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集團大渡河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 張琦
2020年,國家能源集團大渡河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簡稱大渡河公司)發起了“大渡河小水滴”志愿服務行動。“小水滴”團隊的前身是原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于2006 年啟動的“同一條河、同一個家”大渡河愛心幫扶活動的志愿服務項目團隊。14年來,志愿服務理念已深植公司全體干部職工心中。如今,“大渡河小水滴”在助力脫貧攻堅、引領鄉村振興的進程中再次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大渡河所在區域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第二大藏族聚居區、唯一的羌族聚居區。大渡河公司堅持“愛心幫扶普惠流域,對口幫扶重點扶持”的工作思路,按照集團公司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2012 年,公司定點扶貧雅安市漢源縣、甘孜州丹巴縣;2015 年增加定點扶貧點樂山市峨邊縣。2018 年定點扶貧涼山州普格縣。
在國家掛牌督戰的普格縣,大渡河公司堅持黨旗定向,指引扶貧路。以黨建扶貧為切入點,制定重點工作任務清單,在云盤山村建成了黨群服務中心,形成了集黨建管理、政策宣傳、行政辦公、政務咨詢、學習培訓、醫療衛生等多元化綜合服務平臺,解決了黨員常年無活動陣地和村級辦公場所的歷史問題,建成地方群眾“一站式”便民服務窗口,提升了貧困地區民生服務保障能力,打造了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開展基層黨支部結對共建活動,將黨建工作標準化、規范化做法帶到貧困村。加強政策理論宣傳,向涼山州普格縣34個基層鄉鎮黨委,贈閱《中共中央辦公廳通訊》340本,及時將黨中央的聲音傳遞到脫貧攻堅第一線。公司還堅持開展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先后投資建設了生態草莓產業園、生態柑橘種植園,捐建了株木樹小學、則木河小學等,讓扶貧產業在彝區扎牢了根,照亮了致富的路。


大渡河公司所屬瀑布溝總廠對口幫扶完成了漢源縣松林村移民安置新村示范點建設,千畝葡萄觀光走廊成為當地一大經濟增長點;大崗山公司變“輸血”為“造血”,積極推廣“公司+基地+農戶”養殖、種植訂單生產方式,開啟了山鄉集鎮新農村、新移民的幸福生活;枕頭壩公司協助峨邊縣新場鄉龐溝村開展技術扶貧工作,指導成立龐氏種養殖集體經濟合作社,預計可為該村每年增收120 萬元。猴子巖公司對口丹巴縣半扇門鄉臘月山三村,通過修建通村公路、改造水電等基礎設施,不僅改變了山區鄉村的面貌,更改善著老區群眾的生產生活。
一路走來,大渡河公司在人才、項目、資金等方面多渠道、多角度開展定點幫扶工作,為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推動貧困村發展,解決困難群眾的收入、教育、醫療等問題作出了積極貢獻。
“我們翻山越嶺去幫助普格彝寨的孩子,更多是傳遞希望和祝福。一個人如果總是被關心記掛著,他就會感到溫暖,并對未來懷抱美好的憧憬。”這是“大渡河小水滴”志愿者參與脫貧攻堅愛心幫扶的真情流露。
大渡河公司黨委通過組織志愿服務行動為載體,把脫貧攻堅幫扶工作發展成為大渡河公司持續深入開展的特色志愿服務項目之一,切實擔負起助力鄉村振興的“愛心大使”的重任。
堅持,讓幫扶活動常態化。大渡河公司發揮基層組織在大渡河沿岸全覆蓋優勢,項目所在單位成立片區志愿幫扶工作小組,將幫扶活動納入到日常工作中,堅持做到“大渡河水電開發到哪里,希望小學和愛心醫院就建在哪里”,設定幫扶主題,制定幫扶計劃,在公司系統形成了良好氛圍,使脫貧攻堅幫扶工作不再是一項“突擊”“游擊”活動。
關愛,讓幫扶對象具體化。大渡河公司所屬基層組織分別與項目所在地的鄉、鎮、村等開展結對幫扶,鼓勵職工與貧困優秀學生“結對子”,鼓勵發動多方愛心力量建立起“點對點”“一對一”的幫扶聯系點。定期回訪已捐建的學校醫院,堅持看望慰問受助家庭和學生,帶領職工深入調研積極改善就學和醫療條件的實際狀況,持續抓好每年希望學校、愛心醫院捐建及資助百名優秀貧困學生工作。
輻射,讓幫扶形式多樣化。發動志愿者擔任希望學校校外輔導員、愛心醫院義工,常年在偏遠山區學校開展義務支教助學、校園修繕、捐贈文具和體育用品等捐助項目,為改善山區貧困學生的求學條件提供最大能力的幫扶。組織志愿者發揮專業、設備等優勢,配合當地政府參與地方搶險救災等救助工作,力所能及解決影響流域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通路、通水、通電等民生問題,爭取到流域沿岸各族群眾對水電開發的理解和支持,營造了和諧的外部環境。發動志愿者積極參與網絡帶貨,組織拍攝專業實景介紹視頻,擴大農特產品宣傳范圍和銷售力,打造扶貧幫扶的農特品牌。
援助,在搶險救災的危難時刻彰顯央企擔當。從“5·12”汶川大地震到“4·20”雅安蘆山地震,以及在各類突發洪水、泥石流、山火等自然災害面前,大渡河公司總是責無旁貸,義不容辭。組織大型機具設備,快速抵達災害中心,率先打通生命通道,堅持保障道路暢通,積極參與災后重建,大渡河公司總是火線領命,爭分奪秒,沖鋒在前,樹起了央企責任擔當的鮮亮大旗,見證了國家民族危難之際迸發出的巨大力量。
14年來,大渡河公司向以大渡河流域為主的四川區域累計捐贈金額超過1.6 億元,共計組織幫扶了大渡河流域阿壩、甘孜、涼山、雅安、樂山“三州兩市”地區1960 余名優秀貧困學生,捐助了26所希望學校、22所愛心醫院,有力地促進了大渡河流域沿岸衛生和教育等公益事業發展,樹立了國家能源集團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良好形象。幫扶活動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評價為四川省歷史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專項幫扶活動。
2008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甘洛縣二坪小學的李桂林、陸建芬夫婦曾動情地表述:“大渡河公司為田坪村修建了公路,改變了全鄉沒有一寸公路的歷史,特別是為二坪小學改建校舍,使二坪小學成為當今全(甘孜)州最漂亮的學校。這份善舉,使貧困山區的群眾真正感覺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大渡河水電建設者的愛心為這所“懸崖上的天梯小學”捐建了結實的鋼梯、修繕了陳舊的校舍、捐贈教學和生活物資,把“大渡河小水滴”的愛心傳遞到巍巍大涼山上。
瀑布溝希望小學、漢源縣希望小學、慶寧鄉中心學校、石棉縣希望學校、金口河希望小學、得妥鄉中心小學校……“大渡河小水滴”愛心捐助的每一所希望學校,都猶如知識海洋的燈塔,點亮了山區孩子們的心靈。受助學生紛紛來信——“你們的資助,讓我從一個‘山娃子’變成了大學生,讓我看到了希望,堅定了信念,努力追求理想。”“你們傳遞的不僅是關懷與鼓勵,更是人與人之間的那份愛心。我要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用我的實際行動來表達對你們真誠的感激之情。”“大渡河小水滴”的涓涓細流,正匯集成為串起水電人與百姓群眾的情感紐帶。
大道無形,大愛無聲。
前行的路上,“大渡河小水滴”志愿者依然堅定地選擇奉獻、友愛、互助、進步作為信條,點燃更多蓬勃的希望。不忘初心、擔當奉獻、繼續前行,“大渡河小水滴”還將傾注民生,共建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