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思
(中國礦業大學, 江蘇 徐州 221116)
2015 年,我國明確指出,應全面提升分級診療服務能力,創建起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分級診療是醫療改革的必然方向也是心血管急救的方向[1]。還有學者提出,如果將分級急救診療向前延伸, 使心血管急救醫療深入到家中,則心血管急救的運行效率能得到進一步增強。鑒于此,以家庭為研究背景,對家用心血管急救產品展開研究,設計出更符合目前分級診療制度下的產品。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壓力日趨見長,人口老齡化問題也在逐漸加劇,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數量增多,并開始向年輕化發展。從心血管急救來說,存在家庭與急救醫療之間交接環節不足的問題。從產品角度來說,存在缺少完善的軟硬件產品。 從而導致了院前階段的心血管急救效率低,降低患者生存率等問題。
ESIA 法是針對流程優化的一種方法,其設計原則是以用戶為中心,與產品設計的核心契合,共有清除(Eliminate)、簡化(Simply)、整合(Integrate)、自動化(Automate)這四個環節。 本文通過ESIA 法來優化家用心血管急救產品的工作流程, 讓家庭與社區、 醫院的心血管急救相連接,從而滿足目前家用心血管急救的要求,同時適應分級診療的發展趨勢。
流程優化是管理學發展的衍生概念, 產生于20 世紀初,泰勒從鐵塊搬運中發現流程優化的重要性。 流程優化就是針對現有工作流程的梳理對其進行改進和完善以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在流程優化階段中主要存在的方法有標桿瞄準法、DMAIC 模型、ESIA 法、ECRS 法等[5]。通過對文獻研究, 了解到不少學者使用流程優化方法完善了同步器設計,改善了智能眼鏡產品、提升了醫院窗口的服務體驗以及濾光片產品的質量等等。 由此可見,通過流程優化可以改善服務體驗,提升產品質量,并且能夠改進產品設計。
使用ESIA 法對流程進行優化,能起到減少流程中非增值活動或者無效活動,調整流程中的核心增值活動。 使用ESIA 法進行流程優化,共有清除、簡化、整合、自動化這四個環節[3]。E 環節指清除非增值活動, S 環節指簡化必要活動。I 環節指整合零散流程。A環節指流程自動化[4]。具體使用原則見表1。

表1 ESIA 原則
ESIA 法在醫療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不少研究中使用ESIA 法為大型醫院口診的服務流程提供了優化思路,改善了血液透析患者在醫療護理中的流程路徑。由此可見ESIA 法常被用于改善醫療流程中,適合醫療系統的流程優化。
綜上所述,ESIA 流程優化法能夠為家用心血管急救產品提供新的設計思路,并提升軟硬件的服務體驗。
在家庭場景下,關于心血管急救產品可分為四類:第一類為呼救設備,主要包含的產品有電話與手機,主要作用是發出急救信息,人員溝通,操作便捷,受眾廣泛;第二類是心電監測設備,逐漸開始向小型化,可穿戴化方向發展,包含的產品有指尖式血氧監測儀,監測手環,微型心電記錄儀,血壓儀等;第三類是輔助心電急救設備,市面上以AED 除顫儀為主,在各大商場,地鐵等公共場所都可見到它的身影,主要是通過電擊使心臟恢復跳動;第四類是心電信息系統,以飛利浦TMV 系統為代表,收集與分析用戶心電信息,并傳送到接收到智能設備上,成為心血管急救決策的一部分。
通過市場以及文獻的研究, 總結了目前產品所提供的工作流程見表2。

表2 家用心血管急救產品工作流程梳理表
通過文獻研究, 發現了目前家用心血管急救產品的主要問題:①心電信息平臺參與度很低,除去心電數據之外,其余如搶救數據,用藥數據均未記錄,從而導致了決策功能發揮作用低,急救環節責任不明確的問題;②AED家庭配置率低。 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家庭便攜式AED 幾乎每家必備。
通過工作流程梳理表, 建立家庭心血管急救流程泳道圖,見圖1。

圖1 家庭心血管急救流程泳道圖
基于ESIA 法的原則,對流程進行優化,主要分為如下四個步驟:
(1)E—清除非增值活動, 包含的作用對象有過量生產,等待時間,運輸等等,通過流程泳道圖可以看出,從尋求急救設備到取出急救設備環節屬于運輸流程, 需要清除此非增值環節。 結合上文提出的存在AED 配置率低問題,有需求的家庭應配備AED。 清除工作流程14 與15,改為取出家用急救設備。
(2)S—簡化必要活動。 按照ESIA 原則,對清除后的工作流程進行簡化, 得到簡化工作流程分析表如表3 所示,可以看到周邊醫療查詢與預約掛號屬于程序問題,進行簡化,改為醫療查詢與掛號。尋求急救醫療與發出急救信息屬于改造流程中的溝通環節, 因此需要對工作流程9 與10 進行簡化,改為直接發出急救信息。
(3)E-整合零散流程。 通過流程泳道圖可以看出,購買心血管藥物并未與其他工作流程產生聯系,屬于零散流程,故需進行整合。 心電信息系統提供的在工作流程12,13并未與急救過程產生聯系,也需要進行流程整合。 結合之前梳理的信息系統不夠完善問題,將工作流程4 整合到內部數據存儲中,意為將用藥數據結合心電數據輸出更為完善的報告。 將工作流程13 整合到工作流程10 中,意為在發出急救信息時, 醫療人員可直接看到該患者的心電報告,并輔助醫療人員進行決策。

表3 簡化工作流程分析表
(4)A—流程自動化。 將整合后的流程進行梳理,發現自測心電數據,標準記錄心電數據以及心電數據上傳為數據的采集、傳遞以及分析環節,將這三個工作流程進行流程自動化處理,命名為心電數據自動采集與上傳。同時,將AED 指導急救與AED 數據記錄流程進行自動化, 命名為AED 指導急救與記錄,除去AED 急救外,對AED 產生的急救以及監測數據進行記錄,并自動上傳心電系統,以解決急救環節責任不明確,起到完善心電信息系統的作用。
綜上所述,通過ESIA 法優化舊有工作流程,得到新的家庭心血管急救工作流程,如表4 所示。

表4 家庭心血管急救工作流程梳理表
通過工作流程梳理表, 建立優化后的家庭心血管急救流程泳道圖,如圖2 所示。

圖2 優化后的家庭心血管急救流程泳道圖
針對該急救流程,提出以下兩點產品策略:
(1)服藥數據,AED 產生的急救數據,日常監測數據都應通過該產品進行信息整合,反饋到心電信息系統。因此該產品需要對藥物, 監測設備以及AED 進行集中管理,存在這三類產品的存放區域。
(2)該產品應存在可交互式界面,包含在線醫療咨詢,心電報告顯示,AED 自檢情況顯示等等功能,方便用戶操作與信息讀取。
因此該產品需要圍繞心電設備管概念,旨在發揮好信息系統的輔助作用,對呼救設備,心電監測設備以及AED除顫儀進行有效整合。 通過與設計師的討論交流,集思廣益,提出了“安心智慧藥箱”這一設計概念,見圖3。

圖3 產品效果圖
該產品提供了界面載體,以及存放藥品,心電監測設備以及AED 急救設備的功能,符合新的工作流程。 心血管病患者可通過指尖測量儀進行每日心電監測, 并通過安心智慧藥箱對服用藥物進行智能提醒與記錄,見圖4,除此之外, 該設備還可直接顯示AED 狀態并讀取AED數據,方便施救者直接提取使用。

圖4 部分交互界面
本文從家用心電急救產品研究入手, 總結歸納了有關產品及其現存問題。 對心電產品提供的工作流程進行梳理,通過ESIA 法對現存問題和舊有流程進行改進與優化,使工作流程數量從20 個減少到15 個。 明確最終的工作流程后,提出了適合該流程的產品策略,從而得到新產品設計思路。ESIA 法為產品優化及設計提供了新的視角。本文還提出了“安心智慧藥箱”的產品設計概念,該產品更好的將各類心電信息和功能整合到一起, 讓急救醫療深入到家庭場景中,更好適應我國分級診療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