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睿佳

2021 年是“十四五”第一年,也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局之年。進入“十四五”,統籌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關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國家成為今后發展的焦點。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為我國能源低碳轉型發展帶來了思路和建議。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習近平總書記‘3060’碳目標的重要宣示,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也對我國立法護航綠色低碳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曹仁賢如是說。
據統計,我國能源領域碳排放占總排放的55%以上,大部分來自于化石能源燃燒。要實現碳中和,化石能源消耗必須盡快減少,能源結構亟需轉型。加快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轉型,加速能源系統深度脫碳進程,是實現國家生態目標的必然路徑。
作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盡管我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等單行法,但作為為能源高質量發展建坐標、指方向的綱領性上位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簡稱《能源法》)長期缺位,使能源單行法之間缺乏統一協調,也無法處理能源四個革命、能源結構優化發展進程中的各種問題。特別是我國提出碳中和目標以后,以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為宗旨的能源戰略,必須要有更高層面的能源法來統領。
因此,曹仁賢建議:“首先,將《能源法》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2021年立法計劃。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暫未將《能源法》列入2021 年立法計劃,建議相關部門將《能源法》列入2021年立法計劃,并優先安排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其次,建議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法律主管部門加快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草案)》起草工作,并盡快頒布實施。”
當前,我國能源發展改革的方向目標、頂層設計亟需在法律中明確,以保障能源發展方向和基本制度的穩定性。同時,明確市場主體法律地位,建立統一的市場規則、規范公平的競爭秩序、明晰的法律關系,實現以安全高效、綠色智能、開放共享為特征的能源高質量發展已是大勢所趨。推進《能源法》落地必將推進能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能源現代化治理提供法治保障。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扎實推進碳市場基礎制度和支撐系統建設,相繼出臺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納入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管理的重點排放單位名單》、碳排放權注冊登記和交易系統建設運行方案等管理辦法及相關配套細則,有力保障了全國碳市場交易的順利開啟。
“碳排放權交易作為一種基于市場的生態機制,對有效減少全社會減排成本,實現國家生態目標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已在全球范圍內成為推動氣候治理的有效手段。”面對當前形勢,曹仁賢建議,“首先,從嚴核算碳排放基準值,盡快、逐步降低碳排放配額免費比例;其次,擴大全國碳市場覆蓋行業和取消納入企業門檻,建議盡快將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民航等重點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交易體系;第三,取消配額履約缺口上限值為企業碳排放量的20%的規定;最后,要建立健全對地方分配配額的監督機制,保證配額分配公開公平公正。”
實現碳中和目標,不僅是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國策,也是基于科學論證的國家戰略,既是從現實出發的行動目標,也是高瞻遠矚的長期發展戰略。同時,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將帶來更多能源消費,大力發展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既滿足了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又兼顧了國家綠色發展能源轉型的大局。因此,大力發展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不僅是實現我國碳中和目標的關鍵路徑,也是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民生福祉。
曹仁賢建議:“應出臺專項政策,統籌推進可再生能源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圍繞減排目標,推廣建設生態優先、綜合利用、持續發展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通過生態與產業結合的模式,實現可再生能源產業與農林牧漁、旅游休閑等深度融合,統籌推進我國可再生能源推廣應用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同時,曹仁賢說:“針對光伏發電項目,應簡化審批流程,加快審批效率。由于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周期短(一般不超過6個月),且能源主管部門對項目投運時間又有嚴格要求,我建議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光伏發電項目的環境評價批復和環保驗收批復,特事特辦,簡化審批流程,加快審批速度,為加快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保駕護航。”
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一直是我國的發展方針,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大力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自然資源領域改革發展取得重要進展,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隨著我國碳中和生態目標行動方案的落地,可再生能源發展不充分的瓶頸逐步顯現。
光伏、風電作為可再生能源,是綠色環保產業,項目建設和運營期間不僅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傷害,各類“新能源+”的創新應用模式反而可以防風固沙、涵養水源、改善當地脆弱生態系統。曹仁賢表示:“應合理論證國土空間規劃,給光伏、風電預留足夠的發展空間;加大推廣農光互補,出臺專項政策,加大土地供給,支持光伏發展。”同時,曹仁賢還建議:“建立光伏、風電用地‘負面清單’,明確土地利用核心限制性條件,進一步放開光伏、風電用地限制;針對光伏、風電項目建設用地部分,安排專項指標,不納入地方建設用地總規模管理,為光伏、風電大規模開發提供用地保障的綠色通道。”
2020 年,陽光電源市值突破千億,榮膺“中國工業大獎”。曹仁賢表示,是時代成就了陽光電源。作為光伏行業乃至新能源領域的“排頭兵”,為助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陽光電源仍將深度聚焦清潔電力領域,縱深布局“光、風、儲、電、氫”這一新能源行業主賽道,深化全球戰略部署,為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