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春霞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特別強調,要緊扣產業鏈供應鏈部署創新鏈,不斷提升科技支撐能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全面理解堅持創新發展的重大意義,深入實施科技創新發展具體部署,對于我區加快推進創新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推動建設現代化內蒙古具有重要意義。
從歷史發展看,創新從根本上影響甚至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中華民族歷來是善于創新、勇于創新的民族。我國歷史上的成就與輝煌,很大程度上來自于當時的創造與發明。我國古代在眾多科技領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尤其是四大發明,曾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和形態。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在其《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全面論述了中國科學技術的輝煌成就和對世界人民的卓越貢獻。資料表明,16 世紀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300 項發明中,我國占了173 項,遙遙領先于同時代的歐洲國家。16 世紀以來,世界經濟發生多次產業革命,每一次科技和產業革命都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格局。第一次產業革命使英國成為世界霸主;第二次產業革命,美國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一。而此后的中國,由于閉關鎖國,錯失了發展時機。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近代以來,中國逐漸由領先變為落后,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錯失了多次科技和產業革命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
從國際形勢看,創新已成為新一輪競爭趨勢。今日世界,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依賴創新,國際競爭新優勢也越來越體現為創新。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其特點主要表現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加快,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涌現,產業鏈條更具壟斷性。以新一輪信息技術為引領,新材料、新能源、先進制造業、生命科學等正在影響改變世界的面貌。世界各主要國家紛紛出臺新的創新戰略,搶占新一輪創新高地。美國、日本和歐洲發達國家都把創新作為國家最重要的戰略進行謀劃,《美國將主導未來產業》、“地平線歐洲”計劃、德國《國家工業戰略2030》、日本“社會5.0 概念”都是通過創新引領發展。可以說,創新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新一輪競爭趨勢。
從國內發展看,創新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隨著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正在形成。持續擴大內需,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現擴大內需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創新驅動是關鍵。過去依靠資源、資本、勞動力支撐經濟增長已經不能滿足新的時代需要,以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時代所需、發展所需。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區的要求就是要“進一步明確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和主攻方向,推動相關產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因地制宜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為我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明確了思路與實現路徑。
從當前形勢看,創新是解決關鍵領域“卡脖子”問題的核心所在。今天,雖然我國經濟總體實力已躍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強、大而不優、臃腫虛胖體弱的問題依然突出,關鍵核心領域“卡脖子”問題依然明顯。習近平總書記把這稱之為“我國這個經濟大塊頭的‘阿喀琉斯之踵’”。同時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我國創新發展面臨的國外挑戰進一步加劇,在很多方面受制于人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很多產業還處于全球產業鏈中低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加快補齊我國高端醫療裝備短板,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這些技術裝備瓶頸,實現高端醫療裝備自主可控。”當前形勢下,堅持創新發展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必然處于核心地位。
健全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自主創新,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十四五”時期,我區應進一步優化科技治理體系,完善科技規劃體系和運行機制,推動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從而有效打破舊有體制機制對科技創新的束縛。改進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方式,實行“揭榜掛帥”制度。早在2016 年,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可以探索搞揭榜掛帥,把需要的關鍵核心技術項目張出榜來,英雄不問出處,誰有本事誰就揭榜。”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再次重申要“有力有序推進創新攻關的‘揭榜掛帥’體制機制”。積極營造鼓勵創新的社會氛圍,在高等院校集中的地方,建立創業創新孵化園,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傾斜。建立健全政府科研投入增長機制和社會多渠道投入激勵機制,鼓勵企業擴大研發投入,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
實施一批重點科技創新項目。圍繞產業鏈供應鏈部署創新鏈,我區要在生態保護、優質能源資源、綠色優質產品、國防科技等優勢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合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打造一批創新性產品,進一步推動我區在優勢資源方面邁上新臺階。在重點項目上,著力組建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平臺、產業創新平臺,真正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發展的主力軍。五中全會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自主創新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爬坡過坎、發展壯大的根本。”在當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大背景下,唯有創新才是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所在。鼓勵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承擔重大科研項目,加強共性技術平臺建設。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用企業家精神帶動創新發展。積極發揮大企業支撐作用,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壯大。推進產學研用金深度融合,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是人才。要健全以創新能力、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從而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持續做好“草原英才”工程、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建立健全對創新人才的激勵機制與容錯機制,努力營造鼓勵創新與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拓寬人才發展渠道。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從而匯集各方優秀人才助推我區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