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峰
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以黨內監督為主導,推動各種監督協調貫通,形成常態長效的監督合力”,趙樂際同志要求“推進巡視巡察上下聯動,充分發揮黨內監督利劍和密切聯系群眾紐帶作用”,并對精準落實政治巡視要求、提高全覆蓋質量、創新方式方法、履行整改責任、加強指導督導、形成監督合力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為我們深化政治監督、推進上下聯動、發揮監督效能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動指南。黨內監督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保障。加強黨內監督深入融合,是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部署的重要任務,也是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具體行動,對于打通監督堵點、消除監督盲點、完善監督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從嚴治黨首先要從政治上看,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要以強有力的政治監督,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位”,這為新時代強化黨內監督提供了行動指南,也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做到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監督就跟進到哪里,這是管黨治黨的根本任務。加強黨內監督深入融合是健全完善監督格局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有效路徑,更是我們黨通過自我革命確保黨的全面領導和長期執政、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內在要求和重要手段。
黨內監督、國家監察機關必須突出政治監督定位,在監督內容上更加聚焦,在組織上更加聚力,緊扣“兩個維護”的根本任務,堅持以黨章黨規黨紀為標尺,以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為標桿,聚焦“關鍵少數”“苗頭性問題”,對標對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化監督檢查,確保政治監督具體化、常態化。要發揮黨內監督政治引領作用,心懷“黨之大者”“國之大者”,緊扣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重點任務、重要工作,加強系統性、前瞻性研究謀劃,牢牢盯住政治建設、政治立場、政治擔當、政治紀律、政治責任、政治生態,強化監督責任、細化監督舉措、明確監督要求、優化監督方式,切實把監督融入基層治理、區域治理、行業治理等各方面各環節,以監督質量的全面提升推動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的有效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立健全巡視與紀檢、監察、派駐機構的協調協作機制,有效對接,形成監督合力”。加強黨內監督深入融合既是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監督體系的有力舉措,也是增強監督嚴肅性、協同性、有效性的必然要求。黨內監督在黨和國家各種監督形式中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要以黨內監督為主導,強化對作為“關鍵少數”的領導干部的監督,實現對所有黨員干部的監督全覆蓋,一體推進“三不”目標的實現。完善“四項監督”統籌銜接機制,引導各類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形成監督合力,產生疊加效應,增強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嚴密性。目前在“四項監督”網絡越織越密的同時,一些領域監督腐敗面不夠到位、“四項監督”統籌貫通融合不夠深入、履行協助職責不夠有力、程序方式不夠規范、成果運用不夠有效等問題,影響和制約著監督質量和效能。
黨內監督、國家監察機關必須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相結合,堅持“一盤棋”工作思路,將“四項監督”統籌謀劃、系統推進、一體落實,對標對表中央要求強化組織實施,確保目標一致、導向一致、原則一致,增強貫通融合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要堅持依規依紀,明確政治監督要求,強化監督綜合功能,提升監督力度和實效。強化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改進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發揮同級相互監督的作用。要堅持實踐探索在前、總結提煉在后,總結協作配合、貫通融合實踐經驗,吸收借鑒整合監督力量、開展聯動監督的做法打法,研究制定關于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統籌銜接的意見,為加強黨內監督深入融合提供制度遵循,從而鞏固和發展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
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要求“建立健全信息溝通、線索移交、措施使用、成果共享等工作機制,推動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統籌銜接、協同協調”。加強黨內監督深入融合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涉及多個領域、多個部門、多個層次,必須發揮組織優勢、制度優勢和系統作用,有效貫通各類監督、帶動各類監督,形成“四個全覆蓋”的黨內監督格局。要求從黨的整體、黨的上下級組織、黨委與紀委、紀委與各職能部門、紀委內部各相關工作部門、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以內部監督為主的各種監督形式等多個角度思考制度安排、機制完善、工作銜接和配合。
黨內監督、國家監察機關必須堅持規范與創新并行、聯動與協作并重、縱向到底與橫向到邊并舉,打通巡視監督與各方面監督的內在聯系,充分發揮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各自優勢長處,促進體系內凝聚力量、高效運轉、形成合力。要轉變思想觀念,增強系統思維和協同意識,深刻認識“四項監督”本質上都是政治監督,都肩負著保障政令暢通的重大責任,都承擔著構建“三不”一體推進工作格局、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重要任務,在工作定位、根本任務、價值取向、監督重點、監督標準、方法路徑等既有統一性、協同性特征,又有差異性、互補性特質。要優化貫通方式,以整合監督力量、形成監督合力、提升監督效能為目標牽引,推動粗放監督向精準監督、被動監督向主動監督、關門監督向開門監督、結果監督向過程監督轉變,完善協調聯動機制,加強工作配合,推動形成攥指成拳的局面。要提升融合成果,加強共用共享信息資源、定期溝通監督情況、及時通報發現問題、會商研判處置線索、推動共性問題標本兼治方面的通力協作,推動共性問題專項整治、個性問題督促整改、重大問題立項督辦,發揮綜合運用監督成果的最大效能,體現深化成果運用撬動治理效能的最大優勢。