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悅, 寧 芳, 余亦琦
(中國礦業大學 建筑與設計學院, 江蘇 徐州 221116)
2020 年5 月26 日,在關于做好2020 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的通知中, 國家聚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充分運用電商發展促進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來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1]。
隨著國家對農村電子商務的重視, 農村地區物流行業成為一塊龐大的縫隙市場, 各大電子商務企業紛紛開始農村電商布局投資,使得農村網絡消費量不斷提升,農產品的網絡外銷額也在日益提高[2]。
目前,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面臨著幾個困境:①我國農村公路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農村公路中,很大一部分為村道,道路窄且崎嶇,大型快遞車不方便,且快遞驛站少;②發展好農村快遞業,做好兩點:一是要讓工業品走進農村, 也就是所謂的工業品下行; 二是要把農產品帶出農村,走進城市,也就是農產品上行。 但目前這兩者存在著很大的不對等問題;③農村電商作為一種新興商業模式,與以往農村的商品交易模式差異較大, 相關從業人員需進行一系列相關的系統性學習才能夠實現融會貫通,而農村電商從業人員大多是從農民或者工人直接轉型,影響產品的銷量;目前看來,很大一部分農村電商主體仍保持著“作坊式”生產,產能低下,且同類型商戶較多,缺乏對客戶的吸引力[3];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不完整,在較偏遠的農村地區無快遞服務, 需去城區進行快遞寄送以及取件。 相比城市物流來說,農村的物流需求較小,新基礎設施建設成本較大, 導致農村物流體系發展停滯繼而影響農村電子商務行業的經濟效益。
然而,受到農村地區環境的客觀限制,當下傳統的農村物流配送模式存在著一些瓶頸問題[4],例如:配送效率低下、配送成本高或者不予配送等。 本文基于農村電商快遞物流配送的特點, 通過對傳統配送方式的情況分析以及對農村快遞物流配送模式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從而得出利用服務設計思維為現狀提出方案顯得至關重要。
農村居民大多文化水平較低, 且常駐居民大都年齡較大,都習慣于在線下購物,僅有少部分居民選擇線上購物。農村交通條件較差,導致物流配送時物流鏈延長甚至脫節,消費密度低下導致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益降低。同時快遞量的大小受季節影響較大,寒暑假、節假日前后年輕人返鄉會使得快遞量增多[5]。 “618 年中大促”、“雙11狂歡”等促銷活動也會影響快遞量,使得農村地區的快遞配送業務量不穩定。此外,農收季節是農產品電商外銷的旺季,快遞寄出的需求量較大。
農村道路是我國公路網絡中的一大組成部分,地面結構復雜,山脈、平原交錯的原因,導致了在我國農村道路占有很大的比重。建設農村道路,各地區建筑材料不同,資金投入比例不等等原因,出現了道路基礎設施建設較差的情況,很多農村道路寬度都不足3 米。 道路大多路線在深山里分布,導致路段具有一定的高低差。 農村道路多水泥土路,屬于單行路,兩輛相向而行的車無法同時順利通過。
近年來, 國家大力發展農村電商, 把工業品引進農村,踐行工業品下行;同時也要讓農產品走進城市,踐行農產品上行。因此在物流結構上,農村物流與城鎮物流之間有較大差異[6],在城鎮物流結構中,無論是寄出物還是外來物,內容主體都是以工業品為主,而在農村物流結構中,運進來的物品主要以工業品為主,而運出去的貨物是以農產品為主體。進出物品在本身屬性存在很大差異,如所屬品類、重量、運輸方式等。
情境一:鄉鎮上。 鄉鎮上快遞的派送方式較多,但末端流程主要以以下幾種為主:
(1)上門派送:作為快遞行業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的派送方式,通常與集中派送模式相結合。使用快遞車對客戶提供到家派送服務。
(2)便利店模式:依托小區周邊的便利店。 派送員使用快遞派送車將鄉鎮配送站的貨物細分至各收貨地鄰近的便利店,由便利店代為簽收,收件人至便利店自取,在便利店進行末端簽收。
(3)集中派送模式:菜鳥驛站為最常見的集中派送模式,這是一種高校以及社區管用的集中取件點方式,都是經由快遞派送車將該區域的快遞運至集中點(菜鳥驛站),繼而由客戶自取[7]。
(4)自提柜模式:豐巢自提柜為最常見的自提柜模式,該模式借鑒了各大超市及商場的臨時儲物柜的想法,該模式通常應用于居民數較多的公寓及小區, 該模式與上門派送模式配套使用,快遞員在進行上門派送時,常會出現收件人不在家的情況,在該情況發生時,派送員與客戶溝通后,會將快遞放置于自提柜,等待客戶自取[8]。
情境二:農村里。在農村無菜鳥驛站,使得快遞無法放置于某一特定安全地點等待客戶自取,多數快遞公司不對末端農村給予配送,只能客戶自己去鄉鎮上自取,或者等待該農村的快遞數量達到某一數額后進行派送,失去了快遞的時效性[9]。 農村中快遞的末端流程以以下兩種為主:
(1)客戶至網店收貨:這是一種最傳統的物流運轉模式,即不經過派送車流轉,直接由收件人去物流公司終端網店自行提貨。
(2)便民服務站點模式:這是一種新興起的末端物流方式,快遞經由派送員送往便民服務點(僅限部分地區,且一個村莊只有一個),而后經客戶去服務點自取。 派送員將快件按派送順序將快件妥善裝載在快遞派送車上,使用快遞車將快遞安全送至客戶手中或者經客戶同意后放置于菜鳥驛站,等待客戶自取[10]。
農村快遞派送車有安全性,環保性,節能性等各種便捷有利性能,除此之外,針對農村這個特殊環境,除了快遞配送需求,還要承擔快遞發出的工作,因此車的空間存儲量、快遞分類至關重要。具體見表1。
根據以上需求從而得出農村快遞車的功能定位。
在安全性上,采用GPS 定位技術,同時增設ABS 系統,保護駕駛員生命安全。 對車整體進行輕量化設計,采用高強度鋼板作為車廂材料,并對車的結構進行優化,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結構件,達到整車減重的目的。
在功能性方面, 增添快遞車廂內照明設計以及模塊化辦公設計。
在便捷性方面,將單側開門改為雙側開門,以便快遞員的方便取件。 快遞配送車車廂設計為規整的長方體結構,以增加快遞的存放量。在車廂內部使用鋼架做基本結構,使用可回收塑料作為分割板,且該分割板可靈活移動以實現對貨物的靈活分類。

表1 快遞派送車需求列表
基于農村電商物流的現狀以及對農村使用情境的分析,將農村快遞物流車的需求轉化為功能,進行創新設計。結合農村這一特殊環境, 從使用情境為切入點進行分析,通過對快遞派送車箱體空間進行功能創新設計,從而解決配送員快速尋找到貨物,模塊化移動辦公等一系列問題。
(1)開門方式。在開門方式上一改快遞配送三輪車只能在車尾或者車身側面單開門的情況, 將車身的左右兩側均設計為可上翻打開的開門方式, 車尾設計為雙開門的方式。左右兩側設計為上翻打開,是由于橫向開門方式會在側邊們打開時阻擋送貨員以及過路行人的視線,為保證安全,設計為上翻開門,同時左右兩側開門也方便了配送員尋找貨物,無需再像以往那樣翻找。 見圖1。

圖1 開門方式展示
(2)折疊收納架。 車內設有折疊收納架,可以根據貨物包裹的大小自由分割空間,與上述開門設計搭配實現方便配送員上貨以及實現快速對貨物的分類查找,見圖2。

圖2 折疊收納架展示
(3)車廂內照明。在車內增添照明功能,方便配送員在傍晚以及光線較暗的環境下送貨,不用像以往一樣使用獨立手電筒或者是使用手機照明的方法。 使用情景見圖3。

圖3 車廂內照明展示
(4)模塊化辦公。 車內設有一款折疊桌椅,存放于車身座位之下,節省空間,一是在日常的配送過程中,難免遇到單一地區配送貨物較多以及配送距離較遠, 需使用工具方便實現貨物簽收工作, 二是提供可移動的簡易辦公桌,方便農產品的寄出,同時能夠在配送員感覺勞累時提供一個可以休息的環境。 使用情景見圖4。

圖4 模塊化辦公展示
本快遞車車體尺寸長為3170mm、寬為1200mm、高為1750mm,造型小巧,方便駕駛。 為了增加駕駛員的舒適感,座椅使用高密度記憶棉材料,表面使用亞麻,并在座椅處設置了靠背裝置, 以減少派送員因長期駕駛導致的腰部酸痛。快遞車人機分析見圖5。座椅的空間尺寸約為900mm×800mm×900mm,空間較大,便于派送員活動,以保證派送員能夠以舒適的坐姿駕駛。 人體舒適坐姿關節角度見圖6。車廂部分以高強度鋼板為主體,同時對整車的結構進行優化,達到輕量化的目的。 考慮到三輪車駕駛的特殊性,為了保證快遞派送員在行駛過程中的安全性,將車底盤設置為距地面高度320mm,在不影響車身結構的情況下便于快遞員上下車。同時也對快遞員裝卸包裹的情景進行了人機分析,見圖7。

圖5 快遞車人機展示

圖6 人體舒適坐姿關節角度

圖7 快遞員放件取件人機展示
在農村電商背景下,針對農村這一特殊環境,利用服務設計思維提出了農村快遞車創新設計方案。 以快遞車在農村的使用情境為切入點,分析農村快遞派送車的需求,從而對其進行定位,得出最終設計方案。 在安全性、便捷性及功能應用等方面為解決農產品上行, 工業品下行提出了有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