源開采方式規范化,生產工藝環保化,企業管理標準化,礦山建設生態化,礦區村組和諧化,大力促進礦業經濟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
通過綠色礦山建設,從5個方面改變江門市礦山的發展模式:①礦山環境得到根本改變,從原來表土露裸、粉塵滿天,一旦下雨,泥水橫流的面貌到公園式礦山的改變;②礦山進一步規范開采行為,不但規范臺階式開采,還落實了邊開采邊復綠的要求;③礦山積極開展開采技術革新,采用更先進的開采設備,以減少開采和生產過程中粉塵的產生,礦山開采和生產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④礦山加強制度建設和安全生產教育,員工安全生產意識得到較大提高,大大減少了安全事故發生的機率;⑤礦山環境改變后,周邊村民的環境也得到改善,而且礦山企業按綠色礦山創建要求,更加關心當地村民的經濟利益,與村民關系更加和諧,從根本上減少了涉礦方面的糾紛。
為落實江門市“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綠色生態僑鄉”的發展規劃,江門市自然資源局向江門市政府提出建設江門市綠色礦山的設想,得到市政府的同意,并將江門市新會區泰盛石場作為綠色礦山建設試點單位。后來在新會區崖門鎮還召開全市綠色礦山建設動員大會,市領導在會上作了工作部署,強調江門市礦山企業必須走綠色發展道路,提出了綠色礦山建設就是要依法辦礦、綠色開采、和諧建礦、持續發展的理念。
根據此次會議的精神,市自然資源局及時制定了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和驗收標準,并經市政府同意印發執行。市有關部門對照本部門管理職能,配合督促礦山企業開展綠色礦山建設工作,同時形成以市自然資源局、應急管理局、環保生態局、水利局、林業和園林局等5個部門組成的綠色礦山建設工作小組,對綠色礦山建設進展情況開展聯合督導檢查,各市、區政府也大力配合抓好落實,總體上給礦山企業形成壓力,有力地推動了全市綠色礦山建設。
根據江門市政府的《關于印發〈江門市綠色礦山創建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文件中規定的目標就是全市的礦山企業必須按綠色礦山建設的標準開展綠色礦山建設。不按要求開展綠色礦山建設的,也對其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如不允許辦理變更登記手續,同時列入重點檢查對象,采礦許可證到期后不予辦理延續登記等。
為開展好江門市的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江門市采用試點先行,逐步推進的原則。試點建設單位定為江門市新會區泰盛石場。泰盛石場從2014年5月開展建設,同年12月基本完成試點建設任務,經驗收達到了試點建設要求,當年就投入2200 多萬元開展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泰盛石場經過多年來不斷完善綠色礦山建設工作,已成為江門市及至全省的綠色礦山建設標兵,總投入已超過7800萬元,開展的建設項目主要有5項:①道路硬底化及其綠化;②改進提升生產設備;③安裝防塵設備,全部采用封閉式傳送帶輸送;④做好水土流失防護系統建設;⑤職工文體設施建設良好。
綠色礦山建設需要投入的資金較大,如果礦山企業不予配合,不肯投入,將很難有所作為。因此,如何確保礦山企業肯投入,除了在政府的文件中規定要求外,還要做大量的宣傳、思想工作。
(1)在全市綠色礦山動員會上,由2 家礦山企業在大會上向全市的礦山企業表態,一定要在2017 年完成市政府要求的綠色礦山建設任務,起了帶頭作用。
(2)在江門日報、電視臺等媒體多次宣傳江門市綠色礦山建設工作,為綠色礦山建設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3)組織學習先進、鼓勵礦山企業互動參觀。各市、區自然資源行政管理部門組織轄區內的礦山企業到試點單位參觀學習,同時鼓勵后進的礦山企業到條件相等而又建設得較好的礦山企業學習綠色礦山建設經驗,開拓視野。
通過多措并舉,強化了礦山企業對綠色礦山建設的認識,也提高他們完成綠色礦山建設的信心。通過檢查和做思想工作,提高礦山企業對綠色礦山建設是國家、社會發展趨勢要求的認識,提高礦山企業開展綠色礦山建設的自覺性,礦山企業要利益,也要有擔當。
江門市綠色礦山建設工作主要由5 個部門來聯合驗收,分別為市自然資源局、應急管理局、生態環境局、林業局、水利(務)局等5部門,同時還委托當地地勘單位作為第三方評審機構,組織全市綠色礦山建設的評審驗收工作。根據江門市綠色礦山建設標準,江門市形成了細化的驗收標準,分為六大項21小項,驗收標準涉及依法辦礦、采礦和安全生產、環境保護、水土保護、復墾復綠和社會民生等多個方面,驗收時參與部門也派出了主管科領導或業務骨干參與,認真對照驗收標準逐項檢查,嚴格打分。驗收合格的出具驗收結果,并要求其要保持綠色礦山建設水平,綠色礦山建設是動態的,不是一次通過就一勞永逸,而是要持之以恒。對驗收沒通過的,指出建設中的薄弱環節,指導其加大建設力度,盡快完成綠色礦山建設任務。
創建綠色礦山,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工作,是全面提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實現礦業經濟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創新之舉,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按照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切實抓好綠色礦山創建工作。建設綠色礦山是建設美麗僑鄉、和諧江門的必然要求,也是樹立良好企業形象、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