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80 人的五老宣講隊伍
15000 余場的宣講活動
300 多萬青少年參與
2770 名五老擔任法治副校長
關愛幫扶失足青少年8900 人,轉化率85.76%
……
重慶市關工委用一組組的數字,反映在普法教育活動中所取得的成績,他們的做法值得各地學習借鑒。
重慶市各級關工委高度重視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根據中國關工委總體部署,認真貫徹“七五”普法規劃,積極主動協調相關部門,充分發揮五老優勢,將普法工作納入重慶市青少年成長成才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并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家庭互動、學校為主”四位一體的青少年普法教育模式,在全市青少年中廣泛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在提升青少年法律素養、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促進和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長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重慶市關工委領導高度重視青少年普法工作,結合實際,制定本系統普法清單并實行動態管理,每年將普法工作寫進工作要點,納入議事日程。市關工委主任辦公會多次研究青少年普法工作,并制定普法規劃。市關工委主任肖祖修擔任“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組委會主任,明確常務副主任謝春光同志分管普法工作,具體工作由辦公室領導牽頭并抓落實。各級關工委組織干部職工系統開展憲法、民法等相關法律的學習,參加市司法局每年開展的法治知識考核。在經費保障方面,市關工委每年用于開展青少年普法活動經費30 萬元,39 個區縣關工委根據實際情況均申請財政專項經費5 至25 萬元不等,用于開展“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各級關工委定期報送年度青少年普法計劃和工作總結,將青少年普法開展情況納入評先評優的重要考核內容,占分比達20%。
緊扣時代脈搏,結合青少年實際和工作需要,全市各級關工委組建以退休老法官、老檢察官、老干警為主的法治宣講隊伍4780 人,定期對他們進行宣講內容的學習培訓,積極打造青少年普法宣講專業隊伍。法治工作團成員常年深入機關事業單位、鄉鎮、社區、學校、開展憲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民法總則、國旗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與青少年生活緊密相關的法律,并結合自身實際開展了“學法我爭先、守法我自覺”“遠離毒品、珍愛生命”“向校園暴力說不”“法與你同在,法伴你成長”“在網絡世界中健康成長”“護航青春,勉人弘業”“守望青春 法護未來”,及現場“模擬法庭”等各類主題法治宣講和教育活動1.5 萬余場,參與活動人數近300 萬人。在第三屆“關愛明天·普法先行”活動中,依托市司法局的西部普法網開辟網上知識競賽平臺,組織小學、初中、高中的在校學生約140 余萬人參加法律知識競賽活動,有效答卷85 萬余份,及格率達98%,平均成績82 分。組織約36 萬名五老和青少年書畫愛好者參加全市老少法治書畫大賽,200 余幅作品獲獎并展示,一二三等獎作品被制作成冊,免費下發。萬州、綦江等13 個區縣榮獲“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區(縣)”稱號,市關工委等22 家單位被全國組委會評為“先進單位”,市教委、市司法局、市綜治辦一處等30 家單位榮獲優秀組織獎,166 所中小學成功創建“零犯罪學?!?,全市165人被評為“先進個人”,301 人被評為“優秀輔導員”,600 余名學生在全國活動辦開展的法治知識問卷競賽中獲獎,活動效果明顯。
按照中央綜治委《關于重點青少年群體服務管理和預防犯罪工作實施方案》精神,關注、關愛“失足、失管、失學、失業、失親”等弱勢群體青少年,形成關愛幫扶新常態。市關工委聯合多家單位在市未管所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我們堅持每年定期到市未管所開展節日慰問幫教活動,與失足少年面對面進行交流,激勵他們積極改造,重塑人生。為1800 名失足少年送去了價值50 萬元的物資和生活學習用品。區縣關工委聯合成員單位走進未管所、監獄、看守所建立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對青少年開展慰問幫教活動。有的組織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在春節、“六一”期間開展“親情連線”活動,組織失足青少年家長到看守所探望孩子等關愛活動。幾年來,各級關工委協同建立法治教育基地770 個,組織2770 名五老擔任法治副校長,并積極參與矯治、矯正工作,各級關工委組建了“未成年人權益維護中心”,600 余名五老參加了派出所、檢察院、法院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審訊、庭審工作,關愛幫扶失足青少年8900 余人,幫教轉化率約85.76%,讓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各級關工委還加強調查研究,以問題為導向,撰寫《未成年人案件調查報告》《大力推進校園安全工作》《強化心理干預,減少網絡電信詐騙對青少年的傷害》等調研報告近40 篇,其中近20 篇在市、區和全國獲獎。市關工委為市普法辦選送優秀法治案例2 個。
五年來,重慶市各級關工委積極發動1 萬余名五老加入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深入各中小學和社區,贈閱法治宣傳資料350 多萬份,辦法治專欄5759 期,制作法治展板24734 塊,張貼法治標語11萬幅。針對預防校園暴力、毒品、性侵害、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預防校園踩踏事故等內容,采取視頻、動漫等聲情并茂、寓教于樂的形式宣傳法律知識。開展“法治文藝演出”“法治宣傳車進校園進社區”“我安全、我成長”等活動5000 余場,活動走進4000 所學校和社區,受眾達300 多萬人次。
全市涌現出市“十大法治人物”曾美華、王鳳炳,“愛心媽媽”“法官媽媽”周俐莎、劉秀榮、譚書萍,“重慶市十大最美法律志愿者”楊錫林等五老典型。重慶市關工委及時在相關新聞媒體及市關工委的網站、微信公眾號、《簡報》、《青少年與法》雜志開辟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專欄,多角度刊載與開展青少年普法相關的活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