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根先

趙尚志
趙尚志,1908年10月26日出生于熱河省朝陽縣王倫溝鄉(今遼寧省朝陽市尚志鄉)喇嘛溝村,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進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1926年3月中山艦事件后,趙尚志回到東北,從事革命活動,組織和領導學生運動。九一八事變發生后,他迅速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之中,擔任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加入巴彥抗日游擊隊,創建珠河、湯原抗日游擊根據地,歷任珠河反日游擊隊隊長、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司令、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北滿抗聯總司令、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東北抗聯第二路軍副總指揮等職。在極其艱苦的歷史條件下,他率領數萬將士奮戰在白山黑水間,英勇善戰,威震東北,日本侵略者不得不發出“小小滿洲國,大大趙尚志”的無奈哀嘆!1942年2月12日,趙尚志在與敵人的戰斗中不幸身負重傷,壯烈殉國,年僅34歲。
早在1938年,毛澤東在延安會見美國合眾社記者時就說:“有名的義勇軍領袖楊靖宇、趙尚志、李紅光等等,他們都是共產黨員,他們的堅決抗日艱苦奮斗的戰績是人所共知的。”新中國成立后,為了表彰趙尚志的抗日功績并永遠緬懷這位抗日英雄,人民政府把珠河縣(原屬松江省,現屬黑龍江省)改名為尚志縣,把他的犧牲地改為尚志村,并把哈爾濱市一條主要街道命名為尚志大街。
而趙尚志家人的抗日事跡在他犧牲后也已為人所知。1995年,趙尚志的戰友、時任黑龍江省省長的陳雷為《紅山文化·趙尚志專刊》題詞:“滿門革命,趙家光榮”。2006年,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的遲浩田也稱贊“趙家是偉大的家庭,一門忠烈”。

趙尚志父母
趙尚志的父親趙振鐸(1872—1958),字子馥,系清末秀才、愛國志士;母親張效乾,相夫教子,深明大義。他們共育有子女11人,趙尚志是他們的第三子。
清末民初年,趙振鐸追隨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志士,在自己的家鄉熱河呼吁變法,后來又追隨孫中山,在遼西地區搞民主革命,提倡男女平等,在自家帶頭反對女人裹腳,引領社會新風尚。民國初年,他曾擔任朝陽縣副議長,是遼西地區民主革命的先鋒之一。袁世凱推翻共和、復辟帝制以后,他棄官回鄉,創辦清鄉會,并任會長,得到民眾廣泛響應,一時出現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之情景,趙振鐸也因此聲名遠揚。
趙振鐸帶領鄉民反對苛捐雜稅,遭到官府的鎮壓和緝捕,家中的房屋被燒毀,他不得不帶著家人離開家鄉,最后來到哈爾濱謀生。趙尚志就是在哈爾濱許公中學上學時接觸革命思想。趙尚志的革命行動,得到其父母的大力支持。在趙尚志的影響下,趙家也成為革命的秘密聯絡點。九一八事變后,趙振鐸經常以“國之興亡,匹夫有責”,鼓勵、支持自己的子女奔赴前線,報效祖國。
1942年12月,趙振鐸得知趙尚志的死訊后,沒有落淚,平靜地對家人說:“我死后,在我墳前戳個板兒,上面寫上‘趙尚志之父五個字足矣。”
趙尚志在白山黑水間與日本侵略者進行斗爭之時,他的二哥趙尚樸則在晉綏抗日根據地與敵人進行斗爭。趙尚樸(1906—1989),曾在哈爾濱當過車夫、雜役,后入中東鐵路傳習所學習,積極參加反帝愛國活動,畢業后在哈爾濱機務段工作。1932年3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并擔任團市委組織部長。七七事變爆發后,他服從組織派遣,參加了馬占山領導的東北抗日挺進軍,在綏遠前線與日軍進行戰斗。1938年,趙尚樸赴延安,后到晉綏抗日根據地工作,歷任晉西總工會組織部副部長、太原市工委委員兼北區工委書記等職。抗戰勝利以后,趙尚樸回到哈爾濱市工作,歷任中共太平區委書記、哈爾濱電車廠政委兼廠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后,他曾任中共哈爾濱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紀委書記、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市七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
趙尚樸為宣傳趙尚志的革命精神,及為趙尚志冤案平反都作出了貢獻。趙尚樸在抗日戰爭勝利回到東北工作后,尋找到趙尚志遇難的地方(梧桐河金礦,后來確認為李家菜園子),用白樺樹削了個尖,定了個桿子,寫下了“趙尚志遇難地”幾個字作為標記。據趙尚志外甥李龍回憶,趙尚樸還帶他去過許公中學——趙尚志曾在那里上學、參加革命,又在那里被關押。李龍后來致力于東北抗聯歷史研究和抗聯精神宣傳,也與趙尚樸有很直接關系。他在接受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采訪時回憶說:

趙尚樸
談到我二舅,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我的教育。我跟他接觸的時候,他是哈爾濱中級法院院長,滿臉的嚴肅。由于在“文革”當中,大字報說陳雷幫著趙尚志屠殺抗聯干部戰士200多人。紅衛兵小將差點把陳雷打死。從那以后,哈建工又進行了調查,那時候,韓光、馮仲云都在,于保合、李延祿這些老同志都訪問完了,說沒有那回事,干脆就沒有!尤其是于保合說:“那連我們自己殺了,都沒有200人,我們才回來100多人!怎么能有這事呢?”不要聽那個。但是,這個事情呢,在我心中留下的是什么呢?就是原來我父親、母親說,你三舅、你老舅都是抗日烈士,就是說在你的血液里頭流著先烈的血液,所以說應該聽黨的話,為國家效勞,好好學習,都是這個方面的正面教育。
趙尚英(1910—1980)是趙尚志的四妹。在趙尚英前,還有尚貞、尚賢、尚清三個姐姐。趙尚英高小畢業后,父親讓她考醫校,畢業后在哈爾濱市立醫院當護士,不久赴上海學習戲劇。學習期間,她與丈夫冷波(原名李樹柏)等人頂住壓力,在校內辦起了針砭時弊的壁報。1931年到1937年,在其兄趙尚志的影響下,她毅然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參加了“左聯”,在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杭州等地從事進步電影與戲劇活動,曾與著名導演袁牧之、陳波兒等合拍了進步電影《桃李劫》等。
抗日戰爭全國爆發后,她與冷波一起參加了抗日救亡演出隊,先后到鎮江、南京、徐州、濟南等地,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祖國的吼聲》等劇目。后來,他們又參加了趙壽山領導的國民黨抗日部隊。1939年,趙壽山部隊參加了中條山戰役,這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國民黨軍隊在山西與日軍展開的大規模作戰,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趙尚英與冷波組織了“血花劇團”,在前線為抗日將士演出,冷波是團長,趙尚英是劇務主任。他們還帶著一群戰地孤兒組成的“兒童劇團”,在戰地服務演出。其中,冷波根據戰地采訪編劇并在戰地演出的四幕劇《死守中條山》,至今仍被譽為抗戰的經典劇目。

趙尚英和冷波
抗戰勝利后,趙尚英于1947年從西安回東北。原來準備回哈爾濱,由于當時正進行遼沈戰役,他們留在沈陽,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文藝團體。東北解放后,他們又參加了接收工作。他們先后在東北文教隊、東北人民藝術劇院、遼寧人民藝術劇院從事文藝工作,冷波是遼寧人民藝術劇院的實際負責人,趙尚英是演員隊副隊長。1953年,趙尚英還參加了抗美援朝第三屆赴朝慰問團,赴朝鮮前線慰問演出。她演出的《春風吹到諾敏河》獲1953年東北地區文藝匯演優秀表演獎,并拍成電影《前進、前進、再前進》,獲1956年文化部舉辦的第一屆全國話劇觀摩演出二等獎。周恩來在會見獲獎代表時,向大家介紹趙尚英說:“這是趙曼娜”。“文化大革命”期間,趙尚英與冷波均受到迫害,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組織為他們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趙尚志的四弟趙尚武,1920年1月出生于哈爾濱,他是趙尚志最小的弟弟。七七事變爆發時,趙尚武在北平嵩云中學(北京五十一中前身)讀書。一天,他在學校參加了一個集會后回到家里,書包還沒放下,就抑制不住心中的悲憤,高聲唱起了《義勇軍進行曲》,唱到動情處,還失聲痛哭。他向父母表示,國難當頭,想要從軍,奔赴前線,參加戰斗。當時,他是年邁父母身邊唯一的兒子。但是,父母深明大義,答應了兒子的請求,支持他去參軍。
趙尚武在含淚與父母告別后毅然走上了抗日前線,后來到山西太原,見到了八路軍總參謀處處長兼駐晉辦事處主任彭雪楓。經彭雪楓介紹,年僅17歲的趙尚武參加了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成為一名八路軍戰士,走上了革命道路。聰明好學的趙尚武,很快在服務團展露出藝術才華。1938年春節聯歡活動中,當朱德總司令得知他是抗聯將領趙尚志的親弟弟時,握住趙尚武的手,親切地鼓勵他:“好哇,將來打回老家去嘍!”
1938年3月,西北戰地服務團奉命來到西安,開展以統一戰線為主旨的抗日救國宣傳工作。在這里,他遇見了已分別9年的姐姐趙尚英。在西安時期,趙尚武與戰友們一起,演出了抗日題材的話劇《突擊》與京劇《白山黑水》等,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1938年6月,在延安召開的紀念建黨17周年晚會上,趙尚武和戰友們還向黨中央、毛主席作了匯報演出,不久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8年10月,西北戰地服務團開赴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演出。在西北戰地服務團,趙尚武不僅參加演出,還創作詞曲,撰寫了《識簡譜理論初步》等文章。為了宣傳抗日,他不知疲倦地工作,奔走在抗日前線。

趙尚武
1943年12月2日,在西北戰地服務團轉移至河北省阜平縣胭脂河畔坡山村時,趙尚武為救護戰友的孩子,被追擊的日軍擊中頭部,壯烈犧牲,為抗日救國獻出了年輕的生命。(責任編輯 王兵)
作者: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