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蘭,陶 健
1.樺甸市金沙鎮綜合服務中心,吉林樺甸 132400;2.樺甸市八道河子鎮綜合服務中心,吉林樺甸 132400
我國是世界農業大國,養殖業于我國而言,在國民經濟發展的路途上,是不容小覷的,地位十分重要[1]。動物的疫情如果發生,將會給養殖戶造成難以估量的人力和財力損失,更重要的是,會給養殖戶帶來危險因素,人身安全難以得到保障,由此可見防疫檢疫工作在鄉鎮基層的重大意義。要把該項工作切實做到位,前提條件就是從基層開始變革,從源頭解決問題[2]。讓防疫檢疫工作在鄉鎮基層能夠順利展開,便可以整體性地將一片區、一地區的養殖安全井然有序地控制好,讓養殖戶和廣大民眾得到有效的保障。本研究著眼目前基層鄉鎮動物防疫檢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客觀審視問題,嘗試提出可行的改進辦法,以求為今后鄉鎮基層防疫檢疫工作提供參考,在工作的實施中有經驗可依,保障肉類食品的食用安全性,讓民眾能夠吃到放心肉,確保人們的生命健康。
飼養過程中,養殖戶可能會因為不重視衛生情況以及管理不合格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疾病出現,輕則損失不大,可以迅速控制,但如果是情況嚴重的一類傳染性疾病,其傳播速度比較快,一旦有所疏忽,弄不好就會演變成為當地的重大疫情,將當地發展成為疫區。動物防疫檢疫工作的實施,便是針對這種問題,防范于未然,在發生疫情之前便檢查出各個養殖場的狀況,是否有安全隱患,是否已經存在疾病,以便能夠迅速做出反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或是治療,盡最大可能降低或是杜絕疫情的傳播,讓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得到保護,保障本地養殖業的安全,也保護了廣大民眾的食品安全。
我國有不少偏遠一點的農村中的養殖戶,家禽家畜養殖規模比較小,也就不注重安全養殖和衛生管理,特別容易發生疫病,而真的發生疫病之后,小養殖戶舍不得賠本,會采取一些手段來將疫病動物屠宰和向市場投放,這樣一來,攜帶病菌的家畜家禽悄悄流向市場,消費者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承受了肉類食物食用安全的問題。展開防疫檢疫工作能夠強化監督屠宰檢疫,為防止帶病的家禽家畜流入市場帶來一層防護,有效保證畜產品的質量安全,消費者才能更加安心地食用[3]。
鄉鎮畜牧業發展得越好,該地方的動物防疫檢疫工作的發展水平也會相應提升,換言之畜牧業規模的發展會促使當地動物防疫站規模的擴大,雙方互相推動,向標準化的生產方向邁進。因此,動物防疫檢疫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夠維持良好的發展局面,帶動當地畜牧產業穩定發展。
許多鄉鎮都有建設獸醫站,然而目前的問題是辦公條件普遍落后,缺少專業設備,在該種現狀之下,鄉鎮對動物防疫檢疫很多都是由工作人員通過肉眼憑借經驗來進行,無法滿足需求。而基層防疫站缺少獸醫實驗室,且檢疫防疫隊伍構成不完善,會出現穩定性較差的問題。此外還存在防疫檢查人員對監督的重視度不足的問題,各方原因導致基層的防疫檢疫人員難以擁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在缺少快速監測儀器的狀態下,滿足不了監督的需求。
對動物的疫病防治,關乎公共衛生安全和社會問題,屬于公共服務以及社會管理的重要職責。我國已經制定了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的規劃作為工作指導,依照此指導開展檢疫防疫工作,我國已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有效防控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促進了農村畜牧業養殖業平穩發展,提高了民眾的生活水平,保障了社會的和諧穩定。然而我國地大區域廣,各地區防疫工作的管理標準還存在參差不齊的問題,差異化較大。防疫工作是需要系統化進行的長期工作,然而當前有些養殖場的選址不合標準,比如臨近生活水源、太靠近居民生活區或學校等,達不到防疫檢疫法的要求,導致檢疫工作標準化的阻礙,而且鄉鎮民眾普遍對此認知不足,導致很多地方選址和檢疫防疫都難以符合規范化管理的需求。而鄉鎮基層檢疫人員構成相對簡單,工資水平有限,往往使得基礎的檢疫防疫都比較難落實。
發生動物疫情是人們不愿意看到的,這會給個人和國家都帶來經濟損失,浪費人力資源。因而必須加強鄉鎮防疫機構監督設施的建設和完善,這將會顯著改善基層獸醫的工作環境,從而能夠更好更準確地提早發現疫病信號,替養殖戶減少損失,為民眾保障食物安全。
因人口基數的龐大,民眾對肉類產品的需求也比較繁多,而我國的基層防疫檢疫水平相較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檢疫方法較為落后,權威性不足,加強基層動物防疫檢疫監督設施的建設,能夠有效幫助基層的養殖戶更加科學化地進行養殖和檢疫。參照這些年受非洲豬瘟的影響,假如動物疫情發生擴散,將會威脅全國人民的生命健康,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在交通要道上加強設置檢疫消毒站點,減少外來疫情的傳入,也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4]。
國家應當提升對鄉鎮防疫站建設的投入,改善基層工作人員的辦公環境,同時對檢疫設備進行更新換代,引進先進的監測儀器,幫助基層防疫站完善規范化檢疫。另外還要建立動物疫病檢測實驗室,提升基層防疫站的檢疫能力。
如今網絡已然十分發達,但鄉鎮對網絡的利用率還不高,應當利用計算機網絡的便利性,建立起動物防疫檢疫信息網。指導當地養殖戶完成信息化升級,完整記錄每次檢疫情況,對疫病診斷狀況詳細記錄,以累積經驗。甚至可以利用計算機代替一部分人工檢疫防疫工作,提高基層防疫站的工作效率。
開展專業培訓,提高基層防疫站工作人員對該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和知識技能,提高基層的整體素質以及業務能力,以更好地進行疫病的預警和檢測。
依照《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為指導[5],完善基層防疫站監督的法治條例,并建立科學有效的監督機構,根據當地的形式和情況不斷完善調整。不斷完善基層動物防疫檢疫監督設施體系,實施防控重大動物疫病措施,嚴格監測疫情的發生,并利用動物疫情監測系統,發揮動物疫情檢查站作用。
綜上所述,需要知曉述基層動物防疫監督設施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強化辦法,加強對鄉鎮基層防疫站監督設施的完善,從源頭將動物疾病杜絕在門外,讓養殖戶安心,讓民眾放心,更好地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