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文庭,張經統,劉 磊,朱偉慶
(1.內蒙古自治區交通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局,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2.長安大學公路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4)
近年來,隨著我國橋梁建設的快速發展,對橋梁結構的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1]。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小箱梁因其受力合理、結構整體性好、耐久性好、施工高效、可大批量集中預制及造價相對低廉等優點,在我國20 ~ 40m 跨徑橋梁結構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2]。
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的預制包括模板工程、鋼筋工程、混凝土工程和預應力工程等[3]。預制梁模板是施工過程中的臨時結構,不僅關系到預制梁尺寸的精度,而且對工程質量、施工進度和工程造價有直接的影響[3]。目前箱梁混凝土施工中外模一般采用鋼模板,內模主要采用鋼模板、木模板等[4]。傳統的鋼內模和木內模易造成預制梁底板漏振,出現蜂窩麻面和孔洞;拆除內模時可能對箱梁造成損壞,導致施工周期加長;且內模的重復利用對內模有持續的損耗[5]。
為解決傳統內模拆卸困難的問題,國內外學者均對永久性模板技術進行了相關研究。近年來,聚苯乙烯泡沫(EPS)作為新型建筑材料已普遍用于建筑領域,如墻體節能、臨時房屋設施等[6]。同時,因其抗壓性能和耐久性好、吸水性低、導熱系數低等優良特性,也被應用于處治公路軟基過度沉降,以及作為空心板永久性內模等工程中[5,7-10]。但目前鮮有關于在PC小箱梁采用EPS永久性內模施工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本文依托實際工程研究EPS永久性內模PC小箱梁在預制工藝、施工質量控制等方面的應用技術,以期推廣應用。
本研究依托內蒙古阿拉善國道307線雅布賴至山丹(蒙甘界)段新建一級公路項目,起于雅布賴鎮西側30km處,終于山丹(蒙甘界)。該公路作為阿拉善盟“兩橫兩縱十二出口”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阿拉善盟經濟快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有力保障。現有道路為三級公路,路基寬8.5m,近幾年由于交通量逐步增大、重車多,舊路面結構層薄等因素,路面已出現坑槽、網裂、龜裂等病害,嚴重制約了區域經濟發展,道路升級改造已刻不容緩。該項目新建大橋3座,中橋8座,小橋19座,需采用20m跨徑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標準箱梁100片。
阿拉善地區為內陸高原,屬典型的中溫帶大陸性氣候,月均溫差最大可達50℃,全年干旱少雨,風大沙多,且當地水資源匱乏,木材緊缺,采用鋼內模和木內模會浪費寶貴的木材與水資源。因此,試驗將其中12片20m跨徑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標準箱梁改為采用EPS永久性內模的PC小箱梁,并以此研究EPS內模PC小箱梁施工技術。
采用EPS永久性內模的箱梁預制施工工藝為:清理底模、施工放樣→安裝側模、端頭模板→安裝底板和腹板鋼筋籠→預埋預應力管道→澆筑底板混凝土→安裝EPS內模→吊裝頂板鋼筋籠→安裝內模限位裝置→澆筑腹板、頂板混凝土→梁體混凝土養護→拆除外模和端模→預應力鋼束張拉→孔道壓漿→封錨、養護→移梁→箱梁質量檢驗。
小箱梁的EPS內模全長約20m,為方便加工、運輸和安裝,將內模分為9段加工,其中,梁兩端為2塊長3m的內模,其余7塊長度均為2m。加工制作好的內模運輸至預制場后,應盡量避免陽光照射。每次立模前檢查EPS內模是否變形或損壞,棱角是否分明,線形是否順直。
鋼筋籠分兩部分綁扎,底板和腹板鋼筋籠直接在安裝好的外模臺架上綁扎,頂板鋼筋籠則單獨綁扎。待底板和腹板鋼筋籠綁扎并安裝定位后,方可澆筑底板混凝土。底板混凝土應從梁端開始澆筑,振搗密實且保證混凝土表面達到設計高度,人工去除超出設計厚度的混凝土,然后安放內模。內模需提前編號,按編號順序立模,內模之間通過泡沫塑料膠水粘接,粘接應平順,無明顯錯臺,并在內模兩側提前安裝墊圈,以保證腹板混凝土的保護層厚度。澆筑底板混凝土、安裝內模、安裝頂板鋼筋籠,可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澆筑腹板混凝土時,可通過對稱分層澆筑、內模上部布設壓桿等方式防止內模偏位、上浮。采用EPS內模的PC小箱梁內表面如圖1所示,質量明顯優于采用傳統鋼內膜和木內膜的箱梁。

圖1 將EPS內模去除后的小箱梁內表面
為確保EPS內模PC小箱梁的施工質量,須采取一系列質量控制措施。EPS內模應由專業生產廠家嚴格按設計圖紙加工、制作。EPS是由聚苯乙烯(PS)經加熱發泡后形成的具有微細閉孔結構的泡沫塑料,為保證其力學性能,表觀密度一般不得小于15kg/m3;同時,須對EPS作阻燃處理,以保證其耐久性。EPS密度較小、質量較輕,采用EPS制作永久性內模,使小箱梁的質量增加約 12.5kg/m, 但對小箱梁自重影響不大,且EPS內模可與箱梁一起工作承受外荷載,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小箱梁的受力。
為保證箱梁的幾何尺寸,在內模頂部布設混凝土墊塊,側面布設墊圈,以保證EPS內模的定位。由于EPS材料的強度較低,若直接將墊塊和墊圈與EPS內模接觸,澆筑混凝土產生的側壓力會將混凝土墊塊和墊圈壓入內模中,引起內模偏移,從而無法保證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因此,加工EPS內模時,在兩側及頂面設置間距為1m的小凹槽,且凹槽在頂面與側面交叉間隔布置;內模加工完成后,在凹槽內粘貼木板,使內模頂面的混凝土墊塊和側面的混凝土墊圈直接與木板接觸,從而通過增大作用在EPS內模的面積、減小壓強來防止墊塊和墊圈的內陷,限制內模偏移(見圖2)。

圖2 凹槽木板交錯布置
剛澆筑的混凝土在振搗時具有良好的流動性,會對模板形成側壓力和上浮力,因此,需采取措施限制內模上浮。可通過控制混凝土澆筑和在EPS內模頂部加壓的方式實現。
澆筑腹板混凝土前,需在內模頂部設置工字鋼壓桿,壓桿沿箱梁縱向每2m布置一道,以保證其剛度。壓桿兩端通過可拆卸螺桿固定于外模板兩側,并在壓桿與內模間設置“門”形傳力裝置,使壓力均勻傳至內模板(見圖3)。

圖3 防內模上浮的壓桿裝置
澆筑腹板混凝土時,要保證兩側混凝土同步分層澆筑、平行振搗,且澆筑速度不能過快,防止內模瞬間承受較大浮力而上浮。同時,底板、腹板混凝土的澆筑間隔不得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需嚴格控制振搗時間。澆筑前應進行坍落度試驗,確保混凝土的和易性滿足要求,防止混凝土振搗后石子下落漿體上升,使底板、腹板交接位置混凝土密度增大,對內模產生更大的浮力。
為保證箱梁的施工質量,在EPS內模下部中心線處設置U形消能槽,沿梁長通長設置(見圖4),消能槽主要作用如下。

圖4 消能槽
1)通氣排氣 澆筑腹板混凝土時,振搗產生的小氣泡會進入內模底部,如不及時排出,一方面會引起內模上浮,另一方面會引起腹板與底板結合部位產生局部空洞。設置消能槽后,可及時排氣通氣,消減澆筑混凝土時產生的擠壓、上浮力。
2)排出侵入內模底部的水泥漿 在澆筑腹板混凝土的過程中,存在水泥漿侵入內模與底板之間縫隙的情況。設置消能槽可及時排出侵入內模底面的水泥漿,從而消除內模底面浮力。
3)觀測作用 由于底板、腹板混凝土分開澆筑,因此,可借助能否在消能槽觀測到水泥漿排出,間接判斷腹板混凝土振搗是否密實,進而保證腹板與底板結合處混凝土的澆筑質量。
本文結合工程實例,系統分析和闡述了EPS內模PC小箱梁的施工工藝及技術要點,并提出施工質量控制措施。研究結果表明,與采用傳統內模的小箱梁施工工藝相比,EPS內模小箱梁無需拆除內模,施工工藝簡潔、可流水作業、施工效率高,不會因拆除內模而對箱梁混凝土造成損傷,能較好地保證箱梁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