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

年輕時的張廷芳與次旺俊美
1965年,藏族小伙次旺俊美和北京姑娘張廷芳考進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和中文系。次旺俊美是北師大6000多本科生中唯一的藏族學生。他普通話說得流暢,喜歡吹笛子,能唱會跳。張廷芳是中文系“系花”,喜唱善寫。他們入校兩年后,在校內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相識。

張廷芳

次旺俊美
漸漸地,他們成為了宣傳隊里配合最默契的一對。可是,他們的相處卻遭到了張廷芳家人和親友的反對。
1971年,正直善良的次旺俊美向張廷芳表白,看著她的眼睛坦誠地說:“西藏還沒有幾個大學畢業生,那里需要我,真心希望你能與我同回西藏。”張廷芳欣賞他的善良和才華,決定和他攜手一生。雖然她不清楚前面等待她的會是什么,但她堅信,只要能和次旺俊美在一起,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1971年12月31日晚上,次旺俊美和張廷芳在北師大教二樓舉行了別開生面的婚禮。
婚后,次旺俊美和張廷芳主動申請去西藏工作,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獻身西藏教育事業。張廷芳的父母雖然十分不舍,但還是尊重了他們的決定。
1972年6月,張廷芳和次旺俊美從北京出發,乘火車到達西寧市,前行沒有火車,他們住在部隊招待所,等了兩天才買到汽車票。汽車載滿乘客出發,行駛在4500米的崇山峻嶺中,大部分是搓板路,一路飛沙撲面,車輛不停地顛簸,張廷芳被顛得全身酸痛。汽車穿過青海湖,行到沱沱河至海拔5231米高的唐古拉山口的路上,張廷芳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呼吸困難,身體乏力。行至山上,司機停車讓乘客下車吃飯。張廷芳下車,一邁步就跪在了地上,次旺俊美趕緊把她扶起來,心疼地為她沖了杯奶茶,勸她說:“只要你能吃點喝點,咱們就能到拉薩。”但張廷芳一聞到奶茶味兒就惡心,覺得有一只貓在撓她的心,什么也吃不下。眼看著車就要開了,次旺俊美一著急,一甩手把奶茶潑到雪地里,張廷芳眼淚一下子流出來,心想:我不是不想吃,我是吃不下,你怎么就生氣了呢!次旺俊美扶她上車,抱歉地說:“我從小生活在西藏,真不知道高原反應是怎么回事,我也不知道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我就是擔心你的身體。”經過15天的艱難路程,他們終于到達了“世界屋脊”拉薩。
張廷芳和次旺俊美到家時,次旺俊美的父母遠遠迎出來,張廷芳發現,在北京工作生活過的公婆都會說漢語,待她像女兒一樣,特別高興。
張廷芳和次旺俊美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區師范學校任教,可學校里的學生大多是藏族和回族等少數民族,只懂藏文,不懂漢語。而張廷芳不認識藏文,不會說也聽不懂藏語。
張廷芳給學生上了一周漢語課,學生和了解學生聽課情況的教研組組長說:“那個北京姑娘說話很好聽,我們像聽中央臺廣播一樣,可她說的什么我們都不明白。”張廷芳和次旺俊美商量怎樣教會沒有漢語口語基礎的學生們,兩人經過反復討論,決定編一個內容貼近生活,學生容易接受的漢語拼音、漢文和藏文對照《漢語文》教材,他們起早貪黑編寫,編寫出3冊教材,并印刷出來。學生們饒有興趣地學,進步特別快。其他學校得知后,都向他們要教材,這套教材慢慢地在西藏流傳開來。
不久,張廷芳發現自己懷孕了,次旺俊美和家人都非常高興。可高原生活條件異常艱苦,高寒缺氧,吃的是糌粑和面疙瘩,睡的是草墊,因缺少營養,張廷芳多次暈倒。次旺俊美既心疼又擔心,考慮到在高原生小孩母子倆都可能面臨生命危險,因此在臨產前,他們決定讓張廷芳回北京。
因為工作忙,次旺俊美不能陪在張廷芳身邊,張廷芳只得獨自飛回北京。兒子順利降生,張廷芳看著她和次旺俊美的愛情結晶,滿臉幸福。滿月后,他們決定把兒子留給遠在呼和浩特的父母,依依不舍地回到拉薩工作。夫妻倆在工作之余特別想念兒子,沒有陪伴兒子成長,夫妻倆的心里非常難過。
1974年,次旺俊美的父親確診為肝癌晚期,他的弟弟、妹妹們都在外地插隊落戶,次旺俊美和懷著身孕的張廷芳悉心照顧著病重的父親。由于身體虛弱,加之連續照顧生病的公公,1975年元旦,張廷芳腹痛難忍,小兒子早產,孩子被緊急送入保溫箱,醫生說孩子可能會腦癱。那段時間,夫妻倆提心吊膽地照顧著小兒子,相互鼓勵前行。小兒子滿月不久,次旺俊美的父親去世,一家人沉浸在悲痛之中。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一家人還未從悲傷的情緒中走出來時,又突然接到了大兒子的病危通知。可由于此時的張廷芳產后身體特別虛弱,只能由她父母在擔驚受怕中陪兒子闖過了鬼門關。小兒子5個月時,他們終于把大兒子接回到了身邊。盡管歷經磨難,但他們從未因為生活的艱難而影響工作,次旺俊美認為每個家庭都可能會遇到困難時期,只要齊心協力扛一扛就過去了。

張廷芳
1983年,張廷芳和次旺俊美迎來新任務,參與籌建西藏大學。由于條件落后、艱苦,次旺俊美整天廢寢忘食地工作。1985年2月,西藏本地第一所高等學校——西藏大學成立, 40歲的次旺俊美擔任第一任校長,成為全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張廷芳擔任語文系副主任。次旺俊美夜以繼日地工作,1.79米的身高,體重銳減到不足60公斤。夫妻倆比翼齊飛、齊頭并進,取得了豐碩成果,1986年起,次旺俊美發表論文30余篇,主持或主編學術資料及專著10余部;1989年,張廷芳獲得了西藏自治區優秀教學成果獎。
1992年11月,次旺俊美被調到西藏民族學院擔任院長,學校在陜西省咸陽市。張廷芳考慮到要照顧70歲的婆婆,毅然決定留在拉薩。可這一分開,就是6年。
1993年6月,次旺俊美和張廷芳均被聘任為副教授。1993年張廷芳還榮獲西藏自治區“巾幗建功”先進個人,1995年作為黨代表出席西藏自治區第五次黨代會,1997年獲寶鋼優秀教師獎。1998年5月,張廷芳被任命為西藏大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1998年9月,次旺俊美到西藏社科院任院長。

中年時的張廷芳與次旺俊美
2006年10月,張廷芳和次旺俊美光榮退休,他們在西藏34年的教育路上,親歷和見證了西藏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進程。作為西藏第一所大學的創始人之一,他們用自己的青春為雪域高原的高等教育事業譜寫了光輝的一頁,為“世界屋脊”上現代化教育體系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張廷芳說:“我到西藏來,正因為有次旺俊美的愛,我才可能初心不改,義無反顧。”
次旺俊美和張廷芳退休后,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和西藏大學繼續返聘他們在社科研究、高校建設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等領域工作。次旺俊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西藏貝葉經的搶救和保護工作中,編纂貝葉經總目錄、影印大全,參與制定相關保護法律法規。經過7年多的努力,他摸清了西藏貝葉經的全部家底,取得了《西藏自治區貝葉經總目錄》(4冊)、《西藏自治區貝葉經影印大全》(61冊)的重大成果,2013年10月,完成有關貝葉經的工作,他被稱為“西藏貝葉經的掌門人”。
張廷芳和次旺俊美終于有了屬于兩個人的時間。可沒想到的是,2014年初,次旺俊美被查出癌癥晚期,張廷芳迅速陪他去醫院治療,然而由于病情嚴重,12月5日,次旺俊美病逝。
青藏鐵路通車后,張廷芳和次旺俊美曾約定,等退休了要一起坐著火車重新走一次當年進藏的路線,可是夫妻倆退而不休,一直未能實現這個夙愿。次旺俊美去世后,張廷芳更無法下決心坐火車重走進藏路。2020年,中央電視臺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邀請她參加。9月,她與攝制組一起坐上火車,從青海西寧出發,去西藏拉薩,了卻她與次旺俊美的心愿。
張廷芳到西藏工作后,才知道自己的進藏路線和公元七世紀文成公主遠赴西藏,嫁給吐蕃王松贊干布達成漢藏結盟的進藏路線幾乎相同。她和次旺俊美在近40年的西藏教育事業中碩果累累,她被贊譽為新時代的“文成公主”,次旺俊美被贊譽為新時代“松贊干布”。張廷芳說:“我遠不能和文成公主相比,文成公主是為了民族大義,到吐蕃去和親,我們不能相提并論。而我是因為愛情,是因為喜歡次旺俊美,才下決心去西藏的。”
2020年12月,張廷芳在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的舞臺上,成為法王洞文成公主像的守護者。
如今,張廷芳的微信頭像,是一把勿忘我和白玫瑰。這是次旺俊美去世100天,她為他擺的花束,花朵道不盡摯愛深情。
責編/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