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韓國宣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計劃在未來十年內斥資約510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9055億元)建立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基地,與中國和美國一道在全球范圍內爭奪芯片主導地位。韓國總統文在寅當天在三星電子平澤工廠出席“K-半導體戰略”報告大會時表示,政府將構建“K-半導體產業帶”,鞏固該國在存儲芯片領域的全球領頭羊地位,并引領全球系統芯片市場,實現2030年綜合半導體強國的目標。
“K-半導體戰略”的主要內容包括幾個方面:第一,韓國此前半導體戰略的重點一直放在半導體生產環節上,而“K-半導體戰略”將半導體產業鏈的上游和下游也納入戰略當中,例如半導體設計、后期加工等,是一項更加宏觀、更加完整的半導體發展戰略。第二,包括全球最大存儲芯片制造商三星電子和第二大廠商SK海力士在內的153家企業計劃未來十年投入510萬億韓元以上的資金扶植半導體產業。其中,未來五年擬投入238.2萬億韓元,2026年至2030年計劃再投入274.1萬億韓元。第三,2022年至2031年,韓國計劃追加培養3.6萬名半導體產業對口人才,為芯片研發貢獻1.5萬億韓元,并開始討論為幫助半導體行業量身定制的立法。第四,給予納稅優惠,其中研發經費稅收可最多減免40%至50%,設備投資費用可最多減免10%至20%。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政府將在2021年下半年至2024年期間,對從事半導體等“關鍵戰略技術”的大型企業的資本支出稅收優惠從目前的最高3%提高到6%。
韓國政府還宣布擴大稅收優惠,并提供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7億元)長期貸款,用于增加8英寸晶圓芯片的合同生產能力,以及材料和封裝方面的投資,以支持芯片行業渡過當前具有挑戰性的運營環境。
韓國總統府在5月13日的聲明中說,三星電子、現代汽車、產業通商資源部和行業協會也同意共同努力,應對汽車芯片短缺的問題。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和三星電子、現代汽車13日在三星電子平澤工廠與韓國汽車研究院、韓國電子技術研究院簽署了關于加強汽車芯片需求方和供貨方合作的協議。該協議旨在為韓國國內汽車芯片產業創造穩健的生態系統,支持未來汽車核心半導體研發工作,進而奠定政府、企業和機構應對全球汽車芯片荒的合作基礎,為自主生產未來汽車核心芯片共同努力。
韓國工業經濟貿易研究所半導體分析師Kim Yang-paeng向彭博社表示:“韓國此舉是在向全球供應商招手,讓它們來韓國與本土芯片制造商合作,以便在其本國建立一個生態系統,而不是看著它們遷移到美國和其它地方。”。Kim Yang-paeng指出,韓國將投資范圍擴大到代工廠和邏輯芯片領域,也保證了如果該國所主導的存儲芯片行業出現任何問題,仍然可以有所依靠。
前幾年,韓國半導體產業遇到了一些被“卡脖子”的事件。2017年和2018年,美國曾要求就早已簽訂的韓美FTA進行重新協商,還就家電、太陽能等產品進行了多次加收關稅威脅。三星、SK等韓國大企業面臨美國多重壓力。最終,三星、SK等韓企在美國投資建設半導體工廠成了妥協措施之一。前年,韓日兩國發生貿易摩擦。日本先是針對韓企對日依賴性強的半導體生產原料限制對韓出口,后又將韓國移出貿易“白名單”,限制更多產品對韓出口。這促使韓國決意走上半導體自力更生發展之路。
近三年里,韓國每年都會出臺一項半導體產業發展戰略。前年,韓國推出“系統芯片產業愿景和戰略”,重點放在了前景良好但是韓國半導體產業弱項的系統芯片上,同時還提出大力發展晶圓代工。去年,韓國又提出了“人工智能半導體產業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