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耐克等企業發起抵制新疆棉花行動,但在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中,中國傳遞了自己的聲音:我們已經完全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作為中學生,該為祖國做些什么?”“我們的棉花是純潔的,是沒有任何瑕疵的,但被人為地摻進了雜質,所以這個世界并不太平,孩子們,你們的擔子很重,不僅要好好學習,更要理性地看待戰爭,只有我們自己強大了,我們才能底氣更足……”
三月,當和煦的陽光撒向了遼寧沈陽這片紅色的熱土時,在東北育才學校,一場由市關工委、市委老干部局、市教育局聯合組織的“講好百年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啟動儀式正在舉行。從鞍山到沈陽,當代雷鋒郭明義跨越百里為孩子們講黨史并進行現場對話,讓這場黨史教育課變得形象且深刻。
身著洗得發白的鞍鋼集團礦業公司的工作服,胸前的一枚黨徽格外耀眼,后背有點佝僂,但步伐矯健利落,見到現場講臺位置不合適的時候,自己動手調整了講臺的位置。親和,是筆者見到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兼職副主席、當代雷鋒郭明義的最深印象。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郭明義用略帶沙啞卻飽含深情的嗓音,以一首《我和我的祖國》開始了今天的宣講。“學黨史才能知道共產黨從哪里來,要往哪里去。歷史充分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要自覺增強對黨的熱愛。”郭明義分享了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心得體會,回顧了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戰勝艱難險阻、取得輝煌成就的歷程。他唱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社會主義好》《唱支山歌給黨聽》《學習雷鋒好榜樣》等14 首愛國歌曲,把長征精神、紅巖精神、半條被子的故事等穿插在全過程,臺上臺下自發互動,引起數十次掌聲。
“我是一名采礦工人,就要穿工人的服裝,它時刻提醒我別忘了自己是誰,自己是做什么的,始終牢記黨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樸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表達了他對黨的忠誠、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新時代的謳歌。黨課講到后半場的時候,同行人員提醒郭明義,時間到了,后面行程安排的是要為一個住在7 樓的居民協調做屋頂防水的事,但他堅持把黨課講完。按照計劃,中午原本是要和孩子們在學校食堂共進午餐的,但惦記著房屋漏水的居民,連飯都沒顧上吃,他就奔赴施工現場了。“做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郭明義做到了。

郭明義、沈陽關工人、老戰士代表與東北育才學校的孩子們在一起

今年91歲的抗美援朝老戰士孫德山在現場接受本刊記者采訪
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許文有在講話中說,開展“講好百年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是市關工委慶祝建黨100周年學好黨史的主線,我們要以“三堂”(講堂、課堂、學堂)活動為載體,通過邀請郭明義等“先進模范人物”和五老作為“大講堂”的開講人,用他們的親身經歷,讓關愛服務青少年的黨史宣講活動更有高度、溫度,更有底氣,更接地氣,讓廣大青少年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全市各級關工委要不局限于形式、場地、方法,以 “三堂”活動為依托,以多維度、多形式、多渠道開展好黨史教育活動,幫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導他們把個人理想與祖國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業的時代新人。
被譽為新時代雷鋒種子傳播人的譚衛兵,從山東淄博到沈陽,不遠千里參加啟動儀式。他一人用四種不同攝影器材記錄了啟動儀式全過程,還不時利用間歇和雷鋒生前的戰友、學生交流學雷鋒心得。據悉,他每年都自費去雷鋒故鄉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堅持為雷鋒及其父母掃墓,是一個把雷鋒精神注入骨髓的人。
啟動儀式現場,參加過抗美援朝的孫德山、雷鋒生前戰友劉樹田、參加過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的戰地記者高云鵬、援越抗美的參戰老兵徐沛華等6 位老戰士代表和師生代表共同托起了一面在天安門前升起過的五星紅旗。盡管老戰士代表的平均年齡超過80 歲,但他們眼神依然堅定,腳步沉穩有力,精神抖擻,斗志昂揚。現場舉行云升旗儀式,當國歌響起,五星紅旗升起的時候,他們激動得熱淚盈眶,因為這就是他們用生命捍衛的那一抹紅。據悉,這面國旗是由沈陽市關工委特向天安門國旗護衛隊申請而來。
在校園的文化長廊里,依托“傳承紅色基因大篷車”加載的“凝心聚力學黨史·砥礪前行強黨性”黨史展板格外引人注目,市關工委從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充分挖掘梳理相關內容,以“紅色流動紀念館”的形式展示了“習語近人”“雷鋒精神”等,讓百米長廊成為同學們隨時隨地學習黨史的“沃土”。
啟動儀式現場,能容納近千人的報告廳座無虛席,全程不到3 小時的會議議程,卻讓筆者感受到了強大的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