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陳舉 通訊員 李泵 馮霞 王飛

春雷萬物生,農耕正當時。近些天,貴州省六盤水市氣溫回暖、生機盎然,正是農忙的好時節。位于盤州市民主鎮沙場村的橫水壩烤煙育苗基地,標準化的育苗大棚里到處是忙碌的身影,運送苗盤、加入營養基質、下種、放入營養池……一套完整的流水線作業井然有序。
而在六枝特區郎岱鎮壩子村的農業產業園內,工人們正用“南網井”的水澆灌剛栽種的西瓜苗,看著幾十個西瓜大棚,種植負責人章仁華坦言:“種了十多年的西瓜,‘南網井’給了我最大的保障和長期種植的信心。”
為了滿足廣大群眾春耕春種用電需要,連日來,南方電網貴州六盤水供電局員工紛紛奔走在田間地頭、產業大棚……通過“一對一”的客戶經理上門服務,提前做好春耕灌溉用電設備巡視檢查,保障當地群眾和種植戶春耕用電“不耽擱”。
“持續發展烤煙產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發展烤煙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在盤州市民主鎮橫水壩烤煙育苗基地,28個大字格外的顯眼。民主鎮煙葉站站長、基地負責人董富貴介紹說:“烤煙產業是我們鎮經濟支柱產業,不僅幫助貧困戶脫了貧,還為廣大的群眾致富增加了收入。”
育苗基地位于橫水壩子上,地勢平坦,標準化的大棚,在陽光和用電方面都很有優勢。“整個基地用電是專用變壓器,育出的煙苗可供民主和竹海兩個鄉鎮6100 畝地的栽種,煙苗供給占五分之三以上。”董富貴說,基地14 個標準化大棚,可育近70萬株煙苗。
3月4日,在育苗基地,20個工人正在加緊育苗,一盤盤苗種整齊地放入營養池,電工師傅劉華邦正在對每一個大棚的吹風機進行檢查,并通過風機調節棚內溫度,保障煙苗的發芽生長。“雖然用電不大,但也不能沒有電。”劉華邦說,電不僅在育苗期間保持棚內溫度,還為后期的烘烤發揮更大作用。
49 歲的劉華邦是民主鎮砂場村村民,2016 年,劉華邦依靠在民主鎮砂場村專業合作社上班,賺取生活費。2017年,劉華邦四處籌措了一萬余元,承包了12畝土地,開始了烤煙種植,當年收入六萬余元,增加了三倍多。
“之前因收入來源有限,加上兩個娃娃讀書,成了貧困戶,種植烤煙后,家里收入大幅增加,成功脫貧,摘掉了貧困戶的標簽。”劉華邦說,烤煙育苗季,就到基地上班,等開始移栽后,又精心管理自己的烤煙。2018 年劉華邦脫貧后,把烤煙種植規模擴大到了30多畝,去年還購買了摩托車和汽車,翻修了住房,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前來開展用電服務的六盤水盤州供電局大山供電所“黨員服務隊”也沒有閑著,拿起工器具就對基地專用變壓器和線路進行檢測,對棚內用電設備開展義務診斷,確保了基地用電不受影響,保障煙苗移栽。
此外,“黨員服務隊”還主動與當地政府、村委、農戶溝通,了解春耕生產用電需要,合理開展用電服務,優先確保春耕生產用電,做到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兩不誤、雙促進。



“‘南網井’是我們種植草莓的底氣,供水有了保障,草莓長勢喜人。”這是3 月5 日在郎岱農業產業園采訪時,聽到種植戶提到最多的話。
位于六盤水市六枝特區郎岱鎮壩子村的“南網井”,已服役11年,服務對象中又新增“草莓種植”成員。據種植戶章近早介紹,之所以在這里投資草莓種植,是因為看中這里的好水源“南網井”,提供的最大“定心丸”。
章近早介紹:“今年是種植第一年,草莓成熟以來,每天都有大批人來采摘草莓。”目前,章近早的草莓種植占地面積10畝,有10個標準大棚。
有了近在咫尺的“南網井”保障澆灌用水,章近早明年將繼續種植,還會擴大種植面積,草莓品種也會多樣化!
清清“南網井”,“泉泉”電力情。2010 年初,面對百年一遇的嚴重旱災,南方電網公司在積極組織捐款、送水的同時,果斷決定在廣西、云南、貴州建設“南網井”“南網蓄水柜”和“南網引水渠”,解決當地群眾的長期飲用水難題。郎岱鎮壩子村的這口“南網井”正是當年在貴州建設的11口之一。
在郎岱鎮壩子村,受益“南網井”的除了新加入的草莓種植外,西瓜種植是最大的受益者。“感謝‘南網井’,正是有了它的保障,我的瓜苗才長得這樣好。”看著剛移栽的西瓜苗,種植戶章仁華說,連續這幾年都是好收成,離不開“南網井”的澆灌和供電員工的用心服務。
為做好“南網井”的日常維護,六枝供電局專門成立了“南網井”服務隊,定期到“南網井”開展巡視檢查,特別是春耕育苗、播種、干旱等季節,有力地保障了壩區的正常用水用電。
“十多年來,一直服務‘南網井’附近產業用電,與‘南網井’有了很深的感情,特別在用水旺季,我們都會經常來這里。”“南網井”服務隊隊長陳剛如是說。
十多年如一日,“南網井”為附近的西瓜種植、草莓種植、苗木培育、蔬菜種植等農業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灌溉保障,持續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