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小戎

醫生發現,他們在面對病人的時候最好擺上一副面無表情的臉,這樣才不會被扣上“不尊重病人”的帽子。如果你身體不舒服,去看病,醫生還耍幽默,你大概笑不起來,也不會信任他。所以醫生只能在病人背后耍幽默,在日志中記下一些好玩的事情。
英國人亞當·凱做過六年醫生,他在《絕對笑噴之棄業醫生日志》一書中寫道,人們喜歡自己剛生下來的孩子,對此他有點不理解,新生兒其實都很丑,“像是半融化的肉球,腦袋因為剛剛經歷骨盆擠壓而顯得有些異形,渾身裹著至少5種可怕的不明物質,看起來剛在比薩爐里滾了兩個小時……成年人覺得新生兒可愛,大概是達爾文在起作用,讓人對自己的后裔產生了一種不理性的愛。”
嬰兒的脖子也沒那么脆弱,醫生都可以把金屬產鉗放在嬰兒頭上,將其身體向后拽,施加20公斤的力,而他們卻毫發無損。“可孩子剛一出生,所有媽媽都像著了魔一樣,一定要用扶持的姿勢讓孩子頭部保持直立。假如孩子的親戚想抱一下,媽媽們都會提醒小心他的脖子,但就算提著新生兒的頭把他拎起來,都不會出什么問題。”
從住院醫生階段起,你要決定自己的專長方向。“整形外科通常是留給醫學院里的橄欖球隊員的,因為這個科除了鋸骨縫皮之外沒什么技術含量”。還有一些介于內科和外科之間的科室,比如麻醉科、放射科、產科和婦科。
亞當·凱之所以選擇婦產科,是因為在婦產科,“接收的是一個病人,送走的往往是兩個或以上的病人。”選擇婦產科還因為它相對容易,“只需要做四件事:剖腹產、使用產鉗、真空輔助陰道分娩,最后把你弄的這一團糟給縫上。”
在醫院異常忙碌,但也有輕松的時刻:一個闌尾破裂的男孩要做手術,他媽媽很焦急,主治醫生科林跟她講解手術方案,這位母親看起來不再那么著急了,該推孩子上樓了,科林對這位母親說:“進手術室之前親一下吧?”她于是湊過來親了科林的臉蛋一口。醫生的意思是母親親自己的孩子一下。
醫院里有許多不靠譜的新手:剖腹產手術,助手是個宿醉的醫學院學生,正當準備縫合時,助手暈倒了,一頭栽向了病人敞開的腹部。
根據保健助理的計算,所有住院病人的脈搏都是每分鐘跳60下,因為他是這么測量的:只見他感受著病人的脈搏,看著表,然后一絲不茍地數著每分鐘秒針走多少下。”這應了中文里的一個成語:刻舟求劍。
醫生能拯救病人,但其實“相互配合的醫生之間甚至沒有一個所謂縝密的計劃,大家都是不斷查看病人是否有所改善,然后依據情況不斷調整方案。”
也有許多不靠譜的病人。一位病人手術后9個小時沒有排尿,結果不過是因為她的導尿管被壓在了病床輪子底下。
一位6周前剛生了孩子的母親說,她的孩子得了腦瘤,因為孩子腦后部有腫起的硬塊,醫生說那不過是枕骨隆起,是頭骨正常的組成部分。
有一位醫生朋友應該是一種很神奇的經歷,在公共場合,亞當·凱可以對他的朋友說:公交車上那位女士有早期帕金森癥狀;餐廳的男人患有服用艾滋病藥物后的脂肪代謝障礙;那個眼睛發生了病變的男人有高膽固醇;這是肝病特有的手抖,那是肺癌典型的指甲病變。
醫生看病就不麻煩了嗎?這是一種誤解,“假如覺得身體不舒服,你確實能找不同科的專家幫你大概看看,但也就到此為止了,因為你永遠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在下班之后踏踏實實去看看門診。”
亞當·凱也記錄了兩三個了不起的病人。他一位同學的父親“在生命的終點,還不忘待人和善、機智詼諧,這么做不僅能讓前來探望的家人朋友心里更輕松,還會把美好的印象永遠留在大家心中。肉體雖然消失了,個性卻不會。”
一位女病人要求預約選擇性剖腹產,因為之前的順產經歷太痛苦了。這種情況并不罕見。那次她發生了嚴重的產后大出血,導致心臟驟停。后來她的婚姻還解體了。而現在她準備好了再要一個孩子。“這個女人像大地一樣強悍,她想要什么就給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